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徐華軍:推動勞動教育創新 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基礎

    徐華軍2024年08月12日09:38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動勞動教育創新 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基礎

    作者:徐華軍,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

    【學思踐悟】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為內在要求。勞動者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提升大學生開展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和水平,讓大學生充分理解勞動創新對于國家富強、社會發展的特殊價值,感知個人奮斗對于實現強國夢想的重要意義,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基礎性意義。

    創新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求是創新。對于勞動者而言,就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以適應新的生產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特征。高校應充分發揮學科引領作用,開展創造性勞動教育,聚焦戰略性產業與未來產業的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勞動教育中引入新知識,培訓新技能。以學科交叉融合為途徑,豐富跨學科、跨領域的勞動實踐課程內容,培養大學生綜合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集成專業基礎+數智科技+人文精神的交叉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勞動者。通過創造性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勞動教育中融入關于綠色低碳的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更加自覺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此,應加強理、工、農等學科的融合貫通,建立覆蓋氣候系統、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等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知識體系。加強綠色低碳領域教材與課程開發,豐富資源環境國情教育和碳達峰碳中和知識普及。開展各類綠色低碳勞動實踐,增強大學生對綠色低碳的認識和實踐能力。

    隨著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未來工廠、遠程辦公和分布式團隊、自由職業和零工經濟、綠色環保和可持續勞動等未來勞動業態不斷出現,不僅重塑了生產流程,也為勞動者帶來了新的職業角色和發展空間。大學勞動教育應當與時俱進,構建與未來產業、未來技術和未來職業相關的勞動教育知識體系,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持續更新知識結構和勞動技能。培養大學生跨學科學習和研究能力,加強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培養批判性思維習慣,以新實踐培養新勞動習慣,擁抱未來產業發展。

    拓展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構建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體系,打破教育、科技與產業之間的壁壘,培養創新型勞動者。

    一方面,建立跨界協同的產教融合體系,既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卓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推動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培養;也要強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校企聯合共建課程、共編教材、共集工程案例,開展沉浸式實景、實操和實地教學,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還要整合校企多方資源,建設聯合研發中心,強化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通過這些舉措,實現高校和企業在人才、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充分共享,共同培養創新型勞動者,不斷提升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

    另一方面,將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既要鼓勵學生進入教師課題組、實驗室參與各類科研項目,鍛煉科研能力;也要把科研設施轉化為勞動實踐的育人平臺,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勞動實踐教學的內容;還要利用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學術沙龍、專家講座等形式,培育形成一批育人品牌。通過這些舉措,將科研活動和資源轉化為勞動實踐育人資源,形成研究性教學和探索式學習良性互動,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加強勞動教育創新的制度機制保障

    推進勞動教育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從機制建設、資源保障和隊伍建設等多個維度入手,形成全面、有效的勞動教育創新的機制體系,培育高素質勞動者。

    加強機制建設。一是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建立組織協調機構,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明確目標要求;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勞動教育創新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新性勞動實踐。二是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開展過程性評價,客觀評價勞動教育創新成果,持續關注大學生在勞動實踐創新中的表現。三是健全宣傳引導機制,通過新媒體、報告會、研討會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創新的成效,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勞動觀念,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營造濃厚的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氛圍。

    加強資源建設。《意見》提出,“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建立以“專業基礎+未來勞動”為核心的勞動教育課程群,強化各類勞動教育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實踐平臺建設,“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加強建設資金投入,鼓勵社會捐贈和企業贊助,加強對創新要素的投入,加大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加強隊伍建設。配足師資,聘任專職教師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教學,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勞動實踐;聘請專業課教師作為兼職教師,在專業課程里貫穿創造性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鼓勵高校教師到企業開展實踐鍛煉、擔任研發人員,實行雙導師制,校企共同培養創新型人才。

    (責編:王燕華、黃偉)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青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36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