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舉辦“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形勢下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研討會

    2020年10月20日08:17

    1.png

    9月12日,“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形勢下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會議由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指導,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和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承辦,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和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協辦。此次研討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了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數十位嘉賓就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以及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問題展開討論。

    當前我國文化金融的成長進入第二個十年,需要對我國文化金融發展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是“文化金融藍皮書”系列的第四版年度報告,除了對2019年文化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之外,對十年來文化金融發展情況做了回顧和總結,全面展示了我國文化金融的發展狀況,也對文化金融政策需要關注的一些新的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和建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文化經濟和文化金融面臨嚴峻的挑戰,各城市在利用文化金融扶持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北京、深圳、南京、寧波、成都是近年來我國文化金融發展中的典型代表。此次研討會也邀請了北京、深圳、南京、寧波、成都等地專家共同分享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的城市經驗,探討在新形勢下金融如何助力文化產業復蘇和持續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主持了會議。在致辭環節,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所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于德江做了主題發言。

    2.png

    李揚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肯定了文化金融藍皮書工作,并對文化金融發展與研究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在我國經濟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受到的綜合影響是復雜的,長期看是正面的。中國是文化消費大國,但是文化資源供給卻并不占優勢,如果最終要在國際社會上獲得更大影響力,就必須在文化領域有所貢獻。這也體現在諸多方面,例如當前各個國家金融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金融科技,而金融科技的發展動力可以分為三種:市場牽引型、技術驅動型和文化制度保障型,其中文化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扎扎實實地發展文化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文化金融,應當把重點放在文化產業上。文化產業做好了,金融資源就會自動匹配過來。當然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提高,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相信未來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基礎上,文化金融研究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3.png

    謝壽光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對作為社科文獻“皮書”系列的文化金融藍皮書給與了高度肯定,并從文化產業業內人士的角度對文化金融發展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文化金融藍皮書編寫工作提出了展望。盡管當前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高,但是文化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中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還不是文化產業大國,與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文化以人為核心,激發文化產業的潛力需要激勵機制的創新,文化產業要發展,就需要對文化體制做出更進一步的制度性安排。將金融資源注入到文化產業中,對促進文化企業治理體系、組織架構和生態場景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只要解決了一些制度性的障礙問題,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的融合便會水到渠成。

    文化金融藍皮書的出版和發布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影響輿論和決策,推動文化產業壯大發展。未來可以進一步擴展完善文化金融數據庫,進行主題化,對一些細分領域做專項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也將對皮書成果進行多語種推廣,在國外公開發表,實現更大的價值和效益。

    4.png

    于德江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于德江結合自身經歷談了新形勢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幾點體會。一是受新冠疫情沖擊,中國產業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二三產業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未來文化產業要充分考慮和制造業融合,甚至要學習第一產業的一些樣板;二是在經濟“雙循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資本和文化要素資源流向中西部省份;三是各地特別強調城鄉發展的多元化,由原來單純的鄉村振興轉向與城鎮化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和資源向鄉村轉移,包括文化產業和文化資源的轉移。

    文化金融藍皮書在研究領域方面越來越具體,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也越來越大。建議今后文化金融研究關注文化產業的驅動力的變化,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政策對市場的引導和主導越來越凸顯,特別是在金融政策上。2020年文化金融要高度關注國家戰略和政府政策,這是文化金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和領域。二是技術創新對文化產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凸顯,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產業界也在文化數據方面開始發力,文化金融研究應多關注這個領域。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在推動中國古建資產管理計劃,目的在于培育一個結合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生態文明以及鄉村振興的新經濟增長點。古建資產管理計劃以資產發現為核心支點,以價值發現為核心手段,經過確權、確真、確價,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交易平臺內進行資產托管,采取協議轉讓和競價轉讓方式實現交易流轉。同時通過對古建的復建和活化利用,最終實現傳承、保護、活化利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遺產的目的。

    在《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內容發布環節,作為文化金融藍皮書主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長金巍對《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進行了概要介紹。

    5.png

    金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長金巍主要從三個方面對《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進行了介紹。

