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周學榮:常懷三心 和諧天人

    周學榮2020年12月14日09:2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常懷三心 和諧天人

    作者:周學榮,系湖北大學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人與天地自然的關系問題,古人稱之為“天人之際”,亦即天人關系問題。這一深邃而神圣的問題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熱衷討論的重要問題。在老子看來,天人關系應當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則在答漢武帝策問時,說他講的是“天人相與之際”的學問;司馬遷認為,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便是上智之人。凡此種種,對天人之際的思考已經植入中國文化的基因里。

    天人關系是伴隨人類社會始終的矛盾關系。人類自產生以來,為了生存和發展,便以自然界這個母體為認識對象,開始了漫長的探索、開發和利用的文化實踐活動。古人認為,人類及其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皆本于天,人居天地之間,依天地資源而生存發展,故將天地自然泛稱為“天”,從而確認了人與天地自然,即主體與客體的天人矛盾關系。唐人劉禹錫在《天論》中概括:“世之言天者二道焉”。其一是“拘于昭昭者”持“陰騭之說”,認為天有意志,主宰人類的貧富、禍福;其二是“泥于冥冥者”持“自然之說”,認為天是自然之物,不能干預人類的命運。荀子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地亦形成于自然之氣的陰陽大化。在天與人的這對矛盾中,人最為貴,之所以尊貴,是因為人可以在充分認識天地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駕馭天道(自然規律)驅除災禍,為人謀利。故荀子說,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不可以“錯人而思天”。劉禹錫則進一步將這種關系升華為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辯證關系。他說:“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此即天生之,人成之,各有其致功,二者交相為用。

    天人關系的本質是中和,亦即天人和諧共生。交相勝,是指矛盾對立的一面;還相用,則是指矛盾依存的一面。這種交勝和相用的對立統一關系,即是天人和諧的最佳狀態。要實現天人和諧,作為認識主體的人,應常懷“三心”。

    第一,常懷敬畏之心。老子云:“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期,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宇宙中,唯有天地自然最為久大。它在時間空間方面都是無限的,人類的有限認知能力始終難以窮盡自然天地之道。而且自然天地本身還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人類對自然天地之道的認知,始終處于追逐之中。故人不可仰仗工具理性忘乎所以地對待天地自然。誠如孔子所言:“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只有對天地自然心懷敬畏,科學從事,才是正確之途。西方流行一種“人類中心論”,認為在天人關系中,“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的利益才是“目的”,價值評判的標準始終掌握在人手中;自然萬物只有滿足人類的需要才具有價值。他們把自然天地當作取之不盡的“資源庫”。這種理論將天人關系看作征服與被征服的對立關系,抹殺了人是天生地養的事實,否認了自然天地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因而必須摒棄。

    第二,常懷感恩之心。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的高度,首先,應感恩自然天地的無私賜予。日光、空氣、水、山河大地、森林礦藏、飛潛動植,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障。其次,應感恩我們“篳路藍縷”的勤勞智慧的先祖,感恩那些觀天察地的往圣先賢。是他們開創的文化實踐活動,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他們通過代復一代的實踐,形成了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使我們今天能跟著他們的足跡,利用他們的認識成果,一步步地繼往開來。同時使我們自身素質得以在文化實踐中逐步提高。古人謂天為父,地為母,是說天地孕育和生養了萬物和人類。老子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又說:“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此所謂感恩,就是行為要“守其母”,不可須臾忘記以自然天地之道為法;就是思想要“尊道貴德”,自覺地遵循自然天地之道以回報它給予人類的恩惠。

    第三,常懷仁愛之心。“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亦是儒家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念和標準。孔子從多視角對仁的內涵進行了闡發,其本質就是“愛人”。至于愛人的方式方法就是孝悌忠信,立己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濟眾等諸多方面。

    按“仁”字會意為二人同體,涵蘊了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和諧關系。孟子又將其生發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思想。后來宋儒又將其擴充為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和諧關系。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程顥說“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直接從人道與天道合一的高度定義“仁”。也就是說,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之間,必須遵循一個共同的道德行為規范:仁民而愛物。仁民,既包含了執政者對平民百姓的仁政、德治,也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相愛和忠信。愛物,則是指以仁愛之心去對待天地萬物。儒家所謂的忠恕之道、民胞物與之論,佛家所謂的眾生平等、利樂有情的慈悲心,道家所謂的重生貴生、和光同塵的長生久視之心,都包含了人與自然萬物的一體之仁。仁民愛物的意義還在于有利于人類構建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對于那些暴殄天物、惡意踐踏摧殘天地之大美的惡行也是一種有力的批判。

    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仁愛之心,是有機聯系的統一體。它們相互涵攝,相互補充,相互生發。可以說,三心俱足,和諧則生:家和萬事興,國和百業舉,天人和則年豐人壽。綜上,常懷三心,天人和諧,萬物育焉,百業興焉,本固邦寧,世界大同。

    (責編:孫爽、程宏毅)
    99re这里有免费视频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久久精品2020|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