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他從天姥山中走來

    薛天緯 盧盛江 徐躍龍2024年07月08日08:57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薛天緯,系新疆師范大學教授;盧盛江,系南開大學教授;徐躍龍,系新昌白云書院院長

    竺岳兵的部分著作

    竺岳兵(左一)與學者傅璇琮(左二)、周勛初(左三)、郁賢皓在一起。

    學人小傳

    竺岳兵(1935—2019),浙江省新昌縣白楊村人,自號“白楊老人”。唐詩之路發現與首倡者。1950年參軍入伍,后就讀于紹興衛生學校、青海省公路交通學校。1967年到新昌縣土產公司工作任公路技術員,1980年調縣毛紡織總廠從事基建工作,1985年調縣城建局任大佛寺風景辦公室主任。1987年4月提前退休,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新昌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社首任社長、紹興文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兼職教授、蘇州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出版有《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等學術專著8部,發表《剡溪——唐詩之路》等論文150多篇。

    與一般學人不同,竺岳兵不是來自學院或研究機構,他是從浙江新昌縣(屬紹興市)地方干部中、從天姥山間走出來的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唐詩學者。

    竺岳兵1935年出生于新昌縣白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新昌縣與相鄰的嵊縣(今嵊州市),就是唐代的剡縣,即李白《秋浦歌》歌詠的“山川如剡縣”,一條剡溪自南而北流經縣境。剡溪,是唐詩中的“熱搜詞”,僅李白詩中就有“興從剡溪起”(《淮海對雪贈傅靄》)、“送我至剡溪”(《夢游天姥吟留別東魯諸公》)、“何啻風流到剡溪”(《東魯門泛舟》)等許多名句。生于斯長于斯的竺岳兵,無時不處于唐詩文化的熏陶中。他小時候念過私塾,因仰慕岳飛,取名岳兵。5歲就誦讀《唐詩三百首》,因而具有良好的傳統文化根底。1950年,15歲的竺岳兵離家參軍,在部隊里讀過衛生學校,又讀過無線電培訓班,做過文化教員和俱樂部文化干事。4年后復員,進入青海省公路交通學校讀書。1967年起,他在新昌縣土產公司任公路技術員,負責建設運輸毛竹的“毛竹公路”。

    竺岳兵是個極有個性的人。做人,他的信條是“要比強者更強,比弱者更弱”;做事,他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出點名堂來。他曾被縣里調去處理一項抗滑坡工程,在認真研讀專業資料后提出了抗滑樁樁趾、樁踵的改進意見,他的想法在實踐中獲得成功。1986年,他在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的桂林會議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并被研究會吸收為會員。

    就在建設“毛竹公路”的十多年間,他無數次往來于新昌至天臺山華頂峰的水道,即剡溪上游,聯想到與這條水道有關的唐詩。他在這條水道上跋山涉水,走鄉串戶,進行了七次實地調查,對照古籍文獻記載,斷定在唐代這是一條著名的水上旅游線。接下來,竺岳兵一頭扎進縣圖書館,進行深入細致的文獻研究,餓了,就用自帶的冷饅頭和粽子充饑。他大量摘錄與“剡中”“浙東”有關的詩文,并參閱有關地方志,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幾年下來,他做的卡片和摘抄的書稿積累了幾麻袋,后來做數據庫的時候,筆記本總重量達600斤之多。

    1983年6月,竺岳兵在杭州的新華書店讀到南京師范大學郁賢皓教授的《李白叢考》,一下子就被這本考證性的學術著作所吸引,站在店里讀了幾個小時,直到書店打烊,以6角3分錢購得。他如獲至寶,日日反復研讀,琢磨其考證方法,在書頁空白處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隨后,竺岳兵結識了郁賢皓先生,在郁先生指導下,他的李白研究開始了一個新階段,新階段起步的路子很正,起點也很高。郁先生給他開了一個書單,他就竭盡全力購置這些基本文獻,《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全唐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都是這一時期入手的。

    1984年年底,在讀完李白詩和古今學人大量李白研究著作的基礎上,竺岳兵繪制了一幅《李白游蹤圖》,寫成論文《李白行蹤考異》,提出“李白經沃洲上天臺華頂峰”的觀點。南京師范大學老教授孫望讀過論文后,給竺岳兵寫了一封信:“您在新昌縣城能找到如許資料,寫出如此論文,是難能可貴的。《李白行蹤考異》論文從對李白詩的析義與理解入手,提出了許多疑問,結合其他詩文資料,作出新的論斷,特別是末了一章從地理的角度論證古代天姥、天臺、沃洲一帶旅行的路線,解決了一些過去所沒有解決的問題,這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這篇論文經郁賢皓先生推薦給日本著名唐詩與李白研究專家、早稻田大學教授松浦友久,頗獲贊賞。

