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翟秀鳳: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路徑

    翟秀鳳2024年12月25日09:1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路徑

    作者:翟秀鳳,系首都師范大學國別區域研究院副研究員  

    表述中國和表述世界的辯證統一是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命題。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必然要立足中國立場、總結中國實踐,同時也應有重建全球觀念、重塑全球話語的價值自覺。在話語重構中,區域國別研究面臨兩個基本的認識論問題:一是如何以整體性的觀念和方法超越碎片化、局部性研究導致的知識體系偏狹;二是如何使中國與各國在尋求獨立表達的國際話語行動上達成聯合。因此,建構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要達成對研究對象的全面認識,加強知識研究的全球協作。

    知識自主性的價值基礎

    區域國別研究應努力克服研究碎片化的問題。這種碎片化在理念上表現為聚焦研究對象本身或內部的信息研析,缺乏將研究對象置于世界圖景的整體性視野;在實踐上則體現為不同學科視角下的獨立研究,雖然這些研究共享同一對象,但未能實現理論共創和研究共融。

    建構區域國別研究知識體系是很多國家已有的實踐。遵循何種世界觀和歷史觀來理解研究對象、組織知識生產,決定了一套知識體系的歷史價值。殖民主義時代,支配西方社會科學的是基于文明等級觀的世界理解。“優秀民族”對“墮落民族”的武力征服被視為“自然秩序”,東方被指認為永遠停滯和“蒙昧”的“歷史局外人”。與之伴生的殖民研究,以文化獵奇的視角觀察“原始部落”,以強權支配的邏輯開展地理勘探,用高度他者化的方式建構了東方學的知識體系。冷戰時期,美國圍繞向全球推廣所謂“普世價值”的目標,開始克服“古典東方主義的局限性”,用跨學科方式聚焦當代問題和戰略地區研究。由于在路徑上突破單一學科,追求研究的“整體感”,因而產生了一些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借鑒性的成果。然而,由于這些研究的立場觀點要么是戰勝意識形態敵人的二元對立論,要么是按西方產業資本需求對“落后民族”予以改造的現代化一元論,因而該知識體系不可避免強化了地緣霸權的話語。

    中國的區域國別研究面臨著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建全球思想體系的命題。只有堅持正確立場、明確研究方向,才能避免學科資源配置的條塊分割、研究行動上的無意識復刻。比如,當研究者著手非洲研究,首先要思考的不是收集哪條信息、研究哪項政策的具體問題,而應該是關于如何認識非洲、如何理解全球南方的基本認識論問題。例如,“第三世界”到底是過時的概念,還是不斷生成的全球實踐?如何在全球危機中重新思考20世紀下半葉全球南方曾達成的認同?這些問題關涉如何在整體世界圖景中界定非洲的主體性,并導向對中國—非洲—世界多重關系的理解。以這些問題為基礎,非洲研究才能超越逐個搜集各國資訊的“集郵式研究”,超越由政策咨詢需要而短時速成的“急就章研究”,真正突破學科思維的路徑依賴和任務驅動的僵化研究,通過關注更重要的結構和關系實現研究的價值驅動,使知識生產生發出新的意義。

    實現區域國別學知識體系的自主性,必須盡快完成對西方世界觀、歷史觀及其知識體系的祛魅,以對研究對象的整全性理解為目標來指導研究實踐。要實現此任務,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革故鼎新互為支撐、缺一不可。盡管反思西方中心主義已有基本共識,然而替代性話語仍在探索之中,兼具中國立場和全球傳播潛力的、融通中外的理論話語和概念尚未成型,迫切需要中國與全球南方知識界以深刻思辨和卓絕洞察實現理論創新。當然,理論話語和研究實踐是不斷動態互構的,因而以研究實踐驅動認識理念的持續更新同樣重要。要大力支持全球歷史和全球文明進程的理論研討和重新書寫,使研究者建立自主的問題意識,突破研究任務的績效思維,以獨立判斷賦予知識行動以意義。以全球性觀念調整科研資源的支持體系,對不同現代化道路和多元文明開展全面研究,在全球圖景中挖掘替代性敘事并呈現其歷史主體性。在學科路徑上,圍繞全面理解研究對象的目標,自主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避免陷入對既有學科的路徑移植或對某一方法“科學性”的迷戀。在人才培育上,著力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全球歷史和多元文明的教學研討,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鼓勵他們在全球的廣闊天地中成長為中國區域國別研究的堅實后備力量。

    協同推進自主知識體系建構

    近年來,我國區域國別學的研究力量和研究資源已有了整體提升,相對而言,國際交流仍然較為有限。一套知識體系的影響力,不僅包括一國研究者的共識,還取決于其能否實現全球層面的傳播和認同。唯有自主知識體系的國內建構和國際傳播協同推進,才能避免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滯后和被動。

