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對當今世界各國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迎著新中國的曙光,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啟了新紀元!岸䴙椤狈较颉ⅰ半p百”方針等一系列方針原則的確立,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在艱苦的物質條件下蓬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重大成果,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建設新中國的高昂熱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就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有力推動了文化生產力的解放、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展開,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文化事業快速發展,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產業方興未艾,文化企業活力大大增強,文化產品琳瑯滿目,文化市場空前繁榮,文化“走出去”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我國正迎來一個文化發展“黃金時期”。2004年以來,全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高6個百分點。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文化產業逆勢上揚,成為經濟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可以說,通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探索,我們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高揚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的旗幟。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今中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加速期,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國內社會思想意識日益多樣多元多變,迫切需要我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凝聚社會共識,用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唱響時代精神的主旋律,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宣傳教育,不斷發展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思想文化保證。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建設和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系。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與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關系,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做到兩手抓、兩加強;正確認識“兩種屬性”、“兩個效益”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系,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正確處理文化與經濟的關系,不斷提高文化產業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正確處理發揮政府作用與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關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大力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正確處理促進繁榮與加強管理的關系,通過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確保文化健康有序發展;正確處理文化與科技的關系,把運用高新技術作為推動文化建設、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和傳播能力的新引擎;正確處理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積極性與培養造就大批文化領域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關系,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學習讀本》連載完畢)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