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志芳:《詩經》與禮制秩序的重建

    王志芳2020年10月09日09:5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詩經》與禮制秩序的重建

    作者:王志芳,系濱州學院副教授

    《詩經》是周代詩禮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禮制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實現禮樂文明建構的重要途徑。就《詩》與禮這兩個異質元素的融合形態而言,在以“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等“五禮”為核心內容的禮儀制度規范定型化過程中,在以“君臣”“夫婦”“父子”“兄弟”“朋友”等“五倫”為核心內容的倫理道德規范定型化過程中,詩人常常都會以歌功頌德方式,將二者融合為一個有機體;在“五禮”“五倫”社會化過程中,詩人往往都會以譏失匡惡方式,將二者融合為一個有機體。而使《詩》與“禮”融合的介質,則是“樂”。這就是《詩》與“禮”這兩個異質元素融合的內在機制。前者以《周頌》與《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詩篇為代表,后者以十五“國風”中大部分詩篇為代表。故孔子謂“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記·孔子閑居》)。

    其中,十五“國風”中的大部分詩篇,都透露出有關“五禮”與“五倫”的相關信息。比如,《召南·采蘩》之“享人鬼禮”,《甘棠》之“祭地祇禮”,《魏風·伐檀》之“籍田禮”,《陳風·宛丘》之“祀天神禮”,皆屬“吉禮”;《邶風·泉水》之“吊禮”,《鄘風·定之方中》之“禬禮”,《秦風·黃鳥》之“喪禮”,皆屬“兇禮”;《邶風·簡兮》之“錫命禮”,《靜女》之“相見禮”,《齊風·東方未明》之“朝覲禮”,皆屬“賓禮”;《邶風·擊鼓》之“征戰禮”,《衛風·木瓜》之“大封禮”,《王風·君子于役》之“大役禮”,《鄭風·叔于田》之“田獵禮”,《魏風·碩鼠》之“大均禮”,《陳風·株林》之“馬政禮”,皆屬“軍禮”;《周南·關雎》之“饗燕禮”,《卷耳》之“飲食禮”,《邶風·凱風》之“養老禮”,《新臺》之“婚冠禮”,《豳風·七月》之“鄉飲酒禮”,皆屬“嘉禮”。再如,《邶風·谷風》之“夫婦”倫理觀,《二子乘舟》之“兄弟”倫理觀,《王風·丘中有麻》之“朋友”倫理觀,《鄭風·緇衣》之“父子”倫理觀,《齊風·東方之日》之“君臣”倫理觀,皆屬“五倫”。

    在“國風”透露出“五禮”“五倫”相關信息的詩篇中,除了《周南》《召南》《豳風》主要采用歌功頌德方式之外,其他詩篇大多采用譏失匡惡方式。這些以譏失匡惡方式來透露“五禮”“五倫”相關信息的詩篇,就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化的“禮”,更是通過藝術途徑來干預社會生活而重建禮制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通過“譏刺”方式來維護禮制的具體表現。這充分表現出詩人在國運興衰、政治清乖的危急 關頭,具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濃郁的政治情懷,從而展現出他們深重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

    比如,衛作為文王昌庶子、武王母弟康叔封后裔之國,入春秋后,武公和(前821—前766年在位)襲祖職為平王司寇(掌刑典之卿士),入為“三公”,忠于王事,勤于治國,誡王儆身,國人作《淇奧》(見《詩·衛風》)以美其德;然此后歷莊公揚、桓公完、宣公晉、惠公朔、黔牟、懿公赤四世六君(前757—前660)的近百年之中,長期處于混亂狀態。莊公教子無方而導致庶子州吁之亂,宣公奪太子伋妻而引發君臣、父子、兄弟相殘,懿公好鶴誤政而致使狄入其都邑。這期間的種種違禮背德行為,必然會成為詩人譏諷的對象。像《鄘風·鶉之奔奔》“鶉之奔奔,鵲之彊彊”,謂“鶉”“鵲”雖小而其行尚循常則;“我以為君”“我以為兄”,謂宣公尊為“兄”而貴為“君”;兩言“人之無良”,謂此“兄”而“君”者,則連“鶉”“鵲”都不如。詩人譏諷宣公不恪守禮儀制度規范而任意妄為,不尊崇倫理道德規范而骨肉相殘,于家有害,于國有失。

