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早期民族遷徙融合與古代神話傳播流變研究

    2021年11月30日08:41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閆德亮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早期民族遷徙融合與古代神話傳播流變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2BZW060),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金榮權、李玲玲。

    當我們追溯民族誕生、民族生存、民族發展、民族壯大、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民族內涵因子的源頭時,其焦點無一例外地聚焦到古代神話這塊“文化圣地”。古代神話是古老的民族記憶,是人類童年的歷史,其所塑造的神話形象及蘊含的精神品質在早期民族的誕生、生存、融合、發展中起著引領、規范、凝聚、信仰作用,它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支柱與精神家園,它滋養著民族的成長,激勵著民族的創造精神,而華夏族的形成與發展也促進了古代神話的成熟與定型,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傳承。

    一 華夏族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古代神話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即記述人類的誕生、生存、發展、壯大,這也是中國古代神話的主要內容。

    創世神盤古在一片“混沌”中天地開辟,宇宙誕生,隨后他用身體化育天下萬物,人類從此誕生。面對人類毀滅性的劫難,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并摶土造人婚配育人,人類得以重生繁衍,并沿著氏族、部落、部族(部族聯盟)等早期民族形態的足跡一步步邁進民族的殿堂。在人類向民族邁進的漫長征程中,反映人類童年歷史的神話得以產生傳播流變。

    上古時代,中華大地上生活著眾多不同的先民氏族、部落和部族(部族聯盟)。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的相互戰爭與遷徙,弱小部族逐漸被強大部族征服融并,最后形成了華夏集團、東夷集團、苗蠻集團三大部族集團。伏羲部族東徙與太昊部族融合形成了太昊伏羲部族,實現了早期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炎帝部族東徙融并太昊伏羲部族實現了早期民族的第二次大融合;黃帝部族打敗炎帝擒殺蚩尤統一了中原諸多部族,實現了早期民族的第三次大融合,以炎黃部族為主干的華夏族漸顯雛形。對于游離于華夏族之外的東方東夷部族及南方苗蠻部族,炎黃及其后裔部族采取了戰爭、通婚與感化等手段進行部族融并。于是就出現了堯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與帝舜、帝舜南巡感化三苗、禹滅三苗、大禹治水等不朽的神話故事,以及炎帝、黃帝、顓頊、堯、舜、鯀、禹、蚩尤、共工等世代傳頌的神話英雄。經過炎黃后裔不斷努力,中原及其周邊的部族都歸融到華夏族這個大家庭,民族大融合進一步實現,歷史上第一個多元一體的復合制“華夏民族國家”夏朝得以建立。夏朝瓦解了氏族制,融合統一了天下萬邦,華夏族得以發展。“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人在“天命觀”的引領下,使華夏族規模進一步擴大。周人強調“德于民”的“天命觀”,積極實施文化建設與神話改造,使華夏文化深入人心。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互征伐,諸子激烈爭鳴,古代神話核心體系與華夏文化基本框架構建完成,民族觀念趨于清晰,大一統意識堅定明確,諸夏合并與華夷融合步伐加快,出現了全國范圍的民族大融合,最后歸于秦人的統一。漢朝的建立是文化的勝利,也是神話的勝利,更是民族融合的勝利。漢民族的形成使早期民族歸于統一,也是華夏族成熟定型的標志。

    二 神話引領著民族的凝聚與融合

    以華夏族為核心的民族融合,既是武力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其中神話的精神引領與靈魂信仰作用加速與鞏固了部族的凝聚與融合,其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圖騰的統一與先祖的認同。

    圖騰是先民們的祖先認同與部族靈魂的標識。上古時代,部族林立,圖騰各異,龍、鳳、蛇、鳥、牛、羊、虎為不同部族的圖騰。由于龍圖騰的超自然力及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使其成為太昊伏羲部族的旗幟,并最早得到中原諸部族的公認。入主中原的炎黃部族聯盟也崇信龍圖騰。在龍圖騰旗幟的引領下,炎黃及其后裔部族吸引與融并了東南西北的不同部族,華夏族規模空前壯大。

    以炎、黃部族聯盟為核心的華夏族對其他部族的融合,是以龍圖騰為旗幟的融合,也是以炎黃二帝特別是黃帝為中心和血緣紐帶的從“血緣”到“文化”的融合。經過融合,此前無數信仰其他圖騰的部族放棄了原有的圖騰而改信龍圖騰,此前無數小邦族小部族也都認同炎黃的始祖身份而匯集到華夏族的懷抱。華夏族不斷壯大,龍的傳人不斷壯大,炎黃二帝遂成了華夏族的始祖,華夏族遂成了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

    三 神話歷史化與五帝系統的建立

    原生態神話中,大神眾多,互不統轄。隨著古代神話的演進,大神們也都在以黃帝為首的五帝系統框架下找到位置,這是神話歷史化的結果。

    神話歷史化開始于夏朝。夏朝建立后掀起了狂熱的祖先崇拜,把大禹視為祖神和社神。夏人認為它們的王朝來自“天帝”,是“君權神授”的結果。商人也把自己的祖先視為天神,把自己的君王視為上帝的子孫,認為他們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和一切事物的管理者。周人也認為自己的祖先后稷是天子,但周人的“天命觀”比夏商更進一步,認識到“天道所佑者唯有德佑民之君”的道理,認為王權雖受之于天,但重要的是保民以得天命。夏商周的帝王都把神話大神歷史化為人類始神。

