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民族地區民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日前在云南昆明舉行,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參會。與會代表圍繞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民生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研討。
研討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發展關乎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局,社會保障作為國家現代化的標配和支撐共同富裕的支柱性制度安排,無疑擔負著重大使命與責任。
在他看來,民族地區因自然環境條件限制、產業發展與公共服務落后等原因,在走向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需要給予民族地區的人民群眾特別關注和更多扶持,社會保障在民族地區的民生發展中也應當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為確保民族地區人民群眾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合理分享國家發展成果,需要加大中央財政社會保障專項集中轉移支付力度,將保障民族地區群眾享受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待遇納入民族地區正常運轉的財力保障范疇,同時引導市場資源與社會資源,完善地區對口支援機制,持續壯大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制度的物質基礎,以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包括民族地區在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社會救助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在題為“構建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新格局——基于安徽淮北、江西贛州的調查”的發言中表示,五年過渡期內,要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把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常態化幫扶,建立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將政策兜底幫扶的脫貧人口和正常幫扶有能力穩定脫貧的人口分開,實現分類管理。
分組討論中,與會專家圍繞脫貧攻堅與防返貧機制、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減貧增收與數字治理、養老風險與養老保障、健康風險與健康保障、救助幫扶與民生服務、邊疆發展與邊民民生保障、邊疆治理與鄉村振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民生改善是國家發展的基本任務,一切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要進行機制設計,并增加一個維度,即如何促進老百姓普遍富裕起來!敝袊鐣U蠈W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在發言總結時提到,目前的制度安排需要考慮國民權益平等和社保制度整體性問題,要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云南大學主辦,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社會救助分會、云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云南大學邊疆治理研究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