    作為以域外文明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國際交往不僅是區域國別研究突破視野局限和思維桎梏的學術路徑,更是中國的全球性倡議與各國豐富的在地化實踐建立橋接并實現兼容并蓄的重要渠道。首先,國際交往將直接助益研究者打破自我循環和圈層繭房、了解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在多元觀點碰撞、交鋒的學術場域中吸收有益思路,優化研究設計,強化問題意識,深化研究自覺。這一點在學科建設的初期階段尤為重要。其次,與各國學者的共同研討、合作研究,有助于主體性和主體間性的交互融合,以視角的互鑒互參推動對研究對象的整體性和全面性認識,為更具廣泛性和普遍性的理論創新提供可能。最后,外向型的學科建設路徑是以研究個體和機構為節點,聯絡海外人脈、輻射國際影響、構建全球知識網絡的根本渠道,也是推動全球南方知識界深度交流、產生話語合力的必然要求。

    一個國際性的知識網絡一旦得以建構,便可經由知識分子的自發交流而擴大,對全球話語體系產生深遠影響。若要在現有格局中建構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就要以開放性的國際協作凝聚研究力量和價值共識,通過海納百川的知識格局和明辨真知的歷史自信,使知識體系在對話中實現全球話語的重塑。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建構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超越一國、一時、一策的知識需要,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首先,打破知識體系的封閉性,積極推動知識界“借船出海”。通過對各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脈絡和研究力量的深入調研,挖掘具有共同旨趣的研究機構和知識分子,以多樣、靈活的方式開展研究合作。其次,充分認識到研究對象的主體視角是外來研究者難以取代的,這在非通用語和各文明研究中尤為突出,例如諳熟伊斯蘭文明的阿拉伯裔研究者、通曉斯瓦希里語的非洲學者等。因此,應廣泛接觸對象國學者并積極與之合作,以實現視角互補和理論互鑒。最后,在批判的基礎上將各國研究成果為我所用。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比利時、日本等國的研究文獻包含大量的人類學觀察和田野記錄,這也應成為中國研究者進行知識重構和反思的素材。尤為重要的是積極搭建服務于全球南方知識生產的國際性交流平臺,激發全球南方話語表達的合力。

    以區域國別研究推動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創新

    哲學社會科學肩負著回應歷史變化、詮釋世界邏輯的知識使命。然而,由于我國既有話語體系在價值觀念、理論脈絡、概念模型、話語表達、學科分工上受到西方知識體系的一定影響,學科改革以及原創話語的生成面臨一些困難。為此,需要從學科設置、研究視野、理論方法等層面進行探索與變革,推動學科資源重新配置,為理論創新打好基礎。

    新近成立的區域國別學科,恰好具備作為哲學社會科學改革試驗田的優勢,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人文社會科學創新與變革的活力,將各學科的知識成果整合成一份關于研究對象的整體圖景。如果區域國別研究能夠打破既有學科建制和話語體系的限制,探索優化研究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鼓勵具備自主問題意識的原創研究,超越以量化為尺度的評價體系,驅動知識整合和理論創新,那就可以為推動中國社會科學的整體發展提供有益參照。

    研究主體的范式創新探索應成為建構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源泉和動力。在研究理念上,務求自主的問題意識,避免復刻國際主流研究的問題視角和對象偏好,力求揭示在全球圖景中被遮蔽和忽視的對象;開展對研究對象的深度研究,從其歷史演進和發展進程中尋找獨立表達的視角。在研究方法上,以對域外文明的整全性理解為目標組織研究,以在地化調研實現知識獲取的自主性,避免將以往學者搜集的資訊和既有成果奉為先驗前提和知識圭臬;尊重研究對象的主體性,驅動認識不斷深入。這不僅意味著在素材搜集中吸納采訪對象的言語表述,而且意味著基于對個體和個案的剖析,挖掘各區域國別歷史傳統和文化特征的主體性。在研究力量上,推動科研機構學科構成的多元化,圍繞同一對象緊密開展科研協作,探索打破學科界限的理論創新;積極引進具有國際背景和全球視野的人才,促進研究力量文化背景的多樣性。

    表述中國和表述世界的辯證統一需要在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中體現中國自主性和話語普遍性的高度統合。在國際表達上,探索概念術語和話語敘事的原創性表達,避免對既有表述的照抄照搬和食洋不化,以融通中外的思維挖掘中西傳統中的對話資源,力求理論哲思的求同存異。在資源配置和評價體系上,銳意創新,推動研究資源向原創性和自主性成果傾斜,以期刊、課題、研討等方式加速科研人才培育;植根中國的歷史傳統、學術脈絡和發展路徑,避免對國外模式的盲目移植和對國際發表渠道的迷信。在范式變革的探索中,積極開展學術共同體研討,在交流中總結真正適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效模式和經驗,以推動典型實踐的創新擴散。

    區域國別學自主知識體系以推動國際協作、形成全球共識為重要路徑,并力求在理論與實踐的互構互建和螺旋上升中不斷達成認知的新境界。以這樣的認識論和問題意識為驅動,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將超越對時髦概念和新穎語詞的造作雕飾,避免因過度聚焦碎片線索和個案導致的舍本逐末,真正超越淺表性對話,以各區域國別文化傳統、發展道路、現代化理念的深層對話和思想交流抵達文明交流互鑒的理論歸宿。

    (責編:金一、黃偉)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91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91freevideos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