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基本內容。它把我們黨倡導的基本理論、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系統凝練地整合在一起,集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之大成,決定著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性質和方向。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特別是隨著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的與非主流的同時并存,先進的與落后的相互交織。這既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了活力,也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紛紜激蕩。面對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思潮,必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認知、認同上下功夫,在貫穿、融入上下功夫,在踐行、示范上下功夫,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御各種錯誤思潮、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和侵蝕,更好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
以科學的理論指引航向。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這種靈魂作用在于,馬克思主義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著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撐的作用。在當代中國,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才能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和客觀規律,解決影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承與創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發展。只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
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共同愿望有機結合,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凝聚力。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唱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時代主旋律,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共同奮斗。必須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正確認識改革發展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把遠大理想和現實努力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貫徹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十分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五四運動以來特別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同時,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變化,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汲取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積極進行文化創新,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以優秀的道德培育社會風尚。“風俗,天下之大事。”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鍵在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引領作用,引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堅持“八榮八恥”,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擺正個人、集體、國家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主義文明風尚。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