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今天,信息革命的時代潮流浩蕩前行,網絡空間承載著人類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不僅是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是文化建設的新空間。以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把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引向深入,是數字時代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以信息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深入把握全球網絡技術新的變革浪潮,不斷健全網絡管理體制,統籌考慮、系統謀劃、全面落實各項重點任務。
發展好和治理好,始終是互聯網這枚硬幣的兩面。互聯網進入中國30年來,我國的網絡治理始終契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性,基于問題導向進行實踐探索。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信息革命歷史機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我們堅持系統性謀劃、綜合性治理、體系化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基本建成,網絡綜合治理效能不斷提升。面向未來,要牢牢把握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營造綜合治理新生態,提升網絡治理能力,凝聚網絡治理強大合力,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讓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網絡管理體制改革。網絡空間作為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其中的諸多問題都是由具有多樣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因素形成的。因此,管網治網必須具備整體性、一體化的思維,而不能依靠傳統條塊分割的治理思維。“歸口領導、集中統一、高效協調”原則為網絡管理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要堅持黨對網絡綜合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強化各級黨委(黨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和主管主辦責任,全面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快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絡綜合治理格局。發揮網信部門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網信部門與管網治網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壓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各類網絡社會組織自我教育、自我規范、自我約束作用,形成網絡治理強大合力。
進一步整合網絡內容建設和管理職能。網絡空間不僅延伸了現實社會,還與之深度融合,形成了復雜的數字生活。面對網絡內容生產和傳播速度前所未有的現狀,推動網絡內容建設和管理職能有效整合,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十分必要。要完善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推動各級黨組織、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主管主辦的各類網絡賬號、網絡媒體積極主動發聲,塑造網上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上輿論風險防范機制,針對網上出現的錯誤思潮和有害信息,及時發布權威信息進行澄清和批駁。健全網絡輿情應對與現實問題解決的聯動機制,確保網絡輿情的應對措施與現實問題的解決有機統一。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持續打擊網絡謠言、有害信息、虛假新聞、網絡敲詐、網絡水軍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要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系,堅決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賞充值、沉迷網絡游戲等行為。
盡快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從自動生成文本、圖像到構建虛擬場景,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其顛覆性和引領性重新定義人類社會信息傳播范式。如果沒有適當的管理機制,這一技術也可能被濫用于制造虛假信息,甚至威脅輿論生態。面向未來,我們既要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積極應用,也要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機制,推動科技進步與產業安全有序發展。具體來看,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要尊重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確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數據獲取和模型訓練過程中符合法律要求。保障用戶的個人信息權和隱私權,防止用戶數據被濫用,同時通過明確服務規范和安全措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安全感。嚴格對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標識,提高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完善嚴格的法律責任追究機制,確保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遵守法律法規。
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輿論飛地,只有不斷完善并有效執行法律法規,才能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要健全網絡管理法律法規,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網絡數據安全、反對網絡暴力等重點領域和技術發展前沿領域,加快立法步伐。加強網絡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運用能力,引入先進技術手段,提高網絡執法的精準性和效率。加強網信部門與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形成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的合力。加強網絡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公眾的法律意識和網絡素養,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網絡空間法治的良好氛圍。建立國際網絡安全合作機制,共同應對跨境網絡犯罪和網絡威脅,提升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