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只有積極探索和創新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才能夠真正解放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生產力,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效率。
國有經濟中的國有獨資企業、國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等,都是公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經過多年來的改革和探索,大部分國有企業通過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結構、決策機制、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已經轉變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實現了國有經濟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到2010年3月,中央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達70%,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396家,80%的優質資產已經進入上市公司。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以提高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進一步探索國有經濟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轉換經營機制,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不斷改善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和組織形式。
集體經濟包括農村集體經濟和城鎮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滿足城鄉市場需求、安排解決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有經濟不斷壯大和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集體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要積極探索股份合作、聯合、聯營等多種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集體經濟與社會資本結合,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在農村集體經濟中,要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為實現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農業改革和發展的“第二個飛躍”,即“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創造條件。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國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目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相互參股、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大量出現。應當看到,股份制只是資本的組織形式而不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股份制經濟的性質主要是由居控股地位的經濟成分決定的,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這樣的股份制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私人控股,這樣的股份制則具有明顯的私有性質。因此,必須對關鍵部門和重要企業保持公有資本的控制力,這樣才能保證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在國有和集體參股的股份公司中,國有和集體方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引導和監督企業的生產經營,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成分。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與合作制形式的優點于一體的公有制實現形式。我國城鄉出現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是基層干部群眾在實踐中的創造。它以勞動聯合為基礎,職工共同占有和使用生產資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同時職工又是出資人,實現了勞動聯合與資本聯合的統一。股份合作制已成為國有小企業和集體企業重要的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有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強化職工對企業經營的關心程度和風險意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應該積極發展。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