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戎女,系202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者、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中國的戲曲、希臘的古代戲劇,沿著各自的脈絡發展,隔著亞歐的千山萬水,本來互不相關,直到世界劇壇興起“跨文化戲劇”,中希古老文明孕育的現代劇場藝術才實現了從古到今的轉化、從希臘戲劇到中國戲曲的跨越。用中國戲曲改編和演出希臘悲劇,即“希劇中演”,恰是兩種文明、兩個文化和合之美的絕妙樣本,契合了多元文明互鑒的時代需求。
立足于中國當代鮮活的戲曲改編和舞臺實踐,成果以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三十多年歷史里,中國戲曲對古希臘悲劇的改編和演出實踐為研究對象,采納“跨文化戲劇”的理論視野,考察“希劇中演”的跨文化實踐,探究它們如何經過創造性編演成就一出出好戲,在融合中希戲劇的舞臺表演形式時又如何實現和而不同,創新性地提出跨文化戲曲“三層編碼轉換”和“譯—編—演—傳”立體的跨文化傳播的理論研究范式,強調從古希臘到中國,再到現代希臘(和其他國家地區),然后再回到中國的立體圓形循環,中希文化的交織不只出現在某一個環節,而是從漢譯、戲曲改編、舞臺演出到國際傳播,環環相扣、處處可見。成果對跨文化戲曲實踐進行動態研究,描述出紛繁龐雜、至今仍處于動態之中的舞臺演出現象和歷史,客觀對待跨越類戲劇的價值,力求打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壁壘,調整和校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不協調,打通劇本研究與舞臺研究之間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