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內蒙古“三少民族”諺語研究

    2024年04月25日08:5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內蒙古大學李樹新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內蒙古‘三少民族’諺語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5BMZ014),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邊疆地區,主要聚居在內蒙古呼倫貝爾,亦分布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郊、嫩江流域、新疆塔城地區、黑龍江省黑河等地。這三個民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俗稱“三少民族”。內蒙古自治區的“三少民族”是指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他們是內蒙古自治區內三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長期以來,“三少民族”人民依據自己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總結、提煉出了大量具有較強哲理性、科學性、實用性的諺語,“三少民族”諺語作為“三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是“三少民族”人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他們社會歷史、民俗事項、倫理道德觀念的智慧結晶,是一份難得的精神財富,其中閃爍著該民族智慧的火花,對“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成果以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為載體,探尋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與民族起源、社會發展、環境資源、宗教文化和生產生活問題,揭示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的歷史變遷狀況和社會發展信息、宗教信仰印記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文化風俗體系。通過對民族文化的載體諺語的歸納分析,對深藏于文化血脈中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文化進行系統性的總結探究,尋找和挖掘諺語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同時,從語言學角度,對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表義和修辭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較為詳盡清晰地呈現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的美學魅力。

    該成果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和價值。第一,以“三少民族”諺語為主要材料,輔以起源傳說為佐證,從語言和文化關系的角度自然真實地揭示“三少民族”的歷史變遷,可為探討“三少民族”族源問題及社會發展狀況提供參考和借鑒;“三少民族”諺語記錄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環境與植物資源,通過對這些諺語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三少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直至今日,“三少民族”仍然保持著對自然、天體、動植物以及對祖先的崇拜,通過對“三少民族”諺語中的宗教信仰特征進行分析研究,挖掘存活在“三少民族”口頭文學樣式中的民族宗教價值觀。此外,通過對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諺語文化價值系統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對其背后的文化意義進行概括總結,深入探究,尋找這些少數民族諺語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倫理道德觀。第二,在“三少民族”諺語整理分類的基礎上,從語言學角度,對其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分析其表義和修辭特征,較為詳盡清晰地呈現“三少民族”諺語的基本面貌。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該成果的主要內容有:“三少民族”諺語與民族起源及社會發展、“三少民族”諺語與環境資源、“三少民族”諺語與宗教文化、“三少民族”諺語與生產生活、“三少民族”諺語與文化價值觀、“三少民族”諺語的表義與修辭特征。

    (一)“三少民族”諺語與民族起源及社會發展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與其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等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三少民族”諺語是“三少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體現出“三少民族”的歷史變遷狀況和社會發展信息。留存于口頭的“三少民族”諺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的起源、演化及與相鄰民族的關系,在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三少民族”形成了豐富的口傳文學,其中諺語里提到的諸如“鄂倫春人從哈喇木倫遷來,鄂倫春人世代居住在興安嶺”(鄂倫春)等,或多或少可以使我們窺探到“三少民族”各自關于發源和族群構成的某些信息。在封建時期,“三少民族”社會組織系統是長期在氏族社會血緣關系基礎上,依附于中央王朝的政權管理,因此“三少民族”人民歷經從原始時期的母系、父系氏族,轉變為帶有封建色彩的社會面貌,構成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政治生活狀態。隨著民主政治前進步伐的不斷加快,“三少民族”的社會生活也逐步向著更加現代化、民主化、理性而又客觀的方向發展,民族認同感不斷增強,“三少民族”的諸多諺語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前后及改革開放時期的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現實。

