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民間尋找日軍侵華原始檔案
2008年,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承擔了黑龍江省重大委托項目“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系列研究”,楊彥君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侵華日軍細菌戰資料選編”。該課題的研究工作使得廣泛搜集和整理731問題資料成為可能。楊彥君多次赴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地進行實地調查,尋找見證人,查閱搜集歷史資料。
在廣泛開展學術調研和資料收集整理的同時,楊彥君發現,目前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的資料收集,漸漸不能滿足學術研究的需要,因此,他開始深入民間調研,廣泛搜集資料。他發現,民間保存有大量鮮為人知的新證據和新資料,包括日文原始檔案、日軍侵華罪證遺物等,并沒有得到中外學術界的足夠關注。其中,散落中日民間的細菌戰文獻和罪證文物極其豐富,蘊藏著大量重要的、鮮為人知的證據信息,是對公藏史料的重要補充,可為細菌戰領域研究的深入與拓展提供重要支撐,能夠更加全面、綜合、立體地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歷史全貌。
2009年,楊彥君成為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并兼任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助理。
“有人問我:731部隊的歷史都過去那么多年了,有什么需要研究的?有什么意義呢?我想,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城市、每一段歷史都要有人記錄,屈辱也好,輝煌也罷,都是屬于我們的過去。作為專業研究者,我們在保存并記錄這些歷史的同時,還要不斷挖掘歷史的真相,將其舉辦展覽廣為宣傳,告訴世人這是怎樣一段真實的歷史。”楊彥君說。
依托國家社科基金不斷推進研究
2011年,楊彥君參與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調查研究”,參與此項課題為楊彥君赴美國開展學術調查和研究創造了條件。
同年,課題組赴美國國家檔案館、國會圖書館調查美國解密的731部隊細菌戰檔案,這些解密檔案主要是美軍審訊731部隊成員的記錄及731部隊成員提供的人體實驗報告書、細菌武器和醫學研究報告書等。
二戰結束后,美國出于對抗蘇聯的考慮,同日本進行了秘密交易,以獲得731部隊研究成果為條件免除了對731部隊成員戰爭犯罪的起訴。隨著這些長期塵封的檔案的解密,長期以來一些被人為掩蓋的歷史事實被揭露了出來;進一步整理、利用這些新資料、新證據,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在此研究項目的支持下,楊彥君依據美國解密檔案連續撰寫了《關東軍第七三一部隊正式設立時間考證》、《掩蓋與交易:二戰后美軍對石井四郎的調查》、《關于731部隊鼠疫報告書的初步解讀》、《731部隊研制的細菌炸彈類型初探》等論文。
談到下一階段的工作,楊彥君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開展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深入整理和研究工作,逐步編纂系列資料集,并繼續加強對民間保存的日軍侵華罪證文獻和遺物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記者 郝欣 曾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