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史專題研究

    2024年10月10日15:3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中山大學程煥文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圖書館學史專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3AZD066),最終成果為專著《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史專題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史著名人物與經典著作》。課題組成員有:潘燕桃、王蕾、肖鵬、張琦、馮云、劉喜球、高雅、蔣嘯南、林夢笑、周余姣、王靜芬、彭嗣禹、文琴、蘇日娜、陳潤好、唐艷、張靖、周旖、唐瓊、何韻、羅惠敏、楊新涯、廖柏成、潘雅茵、王梅玲、謝寶暖、莊道明、蔡明月。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圖書館學史是中國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和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圖書館學史的研究中,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占據關鍵的位置,與當下中國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的聯系最為密切。

    在本項目立項之前,盡管有部分研究已經展開相關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考察現當代圖書館學的重要著作和學人思想,但總體來說,還未有相對全面、系統的研究著作。該成果以專題的形式,逐一梳理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史中的關鍵議題,不僅有助于填補中國圖書館學研究的學術空白,更可以史為鑒,繼承和弘揚中國圖書館學術,促進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和繁榮。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史專題研究》共包括十章,每章為一個專題。

    專題一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圖書館學的恢復和建立”。該專題主要探討1949~1957年新中國圖書館學思想的形成。這一時期,在外有蘇聯圖書館思想的傳播,在內有我國“為工農兵服務”、為科學研究服務的政策影響,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圖書館學開啟了一個有別于民國圖書館學術思想脈絡的新時期。

    專題二是“大躍進時期到‘文革’時期圖書館學的發展和停滯”。從1958年“大躍進”運動開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這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運動連續不斷、波瀾迭起的動蕩時期,也是圖書館思想的異化時期。但在“文革”末期,隨著以MARC目錄思想為代表的國外圖書館學新思想的初步引入,圖書館學研究開始發生轉折,為改革開放初期圖書館學學術體系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專題三是“改革開放初期圖書館學研究的重新興起”。改革開放初期,圖書館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中國圖書館學的學術體系逐步重新確立、專業學會和管理機構相繼成立、圖書館學教育開始復興,學術出版、書刊交流和教材建設等工作也逐步展開。這一時期的圖書館學研究尤其注重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探討,學界圍繞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體系結構、研究方法、理論基礎以及新技術革命等議題展開爭鳴。此外,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議題還包括有償服務、資源共享、信息組織、開架閱覽和圖書館自動化等。

    專題四是“學術與實踐深度整合時期:近30年圖書館學研究回顧”。1996年國際圖聯大會在北京召開之后,中國現當代圖書館學研究進入了興盛時期,學術與實踐開始發生深度整合。近30年來,圖書館學研究受到信息技術的深刻影響,隨著圖書館管理模式的變化,學術研究的內涵出現了巨大的改變;與此同時,圖書館權利、公共圖書館立法等極具現實意義的研究工作逐步展開,深刻影響了圖書館事業的實踐進程。這一時期,中國圖書館界在圖書館學研究的支撐下,取得了以“圖書館之城”“免費服務”等為代表的十大成就。

    專題五和專題六分別為“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與思想史研究”和“香港特區信息資源共享理念與實踐:以JULAC為中心”。這兩個專題關注了中國少數民族群體和香港特區的圖書館學發展狀況。

    專題五探討了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歷史分期和發展階段,在此基礎上,爬梳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學研究的七個關鍵議題,包括基礎理論研究、公共圖書館發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公共圖書館服務、信息化建設、館員培訓與交流、案例研究等。課題組發現,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研究被嚴重忽視,應當著力發掘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為社會轉型期的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專題六則以香港特區的大學圖書館長聯席會(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為中心,探討香港特區信息資源共享理論與實踐。JULAC是1967年成立的香港高校圖書館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機構,主要功能是討論、協調各種館際合作事宜,并提供共享圖書館信息資源和服務的合作平臺。通過梳理JULAC五十余年的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該香港特區的信息資源共享理念可概括為三點:強化內部機構的信息資源共享、鞏固以地緣為基礎的區域合作、面向國際展開跨區域合作。

    中國圖書館學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圖書館學術的宏觀圖景。而在中國圖書館學的發展進程中,對本土影響最大的便是蘇聯和美國的圖書館學。因此,專題七為“蘇聯圖書館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專題八為“美國圖書館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分別考察這兩個國家圖書館學與中國圖書館學的交流與互動。

