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后現代主義思潮與中國當代文論文建設》(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該書以點帶面條分縷析地梳理了西方的后現代主義思潮,并通過對解釋學文論、接受美學文論、解構主義文論、生存美學文論、崇高美學文論、女性主義文論、欲望美學文論、文學場論文論的深入研究,揭示出不同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對中國當代文論建設的影響和意義,同時指出了中國當代文論建設所面臨的“重寫現代性”的難題,呼吁將后現代主義思想與中國當代文論建設相結合,探索出一條以馬克思主義文論為指導,以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轉型為基礎,以西方后現代主義文論的歷史發展為借鑒,立足于中國本土的新型中國當代文論建設道路。
作者張弓,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學和文化研究。已出版專著《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
8.《幻想彼岸的救贖——弗洛姆人學思想與文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該書針對西方現代思想家、法蘭克福學派主要成員之一的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豐富而龐雜的思想理論,從“病態社會中自我的迷失”、“心理迷宮中自我的找尋”、“幻想彼岸自我的救贖”三個層次進行構架和述評,并對弗洛姆的人學思想作了全面、系統、清晰的梳理。同時,通過引證和論述大量外國文學思潮、創作流派、文學體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現代文學作品,把弗洛姆相關人學理論演繹到文學研究的多個層面。該書拓寬了弗洛姆研究的思路,讓讀者從跨學科視角看到弗洛姆人學在文學研究活動中的創造性和生產性,給當下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作者方幸福,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比較文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