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并彼此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經濟思想中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思想和觀點,準確回應并指導解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具有鮮明時代性和重大戰略意義。
有效解決新發展階段經濟持續增長問題。從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經濟發展歷程看,很多國家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后,由于受到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增速放緩現象。一些國家往往會因此陷入停滯,只有少部分國家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那些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大都實現了經濟增長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效率提升轉變。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歷史性跨越。2023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1.34萬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同時,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瓶頸,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比如,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可以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可以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等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將從市場、產業、空間等維度推動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增強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人均收入、科學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仍處于領先地位,但由于其內在的制度局限性,無法解決貧富分化、環境污染、對外剝削等固有缺陷。我們黨領導人民要建設的現代化強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同時需要相應的機制和途徑來落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更加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將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道路,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撐。
有效應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面臨的風險挑戰。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應當看到,高收入國家并不等于現代化強國。一些高收入國家雖然在部分技術和產業領域具有競爭優勢,但從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看,無法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還不能稱為現代化強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要求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更要求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等,突出制造業這一大國經濟實力的“壓艙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等,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還要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并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以強大的國內需求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這些都有利于我們在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和大國博弈中牢牢把握主動權,并為我們有效應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幾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體系建設既包括其中各子系統內部的建設,也包括推動各子系統之間相互連接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我們要加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研究,推動實現各個體系的現代化和整個經濟體系的現代化。
加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各個體系的研究。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每個體系都具有豐富內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建設。比如,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僅要統籌一二三產業,堅持三次產業和上中下游之間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效能;也要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還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為此,要綜合考慮多元目標和多重約束,加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各個體系內部元素以及相互關系的研究。
加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整體性研究。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一體推進。這是因為,從局部看最優的目標、思路、措施,疊加實施后有可能產生合成性謬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供需結構、產業結構、技術體系等實現高水平動態平衡,并能夠根據外部環境變化有效進行動態適應、調整和演進,才能充分釋放我國優勢和潛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此,要從全局的高度加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個有機整體的研究,助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推動整個經濟體系的現代化。同時要重視對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其他體系相互聯系及作用的研究,促進以經濟體系現代化支撐其他領域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