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我國傳統民本倫理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曹鳳月2020年02月24日09:46來源:光明日報

    民本倫理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要政治倫理思想。民本倫理作為重要的文化歷史資源,構成了現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革命和建設的政治理念建立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礎之上。如何將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傳統民本倫理的積極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并與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起來實現現代轉換,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面。

    民本倫理,是指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協調君、臣、民關系,使社會安定團結、和諧有序的一些觀念、原則和規范。其核心思想是“以民為本、德治仁政”,具體表現為“重民、愛民、富民、安民、信民、教民”。民本倫理思想源遠流長,其發展經歷了從萌芽、確立到完善,一直到近代經過中西思想的碰撞融合,逐步開始走向了現代。

    據史料記載,民本倫理思想的萌芽散見于三皇五帝的神話和傳說中,如神農嘗百草,在部落首領對成員的犧牲奉獻中體現了一定的愛民重民思想。周公是西周開國元勛,鑒于殷商滅亡的歷史教訓,告誡后人“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意為要以民為鏡,體察民情。上古之經典集成《尚書》中,記載了民本倫理的一些經典之論,如“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明德慎罰”“敬德保民”,其中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最為經典,堪稱民本倫理之要義的集中體現。

    春秋末年,禮崩樂壞,社會經歷重大變革。思想家們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紛紛對民之重要性提出各種觀點和看法。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民貴君輕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子雖提倡無為而治,但在民本問題上也有高論,“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中也有一定的民本思想,他所指愛的對象是天下萬民,利是萬民之公利。更有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諸子百家在民本問題上都沒有缺席,且有宏論流傳于世。這些“重民、富民、愛民、安民、信民、教民”思想,標志著我國傳統民本倫理思想的確立和形成。

    漢唐時期,傳統民本倫理思想進入了深刻的歷史反思階段和治國理政的應用階段。秦始皇以武力統一六國,繼續采用強力治國,暴政導致官逼民反。西漢初年,賈誼深刻反思秦亡的教訓,他認為“民者,至賤而不可簡也,至愚而不可欺也”“自古至于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亦有唐太宗吸取隋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虛心納諫,開倉賑民,減輕勞役,民心聚攏,社會和諧,開創了盛唐的“貞觀之治”。

    元明時期,一些思想家抨擊專制,為百姓伸張。黃宗羲的言論最有代表性,他大膽發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聲音。王夫之在君民關系和國家治理問題上,提出“寬庶民,嚴吏治,重民情”,進一步深化了“民主君客”的思想。清朝末年,外敵入侵,清王朝不堪一擊,有志之士愛國救民之心興起,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人大聲疾呼,“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強國力、奮國威”,譚嗣同在《仁學》中提出“君末也,民本也”。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高度概括了三民主義“皆本于民”,后又發表《人民心力為革命成功的基礎》。

    傳統民本倫理思想作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治國理政觀念,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重民愛民,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治國安邦,建功立業。常言道,“君由民立,國由民興”,君王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愛戴,政權才能得以鞏固,才能名垂青史。為此,歷代圣賢和君王都會把“重民愛民”作為維護政權穩定的大事。古有“凡君之所以立,出乎眾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論語》中有幾十處講到“民”,其重點是講“仁者愛人”。

    富民安民,積累社會財富,有利于國家安定,繁榮興旺。富民安民是國家安定和社會興旺繁榮的基礎。孔子有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道出了“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這個真理。民富則安,“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社會因此而穩定繁榮。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方式,漢代賈誼有言“一夫不耕,或為之饑;一婦不織,或為之寒”。孟子大力主張“制民之產”,使百姓“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開明的統治者,富民安民雙管齊下,在富民的同時,安民之生,惜民之力,恤民之苦,時常以“減稅降賦”來安定民心,調動生產積極性,穩定繁榮社會。

    信民教民,歸心順意,有利于敦風化俗,凈化社會風氣。如何得到民心,讓百姓歸心順意?信民和教民是重要的手段。孔子認為,對統治者來說有三件最重要的事:“足食、足兵、民信”,其中百姓的信任比充足的食物和強大的兵力更為重要,因為“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取得百姓的信任,一方面要重民愛民富民,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要通過教育教化取得認同與信任,啟心化智,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啟民喚民,抨擊暴政,推動社會進步。君王愛民保民,民眾就擁護愛戴,反之,君王不顧百姓疾苦,橫征暴斂,百姓就有權利推翻他。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幾十個朝代的王權更替,民本倫理思想中的啟民喚智、抨擊暴政,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傳統民本倫理思想所積淀的價值理念,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高度重視傳統民本倫理思想的重要作用。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這些都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也高度重視發掘民本思想的價值和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在當前,傳承和弘揚傳統民本倫理思想,重點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黨所追求的價值目標相融相通。

    (作者:曹鳳月,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孫爽、艾雯)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91在线视频精品|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秘入口18禁麻豆免会员|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福利网站|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