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穎沖:當代中文小說英譯研究:傳播路徑與讀者接受

    王穎沖2023年04月26日10:2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中文小說英譯的海外評價與接受研究”負責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

    梳理當代中文小說英譯的歷史脈絡,探究其傳播路徑和讀者接受,有助于我們理解譯介活動中復雜的動因,并以史為鏡,更好地回應“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學“走出去”等當下重要的議題。

    “送予”和“采擷”:譯介模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由于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文學成果也引起了世人關注。國外出版社開始主動翻譯出版中國當代文學,文學“中譯外”形成了“送予”和“采擷” 雙管齊下的模式。

    國內的譯介成果以“熊貓叢書”為代表,共計190余種。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外文出版社的譯介項目相仿,“熊貓叢書”也是由國家機構發起的,但它在主題策劃方面有所不同。革命英雄人物不再是主流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其中張潔、池莉、鐵凝、王安憶等女作家的小說頗受國外讀者青睞。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的機會大大提高,但她們在工作、生活和情感上面臨新問題,這些都成了女作家筆下的常見題材,也為女性主義提供了中國視角和詮釋。此外,“熊貓叢書”也比較注重作品的文學手法,譯介了一批受到現代派啟發的中篇小說,積極參與世界文學的對話與建構。

    國外方面,美國的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于1980年和中國文學出版社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推出了“中國文學譯叢”(Chi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Series),還影印了一些國內出版的譯本,并向中方支付版稅。此后,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也相繼推出了多套中國文學譯叢。據統計,1978年之前,國外幾乎沒有主動翻譯出版過當代中文小說,比較重要的英譯單行本只有《新兒女英雄傳》,而這也是在譯者沙博理輾轉聯絡下才促成的。1978年至1999年之間,國外英譯出版的當代中文小說占到同期出版總量的近一半;而2000年之后,國外“采擷”的譯介量已是國內“送予”量的四倍多。

    國外出版社熟悉目標市場的運作和讀者需求,能夠精準選材,拓展發行渠道。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外出版社傾向于挑選符合西方意識形態的作品,文學翻譯成為其塑造“他者”的手段。因此,譯介流向的轉變不意味著要將翻譯出版完全交給國外機構。例如,中外雙方可以在選題策劃、版權投資、編輯發行等過程中開展合作,發揮各自在資源、人才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近年來中國通過政府補貼、出口退稅等舉措實施了多項文學外譯項目,嘗試在“送予”和“采擷”之外探索新的譯介路徑與合作模式。

    “誰在讀”:讀者群體的分化

    中國文學的翻譯不應止步于“走出去”,更在于“走進去”。不過,讀者并非單一、抽象的群體,而是形形色色的個體。基于各自的文學旨趣、文化背景、專業素養,人們對作品的認知和體驗存在差異。因此,我們用以下指標來評估當代中文小說英譯在不同維度上的接受情況。

    其一是譯本在WorldCat(在線編目聯合目錄)上的全球館藏數量,代表了它們是否步入了世界各大重要圖書館,并在主流社會產生影響。譯本被圖書館訂購收藏說明業內人士認可其價值,認為它是人類文明進程和文學史發展中值得留存的材料。總體而言,“送予”的效果不如“采擷”,這是因為圖書館篩選書目主要基于文本的經典性和權威度,同時要兼顧其可及性和流通性,而許多中國出版的譯本因缺乏經銷渠道,其實并未走出國門。

    其二是專家書評,代表了譯本在學術圈的接受情況。據統計,1949年至今,有關當代中文小說英譯本的書評約800篇。除文學研究期刊外,區域研究、民族學、女性研究、宗教研究、藝術、法律等領域的期刊也比較關注中國當代文學。學者們希望將小說作為觀察中國社會的窗口,并為各自的專業領域提供中國案例。

    專家書評促進了中國文學與國際學術話語接軌,但是大多數評論致力于探查中國的社會現實與歷史問題,對中國敘事傳統和審美風格的探求欲望不強,有的評論還特別著力挖掘小說中意識形態有爭議的地方。因此,對于部分譯作的海外評價,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

    其三是網絡書評,代表了譯本在普通讀者中的接受情況。中國當代文學英譯的海外讀者一度局限于學術圈,但隨著中國與世界文學不斷交融與互相影響,海外普通讀者對“中國故事”也愈發感興趣,這一點我們通過亞馬遜(Amazon)和好讀網(Goodreads)的書評走勢可窺得一斑。流行文學通常被歸為消遣讀物,大部分書目的館藏量很低,也罕有專業期刊評論。但它們符合大眾對娛樂性和流行性的追求,因此科幻、武俠、言情等類型文學備受國外普通讀者的歡迎。

    中國文學“出海”的航路展望

    當代中文小說英譯在譯介數量和模式上已取得很大突破,但中英雙語之間的文學翻譯出版逆差仍然嚴重。面對“中譯外”的種種挑戰,鼓勵文學外譯的政策不失為一種助推,但可以采取更為靈活和高效的方式,而不是單方面、單向度的“送予”。其實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這方面的經驗,例如德國和愛爾蘭均設有文學翻譯的獎項,為譯者提供獎金,組織相關工作坊和研討會,提升國家的文化影響力。不管是“造船出海”還是“借船出海”,都是重要的交流途徑,推動文學互譯,促進文明互鑒。在力推“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應理性、全面地看待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接受,無須急于求成。除了文學價值和翻譯質量,譯本接受的效果還與地緣政治、文化傳統、讀者偏好等因素密切相關。譯本銷量或評論無疑是重要的數據,但還要結合時代背景、作品類型、翻譯目的等因素綜合考慮,并深入分析具體評論的觀點、立場和視角。

    因此,文化形象在“他塑”的同時仍需加強“自塑”。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讀者群體有的放矢,建立多層次、多面向的譯介體系,用文學翻譯作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載體,以此回應世界對中國的關切。

    (責編:蔡雨荷、黃瑾)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四虎精品8848hh|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91嫩草亚洲精品|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国产无套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91探花福利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