虎哥的致富經
口述人虎哥
男,32歲,在家務農,平凡村三組人。1995年到街上當學徒,學了一門摩托汽修的手藝,后來在鎮上開了一家摩托車維修店。因收入不景氣,后到山東煙臺打工。2002年返鄉種田。2009年年底,他除了種地外,還在隔壁鎮上租了一個魚塘養魚。他是平凡村年輕人當中致富的典型。
引子
虎哥是平凡村最年輕的種田能手。種了一輩子田的大爺們都夸他,“這小子會搞得很!”
我問虎哥,“你為么子這么會種田啊?”
他想了想,“這些事情,你要我說還真的說不上來了。跟你胡扯還是可以的。”
口述實錄2010年的收支
我從2005年開始種田,今年是第6年。我自己分得6畝2分田,第一年就種了這么多田的棉花,每一斤賣2塊5。第二、第三年我把我哥哥的田也種上了,一共13畝多,全部種的是棉花。我只曉得那一年我賣了4萬多塊錢,一畝田歸3300塊錢,一斤3塊5,是賣得最好的一年。到第四年的時候,棉花價格陡然一跌,只有1塊7、1塊8一斤。這一年好多人都虧本,隔年都出去打工了。第5年我就不種棉花了,我種水稻。我從別人那里租了4畝5分田,一共種了17畝水稻。今年呢,我還是種水稻,但是,今年棉花的價格形勢好得很,從3塊8一斤漲到6塊5一斤。
今年要是全部種棉花的話,我也沒有那個精力去搞。去年年底我在西大院農場買了一個魚池,租期7年,花了4萬6。最后把一些設備補齊,比如裝電,買增氧機等,一共花了5萬多塊錢。養的魚主要是四大家魚,白鰱、草魚、鳊魚、青魚,還有一些鯉魚。總的來說,今年的形勢還可以,刨去所有的開支,一共賺了6萬多塊錢。這是我這兩天清的一個單子,蠻粗糙,給你看看:
一、養魚
收入:
草魚:12400斤×4.7元/斤=58280元
花鰱:1462斤×3.7元/斤=5409.4元
鯽魚:1457斤×4.7元/斤=6847.9元
白鰱:6000元
合計:76537.3元
開支:
飼料:11噸×3200元/噸=35200元
魚藥:3000元
麥子:16000斤×0.8元/斤=12800元
電費:3000元
合計:54000元
利潤:22537.3元
二、種田
收入:
中稻(17畝):27000斤×1.18元/斤=31860元
棉花(2畝):5200元
菜籽(17畝):11000斤×1.64元/斤=18040元
合計:55100元
開支:
農藥:2800元
肥料:5800元
提留:13畝×70元/畝=910元
租賃他人土地費用:4.5畝×200元/畝=900元
合計:10410元
利潤:44690元
三、累計利潤:67227.3元
本來以為今年這個魚池要多賺點錢的,四五萬塊錢是跑不掉的,但是哪個曉得價格一跌,就賺得少了咧!你看,我的草魚是以4塊7一斤賣出去的,剛開始是5塊4,你想一想,這中間隔了好大的差價,萬把塊錢啦!草魚的價格一跌,帶動青魚、花鰱、白鰱、鯽魚的價格都跌下來了,所以就沒賺到么子錢。
相比別人來說,我搞得還算可以,人要知足。
新一代的觀念
你看我屋里,各種農具都有。你看德智爹,種了40多畝田,他的犁不行,耙也不行,都從我這里借。你就看我打農藥的噴霧器,手動式的一個,電動式的一個,還有我自己組裝的高壓泵噴霧器一個。抽水的東西,我也是樣樣齊全,各種水泵、管子我都有。旱田里用的耙,水田里用的耙,都齊全得很。
你看我組裝的這個高壓泵噴霧器,一打可以打一大片,幾下就打完了。不像那些電動的和手動的,噴霧的面積又小,又耽誤時間。特別在三伏天,太陽辣得很,你在棉花田里受得了啊!搞不好就要中毒。
我裝這個東西的時候,是2006年。我裝的時候我們附近8個村還沒有哪個裝。我蠻喜歡看中央電視臺七頻道的農業節目啥,在上面我就看到別人清洗大型豬屋、給果樹打藥都是用這個東西,所以我就開始琢磨。后來,我就開始想辦法,裝了這么一個東西,花了1000多塊錢。其實裝這個東西,我還沒考慮周全,因為打藥的時候需要3個人,一個人看著車子,一個人放管子、收管子,還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噴霧。我開始用的時候,只我和我姆媽兩個人,搞得蠻辛苦。現在我想了一個辦法,在田中間留了一個3米寬的路,這樣手扶拖拉機就可以開到田中間,就不用收管子放管子了,人就輕松很多了。
就從下肥(施肥)這件事來說,我覺得我跟我爸爸他們這輩人有蠻大的區別。我隨便買一袋復合肥,都是100塊錢以上的,他們買的都是70塊錢左右的,還舍不得多買。他們那一輩人都是在毛主席的時候搞過的,節約慣了。我記得以前的肥是18塊錢左右一袋,現在突然漲到100塊、120多塊,他們心里好像就承受不了。
我每次要我爸爸幫我下肥,他就說,“你下得好多啊!我們哪里像你這樣下啊!”有一回我和我爸爸在田里下肥,我爸爸的一個朋友跑到我田里一看,看到我田里鋪了白白的一層肥,像下雪一樣,他就問,“你下了多少?”
