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高國希:學問古今道通一 規則損益德為宗

    高國希2020年05月07日08:45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如何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青年發展的現實意義?這是近年來伴隨主流意識形態重視傳統文化的呼聲和“國學熱”升溫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的話題之一。《儒家美德與當代青年發展》(陳繼紅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月版)以這一話題為背景展開討論。

    小切口避免宏大敘事的抽象空洞

    該書在選題上避免了宏大敘事討論帶來的抽象空洞之弊,深入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青年道德實踐中發揮引領作用的理論依據。作者將討論主題限定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定形態(儒家美德)之于當代特定青年群體(當代大學生)的現實意義上,以問題意識為導向,選擇仁愛、誠信、友善、“義”德、公忠、孝親、“智”德、勇敢、節儉、愛物十種儒家美德德目展開討論,這種小切口式的選題風格為深化每個具體德目的研討奠定了基調。

    作者從三方面梳理了每個具體德目的文本源流及其演變:第一,對該德目關鍵概念的字源予以考察(如對誠、信、友、義、公、智、勇、節造字義的探究)。第二,對該德目在經典文本中的使用脈絡予以梳理(如梳理“友”德如何從西周文本中的宗法美德發展到春秋戰國文本中具有血緣關系之外很高社會認同度的美德;梳理“義”德如何從最初與自己身體威儀相關的文本意涵發展到西周文本中帶有抽象性質的善美之詞,進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文本中被明確作為君子美德和治理國家基本原則的代稱)。第三,辨析該德目關鍵概念與經常在經典文本中與之連用的字、詞在使用語境上的聯系與區別(如論及“誠信”時,討論“誠”作為一種內心無妄不自欺的道德自律,與側重于外在守約行為表現的“信”在使用語境上的差異;論及“勇”德時,討論其與“知恥”的關系;論及“智”德時,討論其與“知”的區別;論及“節儉”時,討論其與“勤”的關系及與“吝嗇”的區別)。

    為現代社會道德體系建構提供理論基礎

    該書擺脫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照著講”的窠臼,將文本研究融入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話語系統中,是實現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與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研究交流和對話的嘗試,為學界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提供了理論范本。正如前言中所闡明的,該書“旨在為現代社會道德體系建構提供理論基礎”,更具體地說,是以探討大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為旨歸。這一實踐導向的目標決定全書在架構和運思方向上不耽于復述文本原意,而是在對儒家美德涉及的經典文本予以扎實梳理、分析、提煉的基礎上,以符合現代社會道德體系建構的眼光重新打量這些文本內涵,并基于現代社會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立場對之進行判分,由此進一步探討儒家美德在現代社會道德體系的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當代大學生道德實踐的開展等方面可能貢獻的思想資源。

    這種進路為思想傳統參與現代文明發展進程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如果這種式微的思想傳統不但能夠緊扣現代主流文明話語中的范式和興趣點,或者主流話語中已經存在(卻又暫時沒有出路)的問題和困境,而且能夠為解釋這些范式和興趣點或者這些問題和困境提供一些現代主流文明話語沒有注意到或者雖然注意到但是無力澄清的思想資源,那么這種思想傳統就有了充分理由參與現代文明發展進程。當然,這無疑對當代闡釋者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但要摒棄一味辯護思想傳統的傾向,而且要對現代主流話語系統的范式、興趣點和問題足夠熟悉,還需要探究這種思想傳統如何幫助我們闡發現代主流話語系統的范式、興趣點、問題和困境。

    實現古今之道的視域融合

    該書至少從兩個方面提供了一個范本。其一,承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非在整體上必然嚴絲合縫地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相對接。也正因為如此,該書并不追求呈現一種全景式的儒家美德體系的現代價值,而是坦然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型時所涉及的論題很難是系統性的。一方面,在這樣的研究中,至少在初始階段,我們無法討論某些在儒家美德體系中可能非常重要但與時代氣息相距甚遠的德目;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在當代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但是儒家美德體系未必能為之提供很好的闡釋資源。出于這種考慮,作者力求小景之中、形神自足,在討論中采用不同于儒家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排序,而是遵循了“社會→國家→家庭→個人→自然”的思路,力求與現代社會公共生活的圖景相一致。其二,該書一方面坦承即使在這十種儒家美德中,儒家的文本討論從現代社會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立場來看也是存在缺陷的。另一方面又樂觀而不乏冷靜地分析,這些缺陷在什么意義上不會妨礙儒家美德為現代社會道德體系建構提供思想資源。比如,在分析儒家“仁”德由“親親”推擴至“愛類”可能存在越推越薄的困難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儒家對情感自然意義的肯認,同時也探討了我們如何通過平衡“親親”與“愛類”來給予陌生人更多關愛的可能性。在分析儒家“孝”德可能導致諸如事親之禮給子女帶來物質和精神雙重負擔等諸多社會問題的同時,又肯定了事親之禮對于父母子女之間建立恰當的相處模式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外,該書還對這十種儒家美德中可能具有現代意義但同時在現代社會價值視角下又存在爭議的一些論題做了文本梳理和判分,比如,考察了“親親相隱”和舜“竊負而逃”典故中蘊含的“直”與“孝”之間的道德沖突在什么意義上具有現代價值,探究了“明天理,滅人欲”的主張在什么意義上區別于極端禁欲的不合理要求。這些梳理和判分不僅為我們在當代視角下重新審視儒家美德的積極意義提供了契機,而且也為豐富現代社會道德體系提供了有益啟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道德建設中續寫其歷史輝煌?該書從大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的視角切入,通過結合對儒家美德的細致文本分析與對當代大學生道德實踐的深切現實觀照,對這一問題給出一種有力解答,實現了古今之道的視域融合,同時也很好地契合了儒家損益之禮與無易之道主張中透顯的精神氣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孫爽、程宏毅)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91原创国产精品|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