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北京日報社、前線雜志社等本市社科單位、新聞單位主辦的“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召開,與會專家暢談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心得體會。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鼻迦A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郭建寧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對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如何認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校(院)務委員、副教育長、一級教授韓慶祥認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第二個結合”產生深刻化學反應的產物,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是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強調世界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包容性、互鑒性、平等性、和平性、普惠性,因而能開出人類文明新形態之花。”
一種文化的生命力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繼承傳統、再造傳統。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授楊耕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觀點,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臧峰宇也表示認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主體性創造未來,讓中華文明的實體性內容再度青春化,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經濟發展的活力結合起來,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真正的理論創新,都是對實踐問題的回答!北本┐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熙國在發言中表示,要傳承和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國實際,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與會者一致認為,要深刻認識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持續深化對這一重要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北京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豐碩成果,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努力在擔負新的文化使命上走在前、作表率,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首都貢獻。
在研討中,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袁吉富還提出,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并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必須全黨動手、各部門各領域聯動,也必須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當發揮主力軍作用。
接下來,《北京日報》《前線》等媒體將開設專題專欄,深入宣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及其在北京的生動實踐。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龍頭牽引作用,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整體性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原理性理論成果的研究闡釋,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更好為理論工作提供學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