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進行了全面部署。5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揮各自優勢,砥礪奮進,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取得顯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新征程中自覺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工作大局,強化前瞻性研究;有效應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后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風險和挑戰,為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持;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的新形勢下,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展現中國風貌、提升中國對外話語權;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為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體系構建和科學管理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理論支撐。這要求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提供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統籌資源配置,強化部門協同,共同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力軍之一,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5年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推出一大批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貢獻,為育人育才、立德樹人作出了貢獻。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圍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持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不斷推進以創新為主題的學術體系建設,大力建設解讀中國經驗的話語體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系列教材,積極探索分類科學合理評價體系,取得了積極成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征程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高校繼續發揮育人功能和創新優勢,圍繞進一步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