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鮮明特點與獨特優勢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益得到了充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既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性質,又適合現階段國情,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相比具有其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以人民民主專政等一系列政治制度作為主要實現形式。在國體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又依法對極少數敵人實行最有效的專政,保證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性質。在政體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我國的國體,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是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在政黨制度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把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多黨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民族關系上,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實現了各民族政治上完全平等。在基層民主上,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立起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等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保證人民群眾自主管理基層公共事務。這一系列政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內容,又是民主的有效實現形式,是民主的內容真實性與形式多樣性的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揮人民群眾以國家主人翁身份建設和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標榜“主權在民”、“人人平等”,但在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這種民主是一種“形式上多數人參與、實際上少數人控制”的民主,體現的仍然是少數人的統治。社會主義民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導致資本主義民主落后性的根源,使少數人統治的“精英民主”真正變成了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在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權利。這些權利是不受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等差異限制的平等權利,具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法律和制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也必然煥發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熱情和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效率辦成事的政治優勢。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雖然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這就保證了各國家機關協調一致地高效運轉,能夠排除各種干擾,統籌兼顧各方利益,集中一切資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國家建設。這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權分立、相互掣肘是根本不同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從實踐來看,無論是應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還是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從根本上講,靠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美國學者奈斯比特敏銳地觀察到,“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西方民主體制的弊端頻頻暴露,低效率、猶豫不決;與此同時,中國民主體制的優勢卻在逐步彰顯,快速、高效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了國家的統一穩定,有利于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保證統一穩定對于中國極端重要。在中國,沒有統一和穩定,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安居樂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的一系列政治制度,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憶往昔,舊中國曾經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深受外國入侵、軍閥混戰和政局動蕩之害,中國人民對此有著切膚之痛;看今朝,我國則呈現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實現了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今昔對比,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