我說,“一畝田一袋。”
他說,“你下的太多了,估計以后收不到谷。”
聽他這么一說,我說,“好,那我少下一點。”
等他走了,我扭頭就跟我爸爸說,“他種的田我是看過了的,種得像個鬼,您不要聽他的。”
我爸爸姆媽幫我照護魚池,他們在魚池邊上種了一畝田的棉花。我6月份去看的時候,長得好得很,我回來的時候還跟他們說,過幾天再下一袋肥下去。后來我再跑過去一看,棉花差不多已經被紅蜘蛛吃完了。我一問,他們沒有下肥。你看我這里的棉花,結的桃子又大又多。別人天天早起晚歸,綁在上面搞;我呢,除了打藥、除草,么子都沒搞,但是他們好多人的棉花都比不上我的。所以下肥蠻關鍵。
有一回我到岳父家去玩,發現他們一畝田可以打五六百斤菜籽,而我們這里一畝田只能搞五六十斤,100斤就不得了了。我就想,我們和他們都是一個天氣,怎么我們的產量就上不來呢?我就問他們,“你們下肥不下肥?”他們說,“肯定要下啊!”那一年我就一畝田下了一袋肥。結果肥一下去,長勢就不一樣了,一畝田可以歸五六百斤了!那一年我的菜籽賣了將近1萬塊錢,還只是隨便種了種。如果按照老一輩的觀念,他們就覺得這塊田剛剛種了棉花,田里的肥還沒有被吸收完,所以冬天種菜籽的時候就不下肥。等到過完年之后呢,正是油菜長勢比較好的時候,如果你的肥料跟不上去,它就老是那個樣子,產量上不來。后來大家看我收了這么多菜籽,他們也開始下肥。
我養魚,也很舍得給它們吃。我記得中平哥的姑爺沒死的時候,到他姐姐那里看養魚,他姑爺就講,“長口的你就要給它吃,你不給它吃它怎么長呢?你騙它,它就騙你。”我家的姑爺呢,如果養魚要喂10噸飼料,他就只喂8噸。我和他們不同,我的魚池要喂多少飼料,我就問專家,專家說要喂10噸,我就喂13噸下去。
有一回我跑到縣里去玩,看到一個專家在種子站里講課。他就說,我們這里的土壤其實不缺碳、磷、鉀,缺的是微量元素,缺鋅、缺錳。他還說,每樣作物得病,就像人得病一樣,它有什么病,其實它都是告訴你了的,只是你不懂,看不出來。因為每一種病癥都有一種不同的指示。我們這些種田的人呢,看到葉子黃了,只能估計它是缺鉀。那個專家講了3個小時,向我們推廣的是一種叫做“株株壯”的藥。那個專家說,你們買了這個藥之后,就不需要下微量元素了。為么子我今天一回來就要下高含量的復合肥咧?下高含量的肥既輕松,又補充微量元素。不像去年我下的那個油菜專業肥,撒了好幾遍,人都快搞死。所以別人說的話,我就記在心里咧!