    一是《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總體框架。《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總報告對2019年文化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對十年來文化金融發展情況做了回顧和總結,對文化金融政策需要關注的一些新的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和建言。分報告主要分為市場篇、行業篇、區域篇和專題篇。“市場篇”以文化產業銀行信貸、文化產業債券、文化企業上市融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文化產業保險等五個領域為分析對象,更為集中地分析了2019年各個市場的發展情況。在“行業篇”中,主要分析了電影、藝術品、傳媒產業、創意設計和服務業等四個典型行業,這些行業依舊是2021年藍皮書關注的主要行業。在“區域篇”中,分別介紹了北京、深圳、南京和寧波市等四個典型城市在文化金融方面的發展狀況。

    二是2019年文化金融發展總體情況。整體來看,2019年債權類文化金融規模增長較快,創新較少;股權類文化金融仍處于低谷,反彈困難。債權市場上,2019年文化產業銀行貸款余額保持高增長態勢,但銀行在專屬產品創新方面大大趨緩;2019年文化產業債券市場發展呈現跳躍式增長,但結構性問題依舊突出,文化產業內各行業差異較大。股權市場上,新增IPO上市文化企業數量在波動中增長,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市場已經進入非常特殊的時期,股權眾籌市場近乎停擺。

    三是對歷年文化金融藍皮書中的政策建議部分進行了對比分析和深入思考。通過對歷年文化金融發展報告中文化金融政策部分進行梳理和對比,建議今后重點應當在新經濟框架下尋求文化金融發展的新路徑,在新經濟特征和新需求基礎上持續推動“四化”:產品專屬化、機構專營化、服務專業化、市場專門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支撐,文化金融發展應重點關注文化數據資產,文化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具有文化金融基礎設施屬性,在文化金融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

    在專家學者點評環節,會議邀請到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化金融藍皮書顧問魏鵬舉教授對《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進行點評。

    6.png

    魏鵬舉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化金融藍皮書顧問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化金融藍皮書顧問魏鵬舉對《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進行了點評,并結合自身經歷對文化金融發展談了自身感受。

    首先,四年來堅持編寫文化金融藍皮書,對政策、研究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四年的藍皮書支撐了中國文化金融的政策范疇,支撐了文化金融的基本研究范疇,對中國文化金融實踐進行了規范性梳理。此外,文化金融數據庫是基礎,雖然這是一個難點,但文化金融藍皮書逐漸為中國文化金融數據庫體系建立起了一個基本架構。

    其次,關于《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認識和建議。從學術角度看,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具有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學術立場和一定的反思精神,研究文化金融不僅僅是論證它的合理性,也要指出它的缺陷不足以及趨勢上存在的問題。從研究框架看,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框架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此基礎上,建議今后可以增加文化金融新業態部分,如資產證券化、文化數據資產、新興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等內容。從政策建議角度看,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提出的政策建議更具前瞻性,比如藍皮書提出的文化數據資產等問題是下一步金融實踐最重要的一個領域。

    最后,魏鵬舉談了幾點對未來文化金融發展及藍皮書撰寫的期待。一是進一步思考和解答一些原點問題。比如“為什么是文化金融”,需要從文化產業本身的意義、價值、獨特性做系統梳理、對比分析和前瞻性探討。還有“為什么是中國文化金融”,放眼全球其他國家幾乎沒有“文化金融”這一概念,需要進一步回答為什么在中國要發展文化金融。二要進一步關注文化金融與文化體制改革深化問題。國有資本的文化機構通過市場化經營引入社會資本,文化產業投融資問題是“十四五時期”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三是文化產業的認定問題,包括哪一類是文化企業、文化企業邊界在哪里、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交叉等問題。四是保護并盤活文化資源問題,即文化資源的資產化、金融化問題。五是文化數據資產利用問題,進一步探索文化數據資產的重復利用。六是文旅產業金融問題,旅游問題其實就是文化問題,所有的旅游訴求背后都是文化訴求,文化金融完全可以覆蓋文旅問題。七是文化貿易金融問題,應探索建立文旅服務自貿區,在自貿區框架下進行文化金融或文旅金融方面的政策探索。八是文化金融風險問題,風險防范是研究金融問題的基礎。