    春秋戰國之時神話歷史化走向興盛。諸子百家用“托古改制”的方式大肆虛構人物、偽造歷史,以此來樹立榜樣、批判時代、構擬未來。于是,一系列神話人物登上了歷史舞臺,一部上古史被勾畫了出來。神話成了信史,神話大神成了歷史人物,一個歷史化的五帝系統逐漸地呈現出來。

    五帝系統的核心是黃帝,黃帝也是神話歷史化的焦點人物。春秋時代,華夷四方民族觀念與文化意識基本形成,為了華夏族的發展,為了天下一統,黃帝被推到華夏族的核心位置,被確定為華夏族的血緣與文化始祖。為了更加突出更加鞏固黃帝的核心地位,戰國之初,以黃帝為核心的“五帝”出現了,但名字、數量皆不固定,也無血緣關系。至戰國末期,有統屬與血緣關系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形成了,但卻并不為文化與社會所認同。至漢代,司馬遷把五帝寫進《史記》并描述出他們之間的血緣世系后,五帝系統才為華夏文化所認同與接受。

    五帝系統的成熟與定型標志著中國古代神話歷史化的完成,同時也宣布了中國古代神話的終結。五帝特別是黃帝成了以后民族融合的血緣紐帶與文化根脈。

    四 神話孕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華夏族凝聚形成的過程中,神話不僅起到引領作用,而且對民族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偉大精神的形成起到積極的孕育作用。

    第一,憂患意識與社會責任。神話是遠古先民對世界的形象反映,其中流露出先民對自然的恐懼之心和敬畏之情。為了改善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企盼長壽健康,先民幻想出了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燧人取火、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軒轅造百物、鯀禹治水、羿射十日、夸父逐日、不死民與不死國、死而復生等神話。這些神話是先民“生于憂患”與改造世界的責任意識,它成就了我們民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不畏艱難與敢于擔當。洪水神話是世界性的神話母題。當洪水災難來臨時,我們的神話英雄不是像西方神話中的神那樣去逃生,而是勇敢地面對并戰勝它,于是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鯀竊息壤以息洪水,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而當旱災肆虐時,我們的先民積極求雨去旱,于是女丑曝日、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先民們不屈服于大自然淫威的意志,反映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敢于擔當的優秀品質,它使我們的民族告別蒙昧的過去,走進文明的時代,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第三,不屈不撓與自強不息。抗爭與不屈是一種堅韌的意志,它是神話大神的品質,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大體現。共工是一位不畏強權、不屈不撓的英雄神,他與顓頊、高辛帝、堯、舜、禹抗爭,最后落個被誅的結局。另外,鯀腹生禹、刑天舞干戚、夏耕操戈盾立、蚩尤桎梏變楓林、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神話也都充分表現出了一種勇于挑戰自然、敢于改造自然的不屈不撓與自強不息的英雄品格與民族精神。千百年來,這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實現美好的夢想。

    第四,勤勞勇敢與樂于奉獻。中國古代神話處處閃耀著一種勇敢與奉獻的光芒。盤古開天辟地化育萬物、女媧補天造人、燧人氏鉆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伏羲氏教民漁獵發明畜牧、炎帝神農氏發明農業、黃帝發明了指南針舟車文字等、堯帝勤為民事而死、舜耕崩于南巡途中、大禹治水過門不入、羿射九日、夸父逐日、斷首刑天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樂于奉獻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是事業成功之保證,它鞭策著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第五,和合向心與和諧共進。中國古代神話中有豐富的和合和諧精神。盤古化生萬物、女丑曝日、斷頭夏耕、夸父逐日、顓頊死而復活、鯀死為禹等神話以及很多神話復合形象,都體現了天命和諧、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精神。龍與鳳形象是和合的典型表現,龍與鳳是多種動物和多種天象的融合體,它反映了人與天、自然、動植物“和”的心理,形成了民族的和諧觀,這也是民族尚和精神的體現。華夏族的形成是“和合向心”民族精神表現最為充分的證明。正是這種“和合向心”的民族精神,使上古眾多部族歸融炎黃、凝聚華夏,最終成就了繁榮昌盛、和諧共進的偉大的中華民族。

    總之,神話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與強大動力,是中國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該成果將民族遷徙融合與神話傳播流變結合起來,放在中華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考察,為早期民族的遷徙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早期民族與古代神話研究有補充意義。該成果清晰地指出了神話傳播流變與民族遷徙融合的歷史進程、演化特征與互動關系,認為民族的遷徙融合是神話傳播流變的原因和契機;神話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滋潤著民族成長、豐富了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該成果的研究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史及歷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高校文科教學也具有參考價值。該成果的研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堅定文化自信、對中國夢的實現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責編:王小林、黃瑾)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777精品成人影院|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2021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片|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 91精品国产色综久久|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