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 扎實穩步推進法治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未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中國如何走出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建設之路?
王利明: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但大量社會矛盾和問題也在積累。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只有通過法治,也必須依靠法治。為了推進法治建設,我們需要一個戰略規劃,即法治國家建設進程需要一份“路線圖”,對實現法治這一宏偉目標作出戰略性規劃,設定數個不同的實現階段,以及每一階段所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指明每一階段的具體任務和衡量指標體系。
一方面,通過戰略規劃在保持社會穩定有序前提下,實現向法治國家轉型的目標。在推進法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戰略規劃所設想的步驟逐步推進,制定預案,通過富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以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有效避免或緩解對社會可能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戰略規劃也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
從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踐來看,采取規劃的方式推進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從立法來看,我們歷來都有立法規劃,確保法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備性,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行政執法來看,國務院在2004年頒布了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穩步推進政府法治建設;從司法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方面一直采取規劃的方式,為司法改革的有序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報》:法治建設需要科學規劃和穩步推進,請您談談法治建設戰略規劃的目標。
王利明:制定法治建設的戰略規劃首先要明確憲法確立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體目標,在此目標下,可以將法治建設的內容分解為如下幾個部分,并分別擬定規劃,確立各階段的發展目標:第一,依憲治國規劃。構建法治建設的戰略規劃,必須回歸憲法進行頂層設計。依憲治國,不僅要全面貫徹和實施憲法,還要建立和完善憲法監督機制,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得到及時糾正。第二,立法任務規劃。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立之后,我國立法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例如,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完善有關社會保障法、對程序法進行必要的修改等。第三,司法改革規劃。逐步建立公正、權威、高效的司法機構,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第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一方面,要規范行政權的行使,進一步界定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明確行政權力界限、規范行政行為程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行政相對人的保護,完善行政訴訟、復議等制度,逐步擴大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范圍和強度。第五,完善對私權的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立法,切實落實憲法關于基本權利的規定,充分保障公民的財產人身安全和私權。第六,進一步加大普法和法治教育的力度,積極探索法治宣傳新手段的運用,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學教育和司法考試制度,為國家法治建設培養合格的法律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報》:推進法治建設離不開法學研究者的參與,法學研究者在這個過程中應承擔哪些使命?
王利明:法學研究者首先應當是一個從事法學研究的知識分子,盡可能為國家、社會的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法學智力成果。法學家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為中國的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一是為國家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提供理論論證。以現行的法律為研究對象,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敏銳地發現和把握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法律發展規律和社會現實需要等角度提出立法目標以及完善的方向。
二是為司法公正建言獻策。法學家可以從解釋論的角度出發,確定現行法上所確立的各項法律規則的含義,為裁判者適用法律解決糾紛提供借鑒和參考;還可以通過對裁判者適用法律技術的研究,為裁判者更為妥當地認定案件事實以及適用法律提供有價值的意見。
三是傳播法律文化,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的理念與精神,特別是傳播權利的意識與觀念,為中國法治的大廈奠定堅實基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