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推進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座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用學術話語講好“中國之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不僅用實踐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與巨大優越性,而且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樣案例和豐富數據。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致力于探索解釋中國奇跡,期望從政治制度、治理體系等不同角度解釋中國奇跡的深層原因。作為中國學者,更應從中國國情出發,深入調研、把握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致力于構建完備的學術體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用學術話語更好地講述“中國之治”,闡釋中國經驗的普遍意義和歷史地位。
用學術研究成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國家治理面臨新的環境和要求。一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廣泛多元,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二是高質量發展對治理提出新要求,不僅要促進資源要素投入和經濟增長,而且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率。三是隨著我國科技發展逐漸進入“并跑”“領跑”時代,我們在一些領域將面臨缺乏領軍人物、缺少產業鏈條、沒有明確市場需求等新情況,科研活動形態和科技開發模式將出現一些根本性變化。四是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有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同時,對數字技術負面影響進行有效治理也面臨巨大挑戰。五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更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對國際治理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這些方面的變化,都是我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新課題,需要我們準確把握新的形勢、努力跟上時代發展、深入研究治理規律,更好服務國家現代化進程。
用學術交流互鑒促進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并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國模式,但可以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和吸取相應教訓。推進公共管理學科建設,要深入研究其他國家實踐效果較好的治理元素,以便學習借鑒。同時要深入研究國家治理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和矛盾,以便及早防范和應對。我們要進一步堅定理論自信,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從以往的“跟跑”為主向“并跑”“領跑”邁進,促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廣泛包容性的公共管理學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