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海龍,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在當前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將數字技術應用于基層治理,積極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是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路徑。
一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數字化,要堅持系統觀念,完善頂層設計,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融合深度。
完善制度設計,發揮數字化的整體功能。基層治理數字化變革作為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從整體上加以推動。一方面,政府應當制定統一的基層治理數字化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框架,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在此基礎上建立規范化的數據管理體系、標準化的信息共享平臺以及精細化的技術規范。另一方面,應當注重制度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建立健全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確保各類數字化工具合法合規使用,并使其更加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針對性。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有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堅持以人為本,形成數字化的整體合力。在基層治理的實際工作中,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把解決民生問題、滿足人民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促進社會長治久安。首先,加強對基層群眾的培訓和引導,使其能夠充分理解、善于運用數字化工具和手段。通過開展數字素養培訓,幫助群眾掌握基本的數字技能,提高其對政府數字服務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其次,積極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數字化服務能夠真正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通過設立數字化服務反饋機制,依靠數據分析和民意調查不斷改進和優化服務內容及方式。最后,鼓勵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等多元主體通過多方互動與協作,實施共同治理,形成互聯、互補、互動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網絡,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引入先進數字技術,推動實現“整體智治”。“整體智治”是指政府通過廣泛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有效協調,實現高質量治理。引入先進數字技術是實現“整體智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層治理有效性的重要路徑。當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蓬勃發展,這些數字技術極大地推動經濟與社會面貌的變革,同時也為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技術手段。為順應時代發展,應從全局角度理解和預測基層實際需求,運用數字技術破除部門利益壁壘,推動數據驅動決策的智慧化過程,提升整體治理能力,有效實現“整體智治”。
二
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推動基層治理數字化,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數字化統籌協同機制。當前,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成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各地區各部門之間加強協調聯動。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責任清單制度,明確權責關系,進而通過留痕管理推動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各司其職,與轄區各方力量開展網格巡查、案件上報等工作,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及時處理和反饋群眾訴求,形成“群眾有求、社區有應”的服務模式。同時,要謹防基層數字形式主義,防止“數字賦能”成為“數字負擔”。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權責清晰、高效運轉的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運用大數據技術,依托網格化管理,建立縱向貫通區、鄉、村三級,橫向連通相關部門的基層治理信息平臺,實現“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的智慧化基層治理模式。組織相關部門組建專門團隊,致力于構建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聚焦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建立緊密的協同工作機制,以收集、整理基礎數據為基礎,整合各類信息化系統功能,全面推進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互通和服務的互聯。在此基礎上,明確區、鄉、村三級信息平臺管理人員及其工作職責,確保信息平臺的日常維護、信息更新、協同處置工作得到有效開展,為基層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完善數字化全域網格體系。完善全域網格體系是基層治理智慧化的重要基礎。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全覆蓋和精細化。首先,采用數字技術科學編制一體化網絡,實現全域網格化。統一制定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實施方案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嚴格執行,統籌抓好網格化日常治理工作,妥善解決基層網格設置交叉、多頭部門監管、執行效率不高等問題。其次,健全網格化管理的運行機制,通過數字化實現全程網格化。在數字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全程督辦、定期調度等方式促進基層問題高效規范解決,推動網格服務管理更具可操作性,打造發現、上報、處置、反饋、評估、問責的“閉環鏈條”。最后,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實現全員網格化。依托“網格+黨建”“網格+服務”等模式,建立網格“民情臺賬”,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保證網格員在政策咨詢、征集民意、調解矛盾、助困幫扶等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同時出臺數字化網格員管理考評辦法,通過評價考核制度,切實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構建數字化治理平臺。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的重要部署。構建數字化治理平臺,實現對基層治理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應用,既有助于提升基層治理的決策水平和實施效果,又能促進基層治理在風險監測和研判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對現有政務服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各類線上服務平臺,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減少審批環節,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系統,促進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交換共享,讓群眾享受到智能精準、便捷高效、規范有序的民生服務。二是加快推動構建基層共治平臺,推動各類社會治理主體間的共同協作。基層共治平臺是激發民眾參與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分析基層問題的根源和趨勢,提供矛盾解決、利益調和、法律服務等方面的數字化工具。同時,通過智能系統實時監測政策實施效果,及時獲取公眾實時反饋,推動基層治理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讓群眾更便捷、更高效參與基層治理。三是針對災害多發、事故頻繁地帶,建立實時監控和智能預警的快速響應系統,精準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基層社會在受到擾動時保持穩定并迅速恢復,提升基層治理的精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