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喜平、陳伶浪,均系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強調“不斷提高理論宣傳水平,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提升原創能力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著力點。要立足當代中國實際,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豐富中國理論,在守正出新、博采眾長中推進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在講道理、厚學術、強宣傳上下功夫,不斷增強理論的解釋力、提升理論的穿透力、增強理論的傳播力。
講道理:增強理論的解釋力
理論要變成物質的力量,就必須武裝群眾。擴大理論影響力不僅要多講道理,善講道理,而且要做到把道理講徹底。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證明這種正確性需要我們研究內在機理,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抽絲剝繭的論證,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規律,提煉出基本概念、范疇,并在此基礎上講好其中的道理。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回答好“為什么”的問題,才能讓人們對“是什么”的問題更清醒。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就是要求理論工作者講道理。只有把道理講清楚了,才能使人們真正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理解這是指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科學的理論,從而真正做到“有理走遍天下”。
當今時代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中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中國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要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講好中國的理論,最根本的是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以此為指導講清楚發生在當代中國大地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厚學術:提升理論的穿透力
學術是支撐理論的,理論厚度往往通過學術水平體現。提升理論影響力,就要提升學術水平和學術研究能力,產出體現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學術成果,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這是我們在新時代厚學術的重要遵循。今天我們增強話語權,提高學術影響力,要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一方面,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升理論的穿透力,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態,如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我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等領域形成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和成果。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最大增量。為此,要扎實研究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要義吃準、吃深、吃透。從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史、新中國成立70多年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歷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另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為此,要解決好真懂真信、為什么人等問題,堅持發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要求我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性交匯中,推動“中華號”巨輪行穩致遠。
強宣傳:增強理論的傳播力
理論要掌握群眾,宣傳是一個重要環節。重視宣傳思想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和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宣傳思想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宣傳思想戰線積極作為、開拓進取,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推動理論落地生根,促進話語體系構建,擴大影響力,需要遵循理論宣傳規律,推動理論宣傳向縱深拓展。要立足于受眾的新特點、新需求,加強傳播手段創新,綜合運用融媒體技術,著重解決實際問題、思想問題,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要培養大批能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人才,以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堅定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