    在“區域文化金融發展對話”環節,北京新元文智智庫董事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劉德良,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曉銳,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主任繆大偉,寧波市文旅局產業處處長廖先鋒,成都市青羊區金融局局長周澤峰就各城市的文化金融實踐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7.png

    劉德良

    北京新元文智智庫董事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

    北京新元文智智庫董事長,文化金融藍皮書副主編劉德良對北京市文化金融發展進行了分析。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資金主要集中在文化新業態和中后期。北京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領域在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最高,其次是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和廣播影視發行放映業。進一步完善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信用評價體系缺失、無形資產抵質押缺乏支撐、股權投資退出難、資產證券化受市場環境嚴重制約、保險產品不足等。近年來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創新與突破。一是銀行信貸市場上支持設立文化專營機構,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二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出了票房寶;三是融資租賃市場上對設備和版權資產進行了探索;四是擔保領域開發了文科擔保增信;五是成立了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六是成立了北京產權交易所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

    劉德良認為未來文化金融研究有兩個基點:一是要站在文化產業需求,二是要站在金融體系邏輯框架當中。設計金融產品要真正地站在文化產業需求角度,既滿足金融行業嚴謹性和邏輯性,又能夠滿足文化產業需求。

    8.png

    王曉銳

    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助理

    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王曉銳對深圳文化金融實踐進行了介紹及分享。今年疫情之后,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文化旅游局牽頭開展了文化產業幫扶活動,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也聯合深圳各家金融機構開展文化金融落地服務。但參與機構主要是銀行和擔保機構,其他金融機構參與的積極性極小,而且擔保機構一般只針對科技企業,文化企業融資難度依舊很大。

    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在實踐工作中有兩個創新之處:一是按照細分行業,而不是按照區域開展工作;二是對于每個細分領域,協調專門的銀行開展金融服務,聚焦供應鏈金融,反向邀請擔保公司給金融機構提供擔保。目前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也在幫助其他幾個城市建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

    疫情之后,深圳將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作為城市金融發展的重要抓手,針對文化金融開展了很多工作,如創立指數基金文創100、開展文化產業鏈金融等。王曉銳認為金融邏輯是相通的,但是產業特性是不同的,不能用常規金融邏輯服務不同類型的文化企業。建議在研究中對傳統文化產業和新型文化產業金融手段進行對比分析,了解文化金融成長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以及傳統文化產業的創新和需求的演變。

    9.png

    繆大偉

    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主任

    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主任繆大偉主要介紹了南京在文化金融方面的探索。首先,南京文化金融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自2013年出臺《南京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南京已經發布了31份文化產業相關支持文件,疫情沖擊下南京又推出了多個金融幫助文化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通過監管機構對文化銀行形成進一步授信壓力,推動文化銀行盡可能對文化企業做到應貸盡貸。南京成立了首貸和續貸中心,加強銀行對文化企業第一次貸款的支持力度。針對文化產業某一個具體細分行業,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增強對具體文化產業形態的認識。

    在政策保障基礎上,南京不斷完善文化信用服務體系,打造多元的業態服務機構。南京是最早設立文化銀行的城市,目前共有十家文化銀行。政府幫助文化銀行和電影行業進行多輪次交流,探索文化企業專屬信貸產品的推出。文化銀行服務模式也在向專營機構傾斜,南京銀行已經實現文化銀行向文化金融事業部的轉型,設立文化貸專營機構,實行全行營銷和審批,提高文化金融服務準確性和專業性。南京也是最早設立文化小貸公司的城市,針對文化企業定制開發專屬信貸產品。此外,南京設立了民營轉貸助力基金,降低文化企業續貸成本。