人要往好處走
最開始我在沙市當學徒,學修摩托車,那是1995年。1998年我在鎮上開了一個店,專門給別人修摩托車。在那里沒生意,搞不好,1999年我就到山東煙臺打工。山東的水果是全國有名的啥,我就在一個專門生產果袋的廠里打工,一個月的工資五六百塊錢,加上獎金一個月大概八九百塊錢。那邊天氣太冷了,只有饅頭吃,而且一天只包一餐飯。搞了三四個月我就不搞了,到福建去找我哥哥。
我哥哥在福建專門給墓碑鉆孔。我搞的么子咧?也是鉆孔,但我是給花瓶鉆孔。我剛開始去的時候,搞了一年,每天都起得很早,而且天天都要上班,沒有星期天,我就沒得心腸搞了,學生都還有兩天的休息啥!而且用鋸片鋸石頭的那種聲音啊,就像用指甲殼刮石頭一樣。唉,搞了一年之后,我覺得這也不是我搞的事,我就回來。這是我第一次出門搞事,就搞了一個打悶頭。
2002年,我在屋里幫我爸爸種了一年田,2003年他就安置我結婚。2005年分家之后,我就開始自己種田。那個時候我爸爸已經到福建打工去了嘛,就沒有人幫我耕田。剛開始我是準備請人耕田的,人都請好了,后來我看別人在耕,一看,這么簡單啊,就決定自己耕。從這以后,都是我自己耕。
2008年,棉花的價格太低了,只有1塊7一斤,好多人都搞虧了,第二年就都出去打工了。我為么子不走咧?因為我老媽子身體不好,每年都要到醫院里面住幾天。我爸爸和哥哥本來都在外面打工,我要是再出門,哪個來管她咧?
養魚是為么子咧?我們屋里有5個人,今年又多了一個小孩,就是6個人。這幾個人全部在一起,時間長了,容易吵架。加上我現在種的17畝田,有一些是租別人的,別人隨時都可以收回。比如今年棉花價格高,他可能就要把田收回;如果不收回,他可能就要把田給他的張三、李四去種,不是姑媽就是舅爺。我一想,我們都窩在一起種這點田,不行。你要是給我30畝田,而且都連在一起,我跟你說,隨便哪里請我去打工,就算一個月出3000塊我都不去。只要有30畝田在一起,我保證比神仙都舒服些。按照去年的產量,一畝田搞2000斤糧食,30畝就是6萬斤。一斤一塊多錢,就可以賣6萬多塊錢。你再種一季的冬播,不算你搞得蠻好,也不算蠻壞,2萬塊錢是可以搞到啥,是不是?這兩樣加起來,毛收入就是8萬塊錢。我跟你算最大的成本,全部請工,3萬5,那也還賺4萬5。你說好不好?是不是比神仙都舒服一些?但是我們這里沒這個條件,土地不能連成片。
接下來我準備全部喂鱔魚,年底的時候已經把池子里的魚全部賣完了。田我也不種了,給我老頭子種。前天我都講了的,西大院農場那邊有個人喂了50口網箱的鱔魚,三伏天進的苗子,冬月份的時候以26塊錢一斤賣出去,賣了36個網箱,總共賣了三四萬塊錢。如果他全部賣的話,可以賣六七萬塊,大概可以賺個三四萬。養鱔魚關鍵是前期要預防好。我跟你講,隨便搞么子都有風險,哪里有這么簡單的事——天天躲在屋里睡大覺錢就來了,是不是?沒得這么好的事。和養豬相比,養鱔魚的風險還是小一點,因為豬子的成本太高了。一口網箱的鱔魚,如果發病了,你把它賣掉,估計虧個幾百塊錢,價格折半賣嘛。前天我還聽了一個內行話,這個魚啊,你還不能老下藥,關鍵是前期的預防。如果魚剛剛要長,你把藥一下,就影響它生長了,因為這些藥有刺激性。
接下來我為么子不養魚了咧?因為高密度養魚的風險很大,對環境、設備的要求相當高。特別是進水條件要很好,增氧機至少要兩個,發電機也要準備好。因為一旦停電,只需要1到2個小時,就可以讓魚全部翻白肚!
我現在搞這些事,都是為以后做鋪墊,就巴不得以后搞輕松一點的、風險小一點的、來錢快一點的事。你說,哪個愿意種田啊,哪個不想搞好啊,是不是?
采訪手記
在虎哥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敢想敢干的青年農民形象。他們的特征是:善于學習,信息靈通,舍得投資,有闖勁,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曾維康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