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2016年7月,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問題是M1增長迅猛,但經濟增長乏力,即所謂流動性陷阱以及M1和M2的增速剪刀差問題。其中,2016年7月份M1同比增速為25.4%,M2同比增速為10.2%,相差15.2%。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表明,企業活期存款多了。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增加的原因有多個方面,包括經濟增長乏力、投資者觀望,以及被提及較多的國內缺乏投資渠道等。我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14年1月的21%下滑至2016年6月的7.2%。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意愿下滑等,是造成民間投資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央項目投資銳減也是導致民間投資下降的原因。中央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滑、企業活期存款增加,勢必導致M1和M2增速出現剪刀差,而這進一步削弱了寬松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
但自2017年起,貨幣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貸款資金流向期限結構看,短期貸款增速下降趨勢有所減弱,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加快。據《2017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17年6月末,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33.07萬億元,同比下降0.3%;中長期貸款余額43.82 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季末高2.4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一般被視為企業規模擴大再生產的先行指標,其增速加快表明,與2016年相比,中國宏觀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從資金流向群體看,房地產貸款增速下滑顯著,而企業機關團體的新增貸款增速加快。2017年6 月末,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固定資產貸款余額33.54 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季末高2.4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35.17 萬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季末高2.4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29.72 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上季末低1.9 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0.1 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增速比上季末低4.9 個百分點。可見,近期銀行貸款利率普遍上調,房貸需求受到壓制。同時,隨著全國范圍內房價限購等監管力度加大,未來新增住房貸款或將進一步下滑。貨幣資金流向的“一降一升”表明,我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經濟金融改革初見成效。
合理引導貨幣資金流向
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確保貨幣資金流入實體經濟,而非虛擬金融系統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是改善貨幣政策效果的重要舉措。結合當前產業轉型的大背景,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貨幣資金流向優秀項目或高附加值產業,不僅有助于促使貨幣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且能夠為貨幣資金謀求相應的報酬溢價,并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在貨幣政策目標選擇上,應對其治理通脹的偏好進行適度矯正,使其在盯住通脹和盯住產出缺口兩個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在政策操作上,可通過三種方式引導貨幣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其一,調整信貸結構,有傾向性地提高新興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的貸款支持力度,特別是對于企業中長期貸款可適當調低貸款利率。其二,可通過定向降準等方式引導貨幣資金流向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中小微企業。其三,支持優質企業資產重組或改制上市,引導設立新型產業基金,為社會零散資金向優秀項目和優勢產業集聚構筑接洽平臺。
綜上,合理引導貨幣資金流向,不僅有助于改善貨幣政策成效,也是事關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金融“脫虛向實”、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