    再如,鄭作為厲王胡庶子、宣王靜之弟公子友后裔之國,入春秋后,武公滑突(前770—前744年在位)與晉文侯、衛武公、秦襄公以師護送平王自鎬京(周西都,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灃河東岸)東遷于雒邑(周東都,古城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約四十里),共定周室,遂襲祖職為平王司徒(掌民事之卿士),入為“三公”,甚至平王宜臼作《裳裳者華》(見《詩·小雅》)以美之;然在世子莊公寤生(前743—前701年在位)繼立之后,母弟公子叔段(共叔段、太叔段)依恃武姜之寵,初居于京(鄭大邑,故城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二十余里),城邑建制超出定制,既而擴張至西鄙、北鄙,且私下聚糧草、繕甲兵,欲以武姜為內應來突襲莊公。段之舉實屬不義不暱,其后果確如莊公所言“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不暱厚將崩”(《左傳·隱公元年》),其無厭之貪為人所譏。然則,事態發展至京城民眾皆叛段,段逃至共(衛別邑,即今河南省衛輝市),莊公為君、為兄之責亦失,自段貪念初起時便放之縱之,未盡規勸戒止之職,其過失當在譏諷之列。像《鄭風·叔于田》所譏為莊公與其弟共叔段之事,然美共叔段之“仁”“好”“武”,且刺莊公失教之過。盡管鄭莊公在位期間,與齊僖公盟于石門(齊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約七十里),開啟春秋“霸權”政治格局,史稱“東周小伯”(宋呂大圭《春秋或問》卷三),但其以謀略逐弟囚母而率先挑戰王權這些違背傳統禮制的行為,依然受到詩人的譏刺。

    又如,齊公室作為堯時方伯姜姓四岳伯夷之裔,文王昌、武王發太師太公望呂尚之后,與周王室暨姬姓諸侯世為婚姻之國,入春秋后,歷莊公贖與僖公祿甫父子兩代(約前794—前698),依然為拱衛周王室的東方大國;但至襄公諸兒(前697—前686年在位)時期,襄公與其妹文姜在婚前就有非禮之行,而且文姜在嫁于魯桓公為夫人后,依然與襄公保持著非正常的關系。盡管這種兄妹私情為原始社會血緣群婚制的文化遺存,但西周春秋時期周人已經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道理,這樣自然是違背“合二姓之好”(《禮記·昏義》)的婚姻制度。故桓公知悉二人的私情后,便怒責文姜,文姜遂告知襄公,襄公指使其大夫公子彭生拉殺桓公。像《齊風·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言襄公徒居人君之尊,卻為禽獸之行,其荒唐、殘忍令人憤慨。

    正是由于春秋時期人們認識到“無禮”之危害性,故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反復強調恪守禮制之重要性。衛卿士甯速(莊子)認為,“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故以“禮賓”“親親”“善善”為“三德”(《國語·晉語四》);魯卿士季孫行父認為“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奸為兇德”,主張“見有禮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鹯之逐鳥雀也”,以“君臣”“父子”“兄弟”為三倫,倡導以“忠信”“孝敬”“父義”“母慈”“子孝”“兄友”“弟共”(《左傳·文公十八年》)為道德標準;齊大夫晏子認為:“天子無禮,則無以守社稷;諸侯無禮,則無以守其國;為人上無禮,則無以使其下;為人下無禮,則無以事其上;大夫無禮,則無以治其家;兄弟無禮,則不同居。”(《韓詩外傳》卷九)故詩人們在自己的詩篇里指出:“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而無止,不死何俟”“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鄘風·相鼠》)。這些看似詛咒式的言辭,實際上是意在呼喚人們重新建構禮制形態的自覺意識。

    當然,就“國風”中刺詩產生的宏觀社會背景而言,自周平王東遷(前770)之后,王權漸次式微,社會開始動蕩,“詩教”“禮教”“樂教”逐漸缺失,趨于禮崩樂壞的境地。毫無疑問,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中創作的詩篇,自然會以憂國傷時與諷刺腐政為主旨,必然會發揮匡救時惡、警誡后世以維護禮制的社會功能。

    (責編:魏思敏、程宏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9|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 99国产精品无码|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