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孔占芳:當代藏族作家漢語創作研究

    2021年02月05日08:18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當代藏族作家漢語創作價值研究”負責人、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教授

    當代藏族作家的作品里剝離了對藏區的獵奇目光和圍觀效應,從藏族文化的深層次入手,讓人們看到了祛魅后的藏區的真實面目、時代巨變給藏族民眾帶來的情感體驗、人生觀價值觀在歷史進程中的演變軌跡、藏傳佛教對人性的塑造、與現代化生活的自洽等,還原了真實生活場景,成為研究藏區社會的百科全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藏族作家漢語創作文學作品的研究相對滯后,尤其對藏族作品中蘊含的獨特多維的價值關注、挖掘不夠。

    “物敘事”的文學審美

    獨特的青藏高原地域和文化孕育了藏民族濃郁而獨特的文學審美風格,呈現出雄渾遼闊神奇的自然之美、宗教情懷下慈悲向善的人性之美、語言的融創之美。在主題價值的開掘上,作家們以記錄藏民族在祖國大家庭中的生活變遷和心路歷程,提供給藏民族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崇高使命,獨具三方面的價值。一是發掘了人的價值的覺醒。當代藏族作家漢語創作的革命文學作品反映了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農奴從農奴主的“物”一躍而成為新社會的“人”,由此迸發出對舊西藏農奴制社會的深刻揭露,對新社會新生活的熱烈向往和衷心謳歌、熱情贊美,煥發出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和家國認同意識。這是親歷了從“舊社會”到“新社會”重大歷史轉變的第一代藏族作家的貢獻,他們深具家國情懷,將自己的、本民族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與中華各族兒女同呼吸、共命運,通過創作漢語文學作品,總結反思農奴制度必然覆滅、新的時代必將到來的歷史發展規律。二是對宗教神性理性反思的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黨的宗教民族政策的深入實施,宗教的日常化逐漸成為藏族文學的文化符碼,出現了對宗教的神性表達。藏族作家自覺肩負文學啟蒙民智的責任擔當,通過傳播弘揚現代科學知識,發出合乎理性、接近真理的探尋,對宗教的神性給予理性反思,啟迪民眾以科學和理性對待宗教中的神秘事象,帶領藏族民眾快速融入理性、科學的現代世界。三是宗教情懷濡養下慈悲向善的人性價值。藏族文學獨特的人性之美的審美價值,源自藏民族文化濡養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在不同階段對作家審美情趣、審美心理的影響,呈現出宗教文化對藏民族精神品質的塑形價值: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安寧與完滿,呈現出向善、向圣、向禮、趨美的意象之美。慈悲向善是藏族作家作品的普遍主題,他們敬畏自然、同情弱者、樂善好施、團結友愛、愛憎分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與施助異常熱情、不遺余力,對給民眾帶來福祉的英雄人物不吝贊美,對破壞幸福生活的惡勢力的批判與諷刺不留情面,顯示出藏族文學深具的人文情懷和重要的人文價值。

    在人物價值的塑造上,呈現出藏族獨特的生命意識觀照下的自由性靈的生命之美。青藏高原的艱苦環境不宜人居,塑造了藏族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強烈的生命意識。作家們書寫了熱愛自由、追求生命價值的藏民族精神,為世界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大批嶄新的文學“新人”形象,世界文學由此烙上青藏高原廣袤地域的美麗畫卷。

    在語言特色上,用漢語進行創作的藏族作家游走在漢語與藏語之間,兩種語言、兩種思維交互碰撞、自由轉換,培植了作家們雙向思考、平等觀照世界的思維優勢,帶來思維的靈動與詞匯的融創,形成雙語創作中的融創美和詩性美的特點,使得他們的作品獨具理性、自由、啟智、溫婉的精神氣象,擴大了漢語語境的審美價值。同時,雙重視角下多元世界的呈現、語言上的“雜糅”與“混搭”,促進了語言的再生機能。“天空一樣開闊的毛埡草原上,紅珊瑚的太陽從雪山的柵欄中姍姍走來,鮮奶般的霧氣繚繞著牧歌與炊煙。”(澤仁達娃)這樣富有地域特色、想象力豐富、讓人驚艷的比喻和擬人,在藏族作家的漢語作品中俯拾皆是,營造出一個個主客體合一的“物敘事”的審美世界。而“物”成為敘事主體,主客觀在思維中融合,充滿詩性與靈動。這是藏民族自古以來與世界相處的一種思維方式,根植于藏族原始苯教萬物有靈的思想與佛教眾生平等的理念。在藏族人眼中,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存在,自然萬物都有可能就是“我”的前世或來生。用這種思維滿含情感地善待世間的一切,就是善待自己,從而實現世界的平等和諧、有情有義,因而富有詩情畫意。這種“物敘事”的世界,擴大和豐富了漢語語境,給人以新穎睿智與感性靈動的審美觀照。

    被照亮的生態文學

    苯教和藏傳佛教本身具有豐富的生態思想,崇拜、敬畏、善待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構了藏民族心理基礎。以描寫藏族生活為主的當代藏族作家的漢語文學作品,都是較為典型的生態文學作品。生態文學一詞對藏族作家而言,不是被創造,而是被發現,被照亮。藏族作家對和諧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都滲透到骨子里、流淌在文字間。所以,相較國外和內地作家的生態文學作品,藏族作家的生態文學作品一是數量龐大、特色鮮明;二是生態審美與生態責任的作品占絕大多數,而生態批評的主題比較少;三是當代藏族作家的作品更接近原生狀態的創作,有意識地學習吸納西方生態文學理論后進行創作的非常少。因此,藏族作家創作的生態文學作品不僅以龐大的數量充實了中國當代生態文學,而且以帶有宗教色彩的環保理念的原生態特質、話語建構、表現風格、敘事藝術等,表現出不同于中國傳統文學與西方生態文學的價值,以藏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內涵,融通著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生態文學創作的獨特貢獻。

    民族啟蒙的文學使命擔當

    藏族作家把為本民族啟蒙作為自己的文學使命擔當與價值追求,闡釋和弘揚藏民族優秀文化資源,自覺擔負起建設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著力構建文化多元多樣、民族和諧、團結共存的精神氣象,在傳承與拓展中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他們創作的漢語文學作品具有莊重文學的特質,在中國文壇始終保持了“純文學”的精神追求和文學審美風格。優秀作家和作品形成文化地標和輻射圈,引領和召喚著新一代的藏族作家投身對桑梓之地的深情書寫。同時,一批優秀文學作品被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等人改編成電影,在國內外屢獲大獎,填補了許多歷史空白,形成優秀作家文學作品的衍生價值和引領價值,影響力遠遠超越了文學作品本身,產生文化傳播的輻射能量。文學和電影作品創作的繁榮,源于漢語教育的普及。對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作家的出生地進行分析,其結果也印證了漢語的教育普及程度與藏族作家創作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此外,在央珍、阿來、次仁羅布等作家的作品中清晰地留存了藏族聚居區學校教育的發展歷程,從貴族私塾、寺院教育到西藏解放后開啟的現代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幾乎涵蓋了整個藏族教育的概況,使其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總之,藏族作家漢語創作的成長路徑和多重文化背景、獨特的精神內涵、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革新,都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研究價值。由此可見,少數民族文學在豐富和拓展中華文化、文學版圖,構建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資源。

    (責編:孫爽、黃瑾)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观看| 99re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999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