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歷史和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既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經驗,也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這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教科書。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根本的思想保證。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更加反映中國國情、切合中國實際、指導中國實踐。同時,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融合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華文化的特質、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堅持與時俱進,使之能夠順應時代發展、體現時代精神。“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類社會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探尋真理的過程永遠不會完結。作為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只有在不斷回答時代課題中作出應有的貢獻,也才能永葆生機和獨特魅力。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迫切需要我們在把握時代要求和挑戰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理論闡釋。當前,尤其要圍繞黨和國家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圍繞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以新的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和應用。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人民大眾的理論。架起理論與大眾之間的橋梁,才能使科學理論產生威力。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必須“深入到群眾中去”。江澤民同志強調:“理論掌握了群眾,就能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著名哲學家艾思奇一本《大眾哲學》影響深遠,引領幾代人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當年我們黨一個“打土豪、分田地”的號召,調動了億萬勞苦大眾轟轟烈烈開展土地革命的熱情;一個“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鼓舞了百萬雄師、億萬群眾“將革命進行到底”;一個“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硬道理”深刻簡潔的論斷,激發了神州大地的無限生機。這些都充分表明,科學理論只有大眾化,才能成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關鍵是在普通百姓的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解答群眾思想困惑,反映群眾切身利益,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使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歷史進程。我們黨明確而系統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精髓、本質和品格的深刻認識,進一步揭示了黨的理論建設的內在規律。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