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區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縮影。社區黨組織是黨的工作在城市的“神經末梢”,是黨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與橋梁,更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擔負著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以強化社區黨建為引領,積極推進社區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多元共治實踐創新,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調動各方面要素、資源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抓社區黨的建設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健全組織體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社區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必須做到把社區工作落細、落實,聚焦社區群眾期待解決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治理重心下移是關鍵,努力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治理促進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必須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前提,培育社會組織、引導群眾自治組織,拓展街道社區黨組織區域統籌、協調各方、服務群眾的“好幫手”和朋友圈。
包河區抓社區黨建,形成抓基層、抓支部,抓“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協商共治”,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檢驗標準,借鑒“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實現在社區建黨委、小區建支部、樓棟建黨小組、黨員家庭建示范戶與模范戶的方式,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通過“網格+黨建”“網格+各類資源”,黨建引領各方面工作形成了聯動共治格局,構建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多元主體共治格局。
在全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得益于長期以來抓社區黨建引領基層多元共治實踐成果積淀,依托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等組織,緊緊依靠群眾,實行地毯式追蹤、網格化管理、科技化支撐,加強摸排登記和隔離觀察,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全區1100多個黨組織,3萬多名黨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先鋒行動,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聯防聯控,使堡壘更加堅固,群眾更具安全感。
(作者:張彪,系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