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榜樣與偶像研究》(學習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該書把榜樣與偶像問題放在人類文化和全球文化的變遷中進行研究,從社會轉型的視野探討當前榜樣教育弱化和偶像崇拜過度的社會現象,并通過二者的比較研究,從一個側面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多元價值觀的關系,以此探究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因素——人的問題。該書兼具學理性和實踐性,從社會轉型、社會秩序、社會控制等三個角度探討了和諧社會與榜樣、偶像現象的理論關聯;在對榜樣教育和偶像崇拜的相關情況進行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就榜樣教育和偶像崇拜的耦合及差異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榜樣教育和偶像崇拜改進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彭懷祖,南通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社會學。已出版著作《榜樣論》等多部。
2.《意義、真理與可能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該書圍繞“可能世界”這一核心概念,以可能世界理論為研究視角,就現代一階邏輯產生到現代模態邏輯的可能世界語義學產生前后,當代西方語言哲學和邏輯哲學界在名稱意義研究上所發生的重大革新性變化及其根由,進行系統的闡發。試圖就此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學術爭議進行深刻細致的比較和評析,并在分析研判名稱意義理論與真理理論研究主要流派各自成就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融通與整合方案,并檢視了該方案的解題功能。該書內容屬于國內分析哲學領域的補缺性研究和現代邏輯成果之于哲學的應用研究,對推動國內意義與真理理論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劉葉濤,燕山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邏輯與分析哲學。已出版譯著《意向性:論心靈哲學》《意識的奧秘》等多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