    最后,繆大偉介紹了南京文化服務中心成立以來開展的主要工作。一是構建信息服務平臺,收集全市優勢文化企業形成全市文化企業資源庫;與全市各個區以及產業園區和街道建立信息服務覆蓋平臺,建設運營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平臺幫助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線上審批和線上推送。二是構建一站式融資服務平臺,幫助文化企業和全市十家文化銀行進行對接。三是構建一體式協助服務體系,除了信息服務和融資服務之外,還提供多樣化的產業服務。

    目前南京文化服務中心主要進行三方面的探索。一是融資的同時進行融智的服務,打造南京文化金融智庫,對文化企業進行批量的培訓。二是助力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建設,加強周邊八個城市文化資源的對接。三是探索文化消費和文化金融相結合。

    10.png

    廖先鋒

    寧波市文旅局產業處處長

    寧波市文旅局產業處處長廖先鋒主要介紹了寧波文化金融方面的實踐探索。近年來寧波在文化產業領域構建起了一條包含文創銀行、文創產業基金、專項資金、文化產業信貸風險池、文旅金融服務中心、權益保險、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文化創業板塊等在內的文化金融生態供應鏈。

    2020年疫情沖擊下,寧波市幫扶文旅產業主要進行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文旅金融服務,發揮金融活水劑的作用。通過精準對接融資需求、設立專項信貸資金、成立文旅金融專項基金等方式幫助文旅企業獲得金融服務。二是深挖文旅消費潛力,發揮消費強心劑作用。通過發放千萬惠民消費券、文化金融消費卡、啟動文旅消費季、舉辦寧波文博會等,帶動文化消費活動。三是深入推進政策落實,發揮政策的滋補劑作用。按照中央六穩六保要求,寧波市結合實際出臺一系列專項紓困政策,保住文旅產業基本盤。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構建線上線下精準幫扶機制,推出了一系列文化金融網絡公開課,每月編發文旅金融服務簡報,定期開展沙龍,同時積極構建文旅企業資源庫。

    11.png

    周澤峰

    成都市青羊區金融局局長

    成都市青羊區金融局局長周澤峰對成都市發展文化金融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成都有發展文化金融的基礎。今年成都被納入數字貨幣首批試點城市,為成都金融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成都正在發展特色金融,文化金融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細分金融領域。成都擁有眾多文創企業,金融為文創企業提供服務,文創企業也能夠為文化金融發展賦能。

    成都市青羊區在文化金融方面不斷探索,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確立了“123456”模式的文化金融發展路徑。“1”就是創建國家文化示范區。“2”是兩條路徑,分別是圍繞西部金融中心構建文化金融產業生態圈和圍繞西部文創中心做強文化產業。“3”是指三大龍頭發展,分別是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資源互通、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融合發展以及天府文化、巴蜀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發展。“4”是指四個支撐:項目、組織、機構和人才智庫。“5”是指投資體系、融資體系、擔保體系、交易體系和孵化體系。“6”主要是一些園區。此外,成都市青羊區全力推動文化金融創新探索,成都銀行設立文創通,天府銀行設立熊貓小貸。疫情以來成都專門出臺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如發放文化消費券,文化企業在銀行獲得符合條件貸款可享受80%貼息等。

    最后,周澤峰提出建議,希望國家層面盡快出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創建指南,讓其他城市對標進行創建。同時,在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上也有一定的政策指引。

    最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對本次研討會做了總結發言,對文化金融研究進行了重點梳理。

    12.png

    楊濤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提出了未來文化金融研究的三個方向。一是在理論層面解決文化金融研究框架和基本思路問題。例如無論是文化產業、企業治理結構、機制設計問題,還是文化金融中的科技應用問題,都需要在理論層面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二是在政策層面如何持續、穩定地支持文化金融發展。例如,政策如何有效應用,是通過直接財政貼息、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還是強調公共服務機制,或者通過生態建設來更好地實現金融與產業資源的對接?這些都可以進行更多的深入研究。三是在實務層面要強化,通過專題形式更深入研究聚焦一些問題,如文化金融基礎設施、地方文化金融實踐等問題。

    來源: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責編:孫爽、宋美琪)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第100页|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videossex白浆|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