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學典: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王學典2023年06月21日09:1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作者:王學典,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20世紀中國史學通史》”首席專家、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志主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全面認識中華文明歷史底蘊,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全面部署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號召。

    對近代以來“中西古今”之爭的科學回答

    1840年以后,中華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開啟了由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艱難轉型。如賀麟先生所言:“中國近百年來的危機,根本上是一個文化的危機。”在步履維艱、振幅巨大的艱辛探索中,如何認識傳統與現代、本土與西方的關系,亦即如何評估和定位我們的文化傳統,成為事關“中國向何處去”的重要問題。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或固守傳統,提倡“中體西用”;或拒絕調和,主張“全盤西化”。實際上,無論是保守還是激進,這兩種態度都機械地將文化傳統視作不變的固化存在,將“傳統”和“現代”、“本土”和“西方”割裂對立起來,忽視或否定了文化傳統的發展、創新的可能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雄辯地證明了我們既不能照搬西方,又不能照搬傳統。對待文化傳統,應是“溫故知新”“推陳出新”。創新就是最好的傳承。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決定了我們一定要從歷史積淀中汲取養分,從傳統文化中開拓創新,走一條持中秉正、守正創新的發展道路。

    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系的深刻總結

    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是我們黨能夠領導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歷史經驗的總結。這一基本結論伴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得到了新的發展。在20年前,費孝通先生就提出:“我們常常講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所以在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后變成了毛澤東思想,后來又發展成了鄧小平理論。這背后一定有中國文化的特點在起作用,可是這些文化的特點是什么,怎么在起作用,我們都說不清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契合、互相成就,“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闡述,全面總結、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關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突破,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和本質要求。

    極大拓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內涵

    近代以來,我們逐漸意識到一個民族要有“文化自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發,在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內在要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根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并將之放在“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和“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地位上加以界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并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這標志著中華文明經過現代化轉型,即將迎來歷史性的里程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成,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經濟基礎的變化,遲早會導致整個巨大的上層建筑的轉變。新的時代條件,決定了我們必須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培育和造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最終建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首要的就是建設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的文化形態。

    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要秉承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精神,經由對傳統文化的重新梳理、評估、揚棄和重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對從世界其他文明傳播來的思想觀念和理論體系進行本土化的融會與貫通。回顧文化源頭,傳承文化命脈,融通古今精粹,包容中外英華,只有經過這樣一番升華和處理,我們才能創造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才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責編:皮博、黃瑾)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 国产精品1000夫妇激情啪发布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精品xxx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