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興志,系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戰略儲備市場調節機制,增強大宗商品儲備和調節能力,更好發揮戰略儲備的穩定市場功能”,“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局部地區沖突頻現,糧食、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這都要求我們從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全球儲量的分布格局變化、產業鏈上游的生產能力水平、供應鏈中游的流通貿易風險、產業鏈下游的消費引擎作用,從生命周期視域系統探尋增強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可行路徑,全方位筑牢經濟安全“壓艙石”。
深挖產業鏈上游生產輸出能力
大宗商品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或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儲量、農業技術水平等決定著大宗商品的規模及質量,提高相應生產能力,是提升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第一個環節。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礦產資源儲量、品質差異較大,勘探開發能力亟待提升。應央地聯合建立專項資金、成本抵扣與金融支持、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分別調動基礎地質調查、勘查、開采等企業的能動性與積極性,激勵社會資本踴躍進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產業鏈最前端;延伸礦產資源產業鏈條,推動配套產業集聚,以智能化改造推進“富礦精開”;聚焦改進采礦工藝、強化市場化出讓礦業權,推進數字化礦山建設,實現礦產資源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要強化資金投入,聚焦關鍵技術研發,提升油氣資產集中度,為“增儲上產”提供穩定動力;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為保障油氣產業鏈安全拓展新空間;建設開放、流動性強的勘探開采市場,激發行業活力和提升效率,為提升油氣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奠定基礎性投入保障。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聚焦種子實現“芯”突破的核心任務,培育和推廣優質優產的好品種,攥緊中國種子,大力推進“藏糧于技”工程,建設種業強國;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和單位面積產量;加強氣象工作的精準化服務,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對沖供應鏈中游流通貿易阻力
大宗商品流通環節多、風險面廣,對沖全球大宗商品進口渠道單一、交易商缺乏國際競爭力、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風險,是提升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第二個環節。
穩步擴大大宗商品全球貿易伙伴國數量,為提升韌性開辟多元化進口渠道。我國礦產資源大宗商品進口來源國相對集中,油氣、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為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和安全穩定,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及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助力大宗商品進口多元化,有效分擔進口國過度集中帶來的風險;做好大宗商品運儲工作,健全大宗商品海運和物流體系,加快補齊儲備設施短板,確保大宗商品供應鏈暢通和安全穩定。
強化提升期貨市場與大宗商品交易商合作層級,為提升韌性平抑不確定風險。強化國內期貨市場與國際知名能源、礦產和糧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合作,在交易模式和風險管理工具上開拓創新;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境外分支機構應及時捕捉生產、交易實時可靠信息,建立信息共享發布平臺,提升境內交易商的風險預判和管控能力;加快推進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為境內大宗商品交易商規避國際市場風險提供保障。
拓展數字化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運轉中的應用場景,為提升韌性降本增效。推廣應用大宗商品貿易數字化平臺,有效降低流通環節融資壓力,提升通關效率,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推動大數據平臺建設,精準服務境內外大宗商品交易商,為提升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數智化解決方案。
密切跟蹤政策動向對大宗商品供應鏈流向的沖擊,為提升韌性做好前瞻預警。強化大宗商品戰略儲備能力和調節能力,以打造大宗商品集散樞紐中心為抓手,在倉儲、中轉與應急保障等方面前瞻性布局相應的基礎設施,培育壯大一批應急保障能力強的大宗商品運輸企業;科學評估相關國家政策對大宗商品價格和產業鏈供應鏈運轉的潛在影響,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經貿秩序,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
激發產業鏈下游終端消費活力
從消費者衣、食、住、行等現實需求角度出發,打破區域市場分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穩定大宗商品總體價格水平、激活大宗商品終端消費活力,是提升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最后一個環節。
充分發揮大宗商品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提升韌性提供持續強勁消費驅動力。堅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清除妨礙大宗商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地方政策條款,形成有序的大宗商品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樹立大食物觀,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為提升糧食產業鏈韌性提供消費端支撐。
多措并舉穩定國內大宗商品總體價格水平,為提升韌性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堅持供需雙向調節和監管,強化預期管理,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健性,發揮政策“組合拳”的保供穩價效能,鞏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運轉的良好基礎;以強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實施跨周期的市場化價格調節機制,及時出臺扶持政策穩定市場主體和就業水平,為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水平提供支撐;健全常態化打擊投機炒作、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確保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價格穩定和良性循環。
加強協調國際貿易與國內消費之間的關系,為提升韌性優化戰略思路與政策引領。以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壯大跨境電商主體、品牌、園區、產業帶、海外倉建設,強化大宗商品產業鏈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提升相應國際話語權;加強大宗商品市場監管、堅決遏制資本無序擴張等行為,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市場供需環境;提升糧食、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推進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為提升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筑牢經濟安全“壓艙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