    1985年4月,松浦友久教授帶領一個名為“江南之春·唐詩之旅”的旅游團來訪,邀竺岳兵在天臺山相見。5月,竺岳兵組織舉辦了“六朝至唐文人浙東行跡考察研討會”,邀請了郁賢皓、安旗等李白研究專家來新昌,考察李白曾經走過的旅游路線。這一年,竺岳兵還寫成《李白“東涉溟海”行跡考》,考定了李白初入越中的年份,這篇文章后來發表于《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

    1987年4月,時任新昌縣大佛寺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新昌縣旅行社經理的竺岳兵,在52歲生日前夕,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提前退休。親友們都以為竺岳兵瘋了,但他堅定地認為:“我到這時才找到了人生方向,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從現在開始,一天都不能浪費了。”他說:“我要躲到地球的一個角落,研究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白。”他還說,要像石頭下面的螃蟹一樣,潛下心來研究學問。

    竺岳兵的棲身之地,是新昌縣城永安巷6號一棟建于民國時期的木質兩層樓房,十分老舊。這座老樓住了6戶人家,竺岳兵租賃的住處在一層西頭,大約六七十平方米,他的臥室、書房、客廳,都是這間老屋,人們又叫它“板屋”。板屋的設施極其簡陋,木地板踩上去吱嘎作響,睡覺的床是兩條長凳架上木板拼成的。門口掛著魯迅《自嘲》的詩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室內靠墻擺滿了書架、塞滿了書籍。一位來訪的教授曾感嘆:“這里的藏書足夠培養博士研究生用。”

    退休后第一年,竺岳兵精讀了清人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和5種《李白年譜》,讀了古今專家研究李白的40余種著作以及其他文史典籍。在研究李白入剡行蹤的同時,竺岳兵把視野擴大到整個唐代詩人群體。他發現,除了李白,包括杜甫、孟浩然等在內的四百多位唐代詩人都曾入剡或將剡溪寫入詩中。當竺岳兵把詩、詩人和剡溪作為一體來考察的時候,一個新詞在腦海中閃現:唐詩之路!這個新詞乍看是思維智慧的瞬間閃光,實質是發現了唐詩與詩人游蹤、與自然山川及文化傳統之間的有機聯系。1988年7月,竺岳兵在浙東紹興、寧波、臺州、金華四市(地)市長(專員)聯席會議上首次提出“剡溪是一條唐詩之路”的觀點。

    1990年11月,南京大學主辦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召開,竺岳兵列席了這次會議。他懷揣著已經寫成初稿的《剡溪——唐詩之路》,向松浦友久教授求教,得到“深佩卓見和功力”的肯定。會后,竺岳兵邀請霍松林、傅璇琮、羅宗強、周勛初、郁賢皓、吳企明、羅聯添、楊承祖、羅宗濤、松浦友久、興膳宏等中外唐詩研究專家到新昌考察,向唐詩學界推介他圍繞“唐詩之路”設計的浙東旅游路線。

    1991年5月26日,“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南京舉行,竺岳兵這位從新昌地方、從天姥山中走來的唐詩研究者首次登上國際學術會議的殿堂,宣讀了他的論文《剡溪——唐詩之路》,“唐詩之路”的概念正式在學界亮相。這篇文章明確了“剡溪唐詩之路”的范圍:“剡溪,在浙江省東部地區;唐詩中的浙東范圍是指浦陽江流域以東、括蒼山脈以北至東海這一地區”,“總面積有2萬余平方公里”。這篇文章還考出“共有451位唐代詩人游弋于浙東,留下了1500多首唐詩”,這些詩人“多數是有唐一代詩壇上的杰出人物。如《唐才子傳》收才子278人,這里就有173人”。此文又將詩人們游歷浙東的方式概括為壯游、宦游、隱游、避亂游、經濟考察游以及神游。文章也考察了浙東的文化積淀,指出“唐詩與浙東悠久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盛于浙東的魏晉遺風是研究“唐詩之路”的重要突破口。這篇文章一炮打響,引來好評如潮。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允吉教授說:“論文廣搜博討,以大量事實說明剡溪唐詩之路與有唐一代詩人的創作活動的密切關系,非唯說服力強,亦足以開發唐詩研究以往常忽略的一個方面。”浙江師范大學駱祥發教授對竺岳兵說:“您對浙東的地理環境、文化內涵以及唐代眾多詩人與浙東山水的淵源,考證評述,極為詳盡,令人感佩。”會議閉幕后,組委會以大會名義致函紹興市人民政府,通報了竺岳兵的論文“翔實可信,在會議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希望當地“繼續重視對‘唐詩之路’豐富內涵的研究;在重建工作中避俗尚雅,保持‘文化旅游線’的特色,為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浙東聲譽作貢獻”。竺岳兵關于“唐詩之路”的研究成果一經問世,即顯示了不凡的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1991年6月,竺岳兵組織的“新昌縣唐詩之路研究開發社”經新昌縣民政局批準登記注冊,其性質是民辦學術研究機構。于是,永安巷6號的板屋門口掛上了一塊“唐詩之路研究社”的牌子,這里是“唐詩之路”研究的發源地。