    (二)“三少民族”諺語與環境資源

    “三少民族”居住的地方,素有林海之稱,山林連綿逶迤,漫山遍野,蓊郁的原始森林,林業資源非常豐富。“三少民族”人民對其所居住的地理環境——高山、森林等飽含著深厚的感情,豐富多樣的地理環境諺語反映出他們對大自然有著多樣化的體驗;“三少民族”人民與自然環境關系密切,對晴、雨、雪、風、云霧等氣候天象的感知更為敏銳,對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認識相對深刻,多姿多彩的氣象諺語體現出“三少民族”人民對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熱愛;在“三少民族”居住之地,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白樺、樟子松等樹木遍布山林,烏拉草、柳蒿芽等野草應有盡有,野生植物種類繁多,“三少民族”的諸多諺語均與此類野生植物相關;除此之外,“三少民族”人民從事農耕活動,燕麥、蕎麥等糧食作物以及黃煙類經濟作物在其農業生產中極為重要,與之相應,“三少民族”的諸多諺語記錄了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作物。

    (三)“三少民族”諺語與宗教文化

    內蒙古“三少民族”諺語保留著“三少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印記。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三少民族”在“自然崇拜”的指引下形成了自然諸神及薩滿教兩大信仰主體,后受時代變遷、文化交融等因素影響,以佛教為代表的其他宗教對“三少民族”的生活也產生一定影響,凡此種種,均可在“三少民族”諺語得以顯現。“三少民族”在依賴大自然從事具有原始特征的狩獵生產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狩獵者與大自然之間不可分割的生存依賴的有機聯系,他們對大自然產生了種種崇信、畏懼、寄托、依賴的文化心理,逐步形成了“三少民族”認識客觀世界的“萬物有靈”的意識觀念,這種宗教信仰觀念自然地體現在諺語之中,形成了大量流傳民間的諺語,如“白那查是鄂溫克的山神,敬山神的人豐衣足食”等。作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宗教文化,薩滿文化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巨大影響。迄今為止,薩滿文化依然影響著“三少民族”的日常生活,“三少民族”中的一些諺語高度概括了薩滿在“三少民族”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薩滿跳神、薩滿治病等,部分諺語也體現出“三少民族”人民對薩滿的尊敬、反映出薩滿性別與氏族歷史的關系等內容。現階段,“三少民族”除信仰薩滿教外,還有喇嘛教、漢傳佛教、基督教,以及雜糅北方漢族信仰的民間宗教等。我們能從大家口耳相傳的諺語中體味到“三少民族”的生活百態,亦可以從中窺探“三少民族”的宗教信仰狀況。

    (四)“三少民族”諺語與生產生活

    “三少民族”諺語中蘊含著大量反映其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風俗體系,包括狩獵、其他生產行業、日常生活、娛樂、風俗等內容。這些諺語是研究“三少民族”生活文化及其風俗的重要依據,也體現了“三少民族”的民族特色。

    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長期生活于長白山、大小興安嶺,茂密的森林草原為少數民族提供了優質的狩獵條件,同時產生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諺語,形象生動地傳達著他們世代累積的經驗。產生如“進山缺不得火和刀,打獵缺不得馬和槍”等反映“三少民族”狩獵生產的諺語。

    除狩獵活動之外,農副業等其他生產行業在“三少民族”的生產生活中也占據重要地位。漁業、放排業和農業是“三少民族”不可或缺的生產方式。對“三少民族”人民來說,漁業是狩獵經濟的重要補充,因此,他們創造出一定數量的有關漁民生活、魚類資源、捕魚工具以及魚類生存環境方面的諺語。放排業也是以達斡爾族為代表的“三少民族”重要的生產方式,放排諺語體現著“三少民族”人民的勇氣和智慧。“三少民族”人民根據其所居住的地理環境,從事相應的農耕活動,一大批反映農民、農具、籽種、耕作經驗以及經濟作物的諺語隨之產生。

    “三少民族”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日常生活,都鮮明地體現了其民族特點,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內涵,因此“三少民族”關于日常生活的諺語在整個“三少民族”諺語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娛樂是一個民族精神生活的概括和體現。它既可以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體現,也可以是群體性的娛樂活動。“三少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衍生出很多歌舞諺語,還有詩詞諺語也可以反映出“三少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曲棍球也是受達斡爾族歡迎的群體性體育活動,關于曲棍球的諺語也有很多。例如:“彈口弦琴音小撥動心”記錄了鄂倫春族特殊的樂器口弦琴,“山美引飛禽,歌美招貴客”反映了鄂倫春族人民對歌舞的推崇與熱愛。

