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重視城市中產階層的參與訴求,又要滿足農民的民生需求
城市往往是中產階層的聚居區域,隨著經濟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希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公民權利日益成為其主要訴求。而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生活水平不高,農民對于改善民生的需求往往更為迫切。
如在作為城市國家的新加坡,由于民眾權利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增強,民眾不再僅僅滿足于經濟增長而要求公民權利和政治參與,其開始認為對于執政黨,哪怕是一般的錯誤或些許瑕疵就理應承擔責任。“干得好是應該的,干得不好就用選票給他們教訓”“讓反對黨在國會有更多監督和制衡的力量”逐漸被新加坡較多民眾所認同。
而在馬來西亞,城市日益成為反對派活動的主要陣地,伴隨幾十年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諸如吉隆坡、檳城等主要城市集聚了大量屬于中產階層的市民,這其中又有相當大一部分為華人,目前約占吉隆坡總人口的40%,隨著其經濟地位的提高,他們希望有參與改變種族歧視政策的機會。不但華人希圖改變現狀,而且隨著城市中諸多屬于中產階層的馬來人的民主意識逐漸覺醒,獨立判斷政治體系的能力日益提升,不少民眾對“國陣”高級官員貪污腐敗、物價上漲、聯邦政府債務快速增加、大量人才流失海外等現象表示不滿。
但是在馬來西亞馬來人占大多數,且大部分居住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農村選民更多地要求執政黨能夠滿足他們對于提高生活條件、改善基礎設施、維護土地權益等方面的具體物質要求。執政聯盟“國陣”有自主劃分選區和行政動員的優勢,在選區劃分上有意保持了農村馬來人聚居地區的比重,而限制城市選區的權重。“國陣”中的巫統也始終堅持馬來人優先的立場,積極加強農村馬來人居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使得農村的馬來人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最終雖然其全國得票率只有47.42%,但在222席國會中仍贏得133席的優勢。而反對黨聯盟“民聯”雖然獲得全國50.83%的選票支持,也只能獲得3個州的執政權和國會89個議席。因此,執政黨的農村政策決定了廣大農村馬來選民的選票意向,加強農村的民生政策有利于鞏固政權,對維護執政黨在農村地區的政治合法性和實現政治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執政黨必須保持內部團結,并有效遏制權力腐敗現象
在新加坡,由于長期以來人民行動黨政府執政績效優異,執政團隊廉政形象鮮明,長期蟬聯國際透明組織發布的全球廉潔國家排行榜前列,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總體上是團結的,人民行動黨在現有政治格局中仍然位于主導地位,反對黨并不能奢望馬上成為更換執政黨的“替代”性政黨,而只是期待有機會成為國會中的“平衡”性政黨,以增加在國會中的監督和制衡力量,為目前的“一黨獨大”體制提供一些競爭因素。
但是在馬來西亞,主要執政黨“巫統”由于內部權力斗爭和政見分歧,曾任馬來西亞副首相的安華,1998年遭時任首相馬哈蒂爾革職,并被法院判定瀆職和雞奸罪入獄。由此逐步分裂出由原副首相安華為首的一部分馬來人政治力量,其部分黨內支持者“另起爐灶”組建人民公正黨,執政黨內的矛盾逐漸演變成公開的黨外挑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