    竺岳兵與他的“唐詩之路”研究始終得到時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傅璇琮先生的傾力支持和熱情指導。1993年8月18日,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秘書處致函竺岳兵:“同意原‘剡溪唐詩之路’正式命名為‘浙東唐詩之路’,原成員為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團體成員。祝‘浙東唐詩之路’的研究和開拓工作取得更大成績。”從此,“浙東唐詩之路”成為唐詩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專有名詞。

    接下來,1994年11月,竺岳兵做了一件大事:在傅璇琮會長指導下,“唐詩之路研究開發社”承辦了“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及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當地一家企業提供了經費資助。譽滿國內外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自1982年成立以來,歷屆年會都是國內有一定實力的高等學校承辦,這是第一次由一個縣里的民辦研究機構承辦年會。當時,新昌城內連一家像樣的酒店都沒有,參加會議的學者們分散到縣城多家旅社住宿。然而,辦會條件的簡陋并不妨礙年會的學術成果,學者們在進行學術交流與討論之外,還到沃洲湖、天臺山石梁飛瀑和華頂峰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剡溪這條“唐詩之路”獲得了感性認知。竺岳兵提交年會的論文題目是《〈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旨新解》,認為詩中“越人”即謝靈運,這一新說得到與會者的普遍贊同。

    數年后,新昌縣又迎來一次學術盛會。1999年5月21日至24日,新昌縣人民政府和中國李白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李白研究會特別會議”召開,承辦者仍然是新昌縣唐詩之路研究開發社。這次會議有兩個亮點:一是以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一首詩作為研討會的主題,這在學術界是絕無僅有的創舉;二是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國際會議,參會學者53人,其中11人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美國、日本,這次會議無疑極大擴展了“唐詩之路”的國際影響。竺岳兵提交的論文《天姥山得名考辨》,從歷史、地理、語言文字、神話傳說、詩歌傳統等多角度探討了天姥山的底蘊。這些年來,李白詩歌的名篇效應持續發酵,天姥山成了“浙東唐詩之路”的地標。

    2004年以來,竺岳兵所著《李白與天姥》《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天姥山研究》以及《唐詩之路綜論》(與李招紅合著)、《唐詩之路唐詩選注》(與俞曉軍合著)等相繼出版。這些學術成果無疑是“唐詩之路”研究的奠基之作。2012年12月,竺岳兵被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這些年,竺岳兵首倡的“浙東唐詩之路”在服務社會方面獲得令人驚喜的進展。2009年12月28日,由新昌大佛寺、沃洲湖、穿巖十九峰三大分區組成的天姥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9年,浙江省將“浙東唐詩之路”納入“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竺岳兵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浙東唐詩之路”研究,今天已在浙江大地上結出豐碩的果實。

    2019年年初,竺岳兵不幸患上不治之癥,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竺岳兵感到時間急迫,更加緊工作。5月下旬,南開大學盧盛江專程去新昌看望他。當時,病體極度虛弱的竺岳兵已謝絕了一些親屬前去探望,卻在5月21日和22日與盧盛江在病榻前談了整整兩個下午。他氣息微弱,說話斷斷續續,講完一句話,要緩好一會,才能費力地說出下一句話,語音還不太清晰。但他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要盧盛江接著做“唐詩之路”研究,并創立全國性的唐詩之路研究會。

    受竺岳兵臨終囑托,盧盛江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著手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的創建。6月中旬,盧盛江周游浙江,聯系各高校和相關研究者,于23日順利召開唐詩之路研究會籌委會第一次會議。7月2日,籌委會得到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秘書處準予成立唐詩之路研究會的批復。接著,盧盛江繼續在全國范圍聯絡,得到陳尚君、薛天緯、莫礪鋒、詹福瑞、鐘振振、肖瑞峰、林家驪、尚永亮、李浩、劉明華、王兆鵬、羅時進、戴偉華、胡可先、胡正武、邱高興等眾多學者以及各地各高校的支持。2019年11月3日,在竺岳兵的家鄉新昌,在唐詩之路的發源地,“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大會”召開,竺岳兵的遺愿變成了現實。