    專題七發現,蘇聯圖書館學術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歷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高峰期在1950~1964年,主要通過國內的專家學者翻譯、研究,專業人員的交流與教育,文獻資源的交換與共享,宣傳推廣蘇聯文化等途徑實現廣泛傳播。中國對蘇聯圖書館學的引介和研究,以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館管理思想、圖書館服務理念、圖書分類學、目錄學、兒童圖書館、圖書館學教育等領域最為活躍。蘇聯圖書館學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是雙面的,從正面來講,它促進了中國新政權下全新圖書館理論體系的構建,從反面來講,“蘇聯化”的中國圖書館學在理論深度和技術創新上仍有所欠缺。

    專題八發現,中美正式建交后,兩國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這些活動為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美圖書館學交流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論著和人員的交流:一方面,對美國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的翻譯與介紹研究,為中國圖書館學研究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美國華人圖書館員是中美交流中的重要媒介,長期以來,在增進兩國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相繼出臺。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法律是中國圖書館現當代學史中最重要的文本。它們凝練并系統反映了中國圖書館學人的思想精華和學術成就,并將直接作用于未來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因此,專題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解讀與研究”和專題十“公共圖書館立法研究回顧”嘗試深入研究并解讀這兩個學術文本的內涵與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公共文化服務的國家法律,也是我國第一部與公共圖書館有關的國家法律。這部公共文化服務最高法律規定了國家和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責任,其立法的基本精神源于國際公認的公共文化服務責任主體,更是改革開放以后、進入21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政策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結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發布不僅是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分水嶺,也將成為世界近現代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節點之一。這一法律文本從“制度保障”、“實踐探索”與“文化認同”三個方面回答了如何建立現代公共圖書館體系的問題,體現了“中國圖書館路徑”的重要特征,即在推進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關注圖書館塑造民眾本土文化認同感、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功能。

    《中國圖書館學史著名人物與經典著作》嘗試以一種嶄新的學術體例,回顧中國圖書館學史的發展脈絡,系統梳理中國圖書館學發展歷程中各個研究領域的重要人物、經典著作和里程碑式作品。

    《中國圖書館學史著名人物與經典著作》收錄人物和著作的時間大致涵蓋1840~2015年,核心時間段為1909~2009年的一百年之間。該成果劃分為世紀大師,圖書館學概論,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學術史,圖書館史,圖書館管理,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描述,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圖書館服務,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圖書館,圖書史,目錄學,圖書館古籍整理,文獻保護等十六章。

    “世紀大師”對韋棣華、沈祖榮、杜定友、劉國鈞四位宗師的生平、事業和學術成就進行了介紹,位列篇首,以示不忘根本、飲水思源。余下的十五個章節覆蓋圖書館學主要的研究領域,包含圖書館學發展過程中的兩條學術脈絡。第一條以近代“圖書館制度”的組織和形成為中心,包括圖書館學概論、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學術史、圖書館史、圖書館管理、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描述、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圖書館服務、數字圖書館等研究領域;第二條以“圖書”的研究和保存為中心,包括圖書史、目錄學、圖書館古籍整理、文獻保護等四個章節。

    后續每章之前有“小序”,目的在于界分類目,同時簡述每個研究領域的基本脈絡,澄清不同領域的交叉或重疊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小序”實際上提供了一個特定領域的學術史概要。各章之下,又劃分為“重要人物”“經典著作”“里程碑”三個部分:“重要人物”收錄對本研究領域做出較大貢獻的學者,以學者的生辰先后進行排序;“經典著作”收錄本研究領域內有較大影響力的著作,以出版先后列序;“里程碑”以時間軸的形式,列出了相應研究領域發展過程中有一定影響力或時代價值之著述,包括正式出版的規范、標準、論文集、教材,等等,是對“經典著作”的重要補充。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該成果通過專題研究的形式,較為全面地梳理了現當代中國圖書館學史中的關鍵議題,同時以《中國圖書館學史著名人物與經典著作》的創新體例,系統地呈現了現當代中國圖書館學史的發展脈絡,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現當代圖書館學史研究的空白、完善了中國圖書館學的學科體系,補充和豐富了中國圖書館學史教材和參考著作,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域和思路,有力地推動了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同時,為當代中國圖書館事業與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責編:金一、黃偉)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国产精品白丝jkav网站|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3p|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