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維鄰近性與產業集群創新》(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該書圍繞“多維鄰近性與產業集群創新”這一論題展開了理論研究與實證探討。在理論研究層面,從重新劃分與清晰界定多維鄰近概念入手,解析“LKS”(“本地知識溢出”)視角下的地理鄰近創新促進論的缺陷,闡釋永久性地理鄰近與臨時性地理鄰近在集群企業合作創新中的綜合影響機制,探究地理鄰近與組織鄰近的組合以及地理鄰近與認知鄰近的組合對集群創新的交互影響機制,地理、組織、認知三種鄰近性與集群創新能力演化的動態耦合機制,從而試圖構建較完善的多維鄰近性對產業集群創新影響機制的理論分析框架;在實證研究層面,以我國軟件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探索性地采用SEM—PLS方法,分別對地理鄰近和組織鄰近以及地理鄰近和認知鄰近對集群創新的影響效應的理論假設進行實證檢驗,得出重要結論及政策啟示。
作者李琳,湖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5.《中原經濟區包容性增長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該書將包容性增長聚焦在中原經濟區這一內陸欠發達傳統農區,圍繞區域包容性增長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載體選擇,對這一典型區域的產業、城鄉、人口、資源、環境等包容性增長問題進行研究,并通過區域包容性增長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中原經濟區包容性增長進行測算和評估,從宏觀、中觀、微觀三位一體的角度,將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置于包容性增長的邏輯框架,研究了中原經濟區包容性增長面臨的約束和可行路徑,探析將一個新的發展理論落實在具體區域的實踐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與理論樣本意義。
作者高友才,鄭州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轉型與包容性增長、產業組織與規制管理等。
6.《產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秩序在徘徊中前進,產品責任在實踐中遭遇的問題和挑戰越發突出。該書正是著眼于此,以產品責任理論和判例為研究主題,在產品責任法的理論框架下,一方面闡釋和分析了相關的理論學說以及有關產品責任法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對我國司法實務中的大量判決所包含的裁判準則加以分析和評判。該書是目前學術界對產品責任進行全面分析的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作者冉克平,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民商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領域的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