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區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該書通過回顧東亞金融貨幣合作進程,結合國際貨幣理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通過建立人民幣區來推進東亞貨幣合作的重要觀點;在對英鎊區、歐元區、法郎區、日元區和美元區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實證方法檢驗了建立人民幣區的可行性;從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流通狀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貨幣互換協議、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建立、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區域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效果等方面探討了推動人民幣區建立的制度性機制;綜合運用國際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等相關理論,對建立人民幣區的預期收益和潛在成本作出較為全面的評估;從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探討了人民幣區建立的制約因素;從自由貿易區戰略與人民幣區建立的互動關系,探討了建立人民幣區的制度性安排,提出了通過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來推進人民幣區建設的基本思路。總體而言,該書不僅提出了建立人民幣區的基本理論構想,還分析了穩步建成并鞏固人民幣區的可行性方案,是對現有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研究的大膽突破,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作者霍偉東,西南財經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等。已出版專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
2.《跨國外包的技術進步效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該書以國際貿易理論、技術溢出理論、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等主流經濟學理論為基本框架,結合全球價值鏈理論、企業網絡理論等管理學及經濟社會學相關理論,從異質性企業、行業和區域三個層面研究了跨國外包對承接國技術進步的作用和影響。該書還在運用多種計量檢驗方法檢驗跨國外包的技術進步效應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跨國外包來推動我國技術進步和產業體系完善的一系列對策和方案。
作者王俊,浙江工商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