    2019年7月6日,在得到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批復的第5天,竺岳兵不幸病逝。我們作為后來者,以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的成立和在全國的發展,告慰這位以唐詩之路研究為崇高事業的老人。竺岳兵的墓地,坐落在他的家鄉新昌縣白楊村旁一片山地的綠蔭叢中。墓碑刻著“唐詩之路發現與首倡者”,這是學界及社會加給逝者的冠冕;兩旁挽聯“自稱岳將之兵,心比剡溪映月;首創唐詩之路,功如天姥摩云”,是借唐詩之路風物對逝者一生功業的定評;墓地一旁,還刻有逝者的座右銘:“做人要比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前方,正對著王羲之的墓地。湲湲越溪流過,兩旁越山巍峨,遠接天際,預示著竺岳兵首創的唐詩之路研究事業的廣闊前景。

    竺岳兵也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后數年間,唐詩之路研究出現了如此宏闊的局面、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果:

    2020年11月,唐詩之路研究會在浙江天臺舉辦首屆年會;2023年4月,在江蘇淮陰舉辦第二屆年會。兩次全國性盛大學術會議的舉辦,標志著竺岳兵開創的唐詩之路研究已走向全國。唐詩之路研究會海納百川,廣聚賢才,目前,研究會成員遍布全國各地,其中有高校的學者,也有地方的文史研究者;有年輩資深的全國知名學者,也有已經嶄露頭角的年輕學者,不少博士生、碩士生也加入了唐詩之路研究的行列。

    唐詩之路研究會以《唐詩之路研究》為會刊,已編輯出版了兩部論文集。得新昌縣鼎力資助,“唐詩之路研究叢書”目前已出版第一輯和第二輯共12種著作。不少高校和個人將唐詩之路作為研究和學科發展方向,學者們以極大的熱情不斷推出唐詩之路研究的新作,其中不乏近百萬字的大部頭專著。

    數年來,唐詩之路的文化建設和文旅開發如火如荼地展開。浙江省提出浙東、錢塘江、大運河和甌江山水四條詩路。浙江之外,隴右、隴南、川蜀、巴渝、京洛、崤函、三晉、湘漓、粵西、嶺南、大庾嶺、大運河等各條詩路的研究都已經鋪開。與詩路相關的地域文化、貶謫文化與貶謫詩路,交通和驛路,詩路空間抒寫,詩路詩人行跡和遺址,詩路源流發展,詩路名山勝跡,海外詩路等,都有可觀的研究成果。其中有文學的研究,也有歷史學、地理學、哲學文化、宗教藝術、民俗的研究,體現了多學科的融合。其中有細致入微的史實史料的考證,有清晰的歷史面貌和發展脈絡的清理,也有宏觀大氣的綜合研究。有的學者歷時多年,行程萬里,實地考察,走遍李白詩路、杜甫詩路及其他詩人之路。唐詩之路研究雖然以唐代的研究為主,但有些學者已將詩路文化的研究追溯到唐前,延伸到宋代直至清代。研究視野之開闊、范圍之廣大、方法之多樣,均呈一時之盛。

    竺岳兵開創的唐詩之路研究事業,已經得到迅猛發展,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竺岳兵離開我們已經5年了。他生前居住的永安巷一帶,據說要打造一條“唐詩街”。他的“板屋”——“唐詩之路研究開發社”舊址,有關部門將進行修繕維護,使其保留下來。今后的歲月,學者、游客可以來這里緬懷唐詩之路發現與首倡者竺岳兵,感受板屋主人為文化獻身的精神,加深對“唐詩之路”的感受和認知。

    2023年8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俞曉軍編的“竺岳兵唐詩之路學術研究文集”《白楊集》,郁賢皓先生在此書的《序言》中寫道:

    竺君以前多次給我說過:“‘唐詩之路’是客觀存在的,我只是第一個發現了她。”社會科學領域的發現,相當于自然科學領域的發明,一項發現足可以名垂青史。“唐詩之路”是中華文化的一塊基石,竺君找回了中華文化的一塊瑰寶,它不但在學術史上具有開拓性,而且有其更普遍的意義。“唐詩之路”不但是一條文化之路,也是振興之路,發展之路。

    竺岳兵不死,他的姓名,他的業績,他的精神與“唐詩之路”同在!

    (圖片由新昌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社提供)

    (責編:蔡夢達、黃偉)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99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