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謝俊貴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虛擬社會治理與社會協同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4ASH011),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及論文集。課題組成員有:陳潭、王琳、孫元、羅萍、祝長華、劉付杰晴、張秋君、譚敏茵。
一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網絡虛擬社會是在網絡時代從相應現實社會中分化出來的一種特定社會類型。網絡虛擬社會與相應現實社會一樣,也存在或衍生出諸多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在“虛實二元結構”社會狀態中,由于“虛實共振”等的作用,不僅影響網絡虛擬社會本身的良性運行與和諧發展,而且影響相應現實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和諧發展。該成果目的在于建立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科學構架和運行體系,以使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能力不斷提升、功能不斷增大。該成果對于深入認識和切實做到在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下,充分調動包括網管機構、網絡媒體、網營單位、網民群體、涉網組織等在內的多個部類的組織機構、廣大網民和社會公眾的積極因素,有效發揮多元主體的功能互補作用,構建網絡虛擬社會高階協同治理體系,加強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實現網絡虛擬社會安全穩定、風清氣正、良性運行、和諧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并可為黨政部門加強網絡虛擬社會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該成果從社會協同學的角度,對我國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及其體系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社會協同目標的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理論,構建了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科學構架和運行體系。項目研究成果包括專著和論文集。項目同名專著分為6章,其總體框架、基本內容和重要觀點如下。
(1)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研究設想。在當今的人類社會中,網絡虛擬社會確實已經形成,并已成為一個要素具備、功能齊全的社會形態。網絡虛擬社會并非一個潔凈天地,其間也存在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為:網絡社會區隔表現突出、網絡信息環境令人擔憂、網絡失范現象相當嚴重、網絡欺詐犯罪日益猖獗、網絡群體事件時有發生、借網制造社會動亂、網上網癮群體非常龐大等。同時,網絡人口迅猛增加、網絡技術不斷創新、網絡治理擇向不一等又引致了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艱難。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和研究文獻、總結我國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經驗,發現在網絡虛擬社會治理中,治理主體的組織結構與治理方式創新及功能整合乃是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關鍵問題。據此,本研究基于我國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迫切需要,確立了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本研究的基本研究問題是:在網絡虛擬社會問題多發、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二元分割、社會空間分割疊加的狀態下,如何從社會協同學角度,通過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實現網絡虛擬社會治理主體的組織結構及治理方式的創新和功能整合,來提高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能力、水平和效益,以確保我國網絡虛擬社會與相應現實社會的和諧穩定與良性運行的問題。
(2)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基本問題。我國有8億以上的網絡人口,這些網絡人口多需借由網絡進行工作和生活。然而網絡是一柄“雙刃劍”,網絡虛擬社會存在諸多風險。深入分析這些風險可揭示五大風險規律:一是信息分化規律,二是信息污染規律,三是空間分割規律,四是身份隱匿規律,五是虛實共振規律。開展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是網絡虛擬社會風險防范的必要,網絡虛擬社會問題化解的必要,網絡虛擬社會建設提質的必要。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是在以往網絡虛擬社會管理的基礎上,運用協同合作的理論與方法,通過治理體制改革和治理方式創新,對網絡虛擬社會進行有多元社會主體自覺參與的,旨在增強整體社會治理功能、提升整體社會治理效益的網絡虛擬社會治理先進方式。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具有廣泛的社會動員功能、有力的社會整序功能、積極的社會團結功能和可靠的社會互動功能。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目標在于:培養和激發社會主體的治理參與,統籌和協調社會主體的治理行動,引導和規范社會主體的治理行為,發揮和提升社會主體的治理功能。
(3)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機理探析。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同現實社會協同治理相仿,具有三大機理:首先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社會關聯機理。從客觀上來看,社會關聯是社會協同生發的客觀基礎。沒有社會關聯,就沒有社會相關方面的廣泛關顧,也就沒有可能的社會協同。從主觀上來講,社會協同是社會關聯促發的一致行動。只有存在社會關聯,才有可能引發出社會協同的協調一致行動。其次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社會參與機理。沒有社會參與甚至沒有廣泛的社會參與,不僅不能達到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目的,甚至根本談不上所謂的社會協同治理。最后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社會自組機理。社會自組也即社會自組織,社會自組既是社會協同的目的,也是社會協同的進路。社會自組的總體目標是要形成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一種新的善治結構。具體到網絡虛擬社會治理或網絡社會風險治理中,也就是要形成網絡虛擬社會治理或網絡社會風險治理的一種新的善治結構。
(4)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科學架構。首先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主體多元架構。就我國來講,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主體要素的基本架構,就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具體從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參與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黨政部門的網管機構、網絡媒體、網營單位、網民群體和涉網組織等。其次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功能互補架構。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也可看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是由各子系統的社會功能有機構成的,它形成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功能系統。在我國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中,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黨政部門及其網管機構的主導性協同功能,有效發揮網絡媒體的宣導性協同功能,網營單位的支助性協同功能,網民群體的志愿性協同功能,涉網組織的聯動性協同功能。最后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步調諧和架構。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步調諧和也即要堅持網絡虛擬社會的協同共建原則、協同共治原則和協同共享原則,以使協同治理的功效倍增。
(5)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體系。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體系是由三個重要的子系統構成的一個體系。首先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目標體系,即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過程中的目標導向體系,實際上也就是一整套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重要目標的綜合。其主要目標包括協力推動網絡虛擬社會全面發展、齊心構建網絡虛擬社會信息公平、合作維護網絡虛擬社會公共安全、共同營造網絡虛擬社會良好生態。其次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實戰體系,即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過程中的治理行為體系或治理行動體系,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整套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關鍵行為的綜合。其主要內容包括精心編繪協同治理的運行圖表、不斷提升協同主體的協合能力、扎實構筑協同治理的支撐平臺、有效確保協同主體的協同行動。最后是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制度體系,即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過程中的運行規范體系,事實上也就是一整套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運行規范的綜合。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中的運行制度很多,重點在于科學建構協同治理的組織制度、全面重視協同治理的溝通制度、適度運用協同治理的激勵制度、大力創新協同治理的法治制度。
(6)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體系。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是基于對網絡空間國家主權和疆界的認識和共同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而提出的一個重要論題。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是建設包容性信息社會的需要,是加強全球性經濟合作的需要,是打擊跨國性網絡犯罪的需要,是保證入網國網絡安全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的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建立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體系的重要指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形成共建理念,需要形成共治規則。共建理念首先體現于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其次體現于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再次體現于推動網絡信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再次體現于切實保障網絡虛擬空間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最后體現于構建國際互聯網絡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共治規則包括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要加強體系建構,具體包括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共識體系、組織體系和規則體系的建構。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網絡虛擬社會治理與社會協同問題研究”是國內外網絡社會學研究的一個重大前沿課題。該成果是網絡虛擬社會研究、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研究以及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研究領域具有開拓創新意義之作,不僅從風險社會學的角度揭示出網絡虛擬社會的五大風險規律,而且從社會協同學的角度系統地建立了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社會協同理論,揭示了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的三大機理;另外,該成果從我國網絡強國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出發,結合我國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實際需要,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虛擬社會協同治理科學架構,探討了網絡虛擬社會治理的社會協同運行實務,并立足于網絡空間主權的重要主張,致力于構建網絡虛擬社會國際協同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