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分支之一,是運用語言學的知識來解決其他領域與語言相關問題的學科。近年來,學界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應用語言學研究。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中關于“三大體系”的重要論述,是應用語言學學科規劃與發展、學術思想與方法建設、知識體系構建及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指南。
扎根中國語言應用實踐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是基礎,學術體系是支撐,話語體系是集中反映。三者之間互為一體,具有極強的體系性和高度依存關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畢玉德認為,對于應用語言學來說,完善、科學的學科體系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研究方向,超越既有研究框架和研究范式,以更開闊的視野認知和探索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衛乃興表示,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中,應用語言學的貢獻不可缺失,角色和作用不可替代。應用語言學研究既要扎根中國的語言應用實踐,同時要兼具世界視野;要具有清晰的戰略意識、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出自己的學術問題、構建自己的理論,服務國家建設、國家治理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并在國際學界彰顯中國特色、中國路徑、中國話語,為人類學術發展作出獨特貢獻。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趙雪認為,我們應從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角度觀照應用語言學研究。以學科體系建設為基礎,厘定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領域、研究對象;以學術體系建設為核心,探索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理論、方法、研究范式;以話語體系建設為動力,推動應用語言學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的傳播。
及時追蹤新的領域
實踐發展催生了應用語言學中諸多值得關注的領域,也給應用語言學的發展帶來了挑戰。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黃國文表示,當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語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問題、語言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問題、語言和國家對外關系問題、語言和社會的密切關系問題、語言與生命可持續發展問題等都是應用語言學領域值得關注的問題。就學科分支而言,要注重話語分析、社會語言學、系統功能語言學、生態語言學、翻譯學等問題。
衛乃興談到,廣義的應用語言學包括語言教學研究、語言習得研究、詞典編撰研究等,范圍極廣。目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值得關注。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新一代技術牽引的人工智能研究對前述各領域都產生了強烈沖擊。現有的學科領域劃分、學術生態、學術方法和人才培養路徑均面臨挑戰。我們必須理性地應對挑戰,調整方略,化危機為機遇,謀求新的發展。當前,我們還面臨諸多亟待攻堅克難的現實問題:基于漢語學習過程的二語習得理論亟待建構,以便更高效地應對世界范圍內日益高漲的中文學習熱潮并促進中國文化傳播;以三語學習為過程特征(母語、漢語和外語)的國內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機制急需研究;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的保護及搶救刻不容緩等。
畢玉德認為,應用語言學研究除了傳統的研究領域外,話語語言學和計算語言學等新型學科也受到普遍關注,承載著破解時代課題的重任。當前,需要破解難題,實現學術自信;推動學術融合,打通文理融合、文工融合,開拓和豐富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提倡學術轉化,面向最豐富的社會需求,走出“象牙塔”,尋求應用場景,實現現實轉化。
趙雪表示,在當前的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值得我們關注的領域有語言應急服務、語言扶貧、語言規劃、語言智能研究、醫患話語、老年話語、新聞發言人話語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馳援武漢的各地醫療隊首先遇到了方言問題,語言應急服務的價值凸顯。值得自豪的是,語言學工作者在抗“疫”中并未缺席。來自北京語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單位的近40位學者自發組建“戰疫語言服務團”,研發了“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涵蓋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九地方言,形成七大產品(微信版、網絡版、迷你視頻版、融媒體版、抖音版、實時在線方言服務系統、即時方言翻譯軟件)。事實上,除方言問題外,還有對病毒(疾病)的命名、如何避免污名化等問題也有待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為我所用 走出新路
未來,關于如何推進應用語言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衛乃興認為,應用語言學的學科屬性要求客體真實性、概念可操作性、過程實證性、結論可證偽性及成果應用性。下一步的要務是更緊密結合本土問題,充分借鑒舶來理論與方法,學會為我所用,走出新路。
黃國文表示,要立足中國,挖掘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中國方案;對外國的理論和實踐要認真審視,有選擇地介紹和利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要發展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形成語言觀;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語言和語言應用,強調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
畢玉德認為,未來,應更加關注包括冷門方向代際傳承、不同學科交叉融合以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的問題。第一,學術擔當不能忘。站在加快構建“三大體系”的高度,堅持以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建設為引領,統籌謀劃學科規劃、人才隊伍和科學研究“三位一體”布局。第二,學術開拓不能忘。厘清應用語言學學科內涵,以問題為導向,勇于創新、大膽創新;打破學科界限,“擁抱”新技術,善于跨越邊界,尋求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把自然科學的思想融入社會科學,豐富深化“新文科”內涵。第三,學術傳統不能忘。要用中國智慧做有思想的學問。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需要注入中國智慧、凝聚中國力量、彰顯中國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學術體系強內功、厚底蘊的強大后盾。
趙雪表示,要不斷拓展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將社會上出現的新問題、亟待解決的語言問題納入應用語言學研究視野;要加強應用語言學理論建設;要建設應用語言學的本土話語體系和評價體系;要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完善應用語言學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