    作為一個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風俗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特色。縱觀“三少民族”的風俗諺語,無論是關乎春節(鄂溫克語、達斡爾語均稱其為“阿涅”),抑或是關乎婚俗,都極富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

    (五)“三少民族”諺語與文化價值觀

    文化價值觀是一個民族深藏于文化血脈中的信條,是彌布于民族文化之中的普遍價值觀念。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諺語是“三少民族”歷史經驗的總結,蘊含著三個少數民族樸素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長期的山林生活中,“三少民族”養成了自己特殊的民族氣質——勤勞、正直、善良、勇毅……這些民族精神通過諺語直觀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諺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少民族”共有的文化價值觀念,即崇尚自然、英雄主義、恪守信義、團結友愛、自由個性、堅忍不拔、樸直公正、褒善貶惡、謙遜好學、真摯情感等。這些民族精神和民族價值觀通過諺語代代流傳,成為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達斡爾族文化血脈中生生不息的精神養分。形成諺語如“怕死別去放排,放排就得不怕死”“要說出來的話不能咽進肚子里,要做的事不能拖到黑夜里”(鄂倫春),“品格性格是忠誠的好,牛馬羊群是肥壯的好”“任你惡狗有幾條,不誤駱駝走大道”(鄂溫克),等等。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諺語蘊含著“三少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科學價值,反映出豐富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倫理道德觀,體現了“三少民族”的心理、倫理、精神、價值、審美情趣等精神樣式。

    (六)“三少民族”諺語的表義與修辭特征

    “清潔的水是泉水,好的語言是諺語”,諺語是人們“好的語言”的集合。作為“三少民族”智慧精華的民族諺語,是研究“三少民族”風貌的一面鏡子,而探索諺語自身展現出來的內容特征也是諺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三少民族”諺語的語義內容特征集中在廣泛性、經驗性、民族性、哲理性等四個方面。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第一,該成果第一次對“三少民族”諺語語料進行全面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將“三少民族”諺語進行系統的對比和關聯研究,避免了單一、零散的局限性。

    目前關于漢語諺語研究和維吾爾、哈薩克、蒙古語諺語研究取得了較好的進展,而對人口較少的民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一直缺乏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該成果第一次對“三少民族”諺語語料進行全面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將“三少民族”諺語與文化進行系統的對比和關聯,從中國地域文化和文學、語言關系的角度,研究獨具地域文化特征的諺語在傳承和弘揚民族區域文化中的作用和價值,確立了“三少民族”諺語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地位,為確立“中國諺語學”或“中華諺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域和范式,具有創新價值。

    第二,通過諺語提煉出了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的民族文化認知價值。諺語是人類于各時代所積累下來的實際觀察以及日常經驗的成果。諺語具有知識性,它既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有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本研究立足豐富多樣的民族諺語語料,全方位展示了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的衣食住行、民風民俗、文娛活動、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心態、情感、觀念、審美、道德、理想、教育、理論、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這對全面了解和認識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了解認識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認知價值。

    第三,有較好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諺語是一個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族固有的精神文化遺產,諺語中往往集中體現著該民族的精神世界,蘊含著民眾所總結的深刻哲理或科學知識,它反映著民族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重點研究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的文化類型系統,挖掘這一系統的諺語文化特質,揭示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諺語中蘊含著的最持久、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文化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審美情趣等精神樣式和文化生命力,這對弘揚民族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

    第四,該成果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了“三少民族”諺語,共搜集達斡爾族諺語2000條,鄂溫克族諺語350條,鄂倫春族諺語500條,并進行了語義分類和國際音標標注,不單為本民族人民提供了諺語樣本,也為其他民族人民提供了認知和了解“三少民族”的語言信息和文化資源。

    (責編:孫凱佳、黃偉)
    2019国产精品|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91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91嫩草亚洲精品|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