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與國別研究

    錢乘旦2020年01月06日08:46來源:光明日報

    本期主持:錢乘旦(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博雅講席教授)

    本期主題:我國區域與國別研究的現狀和愿景

    主持人語

    區域與國別研究是中國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戶。它通過對某個國家或地區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深入研究,構建關于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知識體系。什么是區域與國別研究?它具有什么樣的內涵特征?我國的區域與國別研究現狀如何?又有著怎樣的發展愿景?本期刊發的文章既有相關理論探討,又分別選取我國大洋洲和猶太-以色列研究的個案經驗,以期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所謂區域與國別研究,就是對其他國家、域外地區做研究。早期歐洲列強占領殖民地,統治這些地方,他們需要了解這些殖民地,于是就有人專門關注這些地方,研究與此相關的各種問題。最早的“區域與國別研究”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也因而有了所謂的“東方學”“埃及學”之類的研究。早期研究的成果以英國、法國最顯著,原因在于這兩個國家曾經占有最廣大的殖民帝國。雖然在那個時代,并沒有“區域與國別研究”這一概念,但研究領域的特征卻已經開始顯現,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跨學科性:它不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學科,而是需要多個學科共同努力,比如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語言學、博物學等。西方對世界的整體性研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

    二戰結束后,面對風起云涌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及美國稱霸世界的需要,區域與國別研究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正式在美國登場,并很快傳布于西方學術界。“區域與國別研究”在美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其原因正如18、19世紀殖民地研究在英法兩國最為盛行。如同18、19世紀的英法兩國,20世紀美國的區域與國別研究也是跨學科的研究。美國那些最著名的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如哈佛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即費正清中心)都是針對某一地區或某個國家做跨學科、綜合性研究的學術基地,其成果涉及許多領域,而領域越全面,成果就越突出,越能把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各種情況說清楚、摸透徹,進而形成立體性的研究結果,由此體現這個基地的學術能力和研究水平,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因此,二戰后出現在美國(以及整個西方學術界)的“區域與國別研究”,其新穎之處不在于開辟了一個新“學科”,而在于組建了一個新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各學科(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甚至理工醫農)只要有共同的研究對象(指地理對象,即某個國家或地區),都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支撐,共同對這個國家或地區做研究,最終拼出一幅關于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全息圖”,達到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知識和學術基礎的目的。

    我國一般實行“學科制”,因而,有些學者認為“區域與國別研究”應該作為一個學科存在,并為此不懈努力。“學科”對每一個研究者來說固然重要。但是,“區域與國別研究”確實不是“一個”學科,它只是一個涵蓋面頗廣、幾乎囊括所有的知識領域。就研究對象而言,“區域與國別研究”所涵蓋的各知識領域只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共同的地理對象——某個地區或某個國家。此外,還有學者把“區域與國別研究”等同于“國際關系研究”,大大縮小了“區域與國別研究”的范圍。事實上,“區域與國別研究”為“國際關系研究”提供了廣泛而堅實的知識支撐,沒有這些支撐,“國際關系”很難取得深入而有洞見的成果。

    盡管如此,考慮到“學科”在中國的重要性,筆者并非決然反對建立某種形式的新學科的嘗試。如果要嘗試建立新學科的話,“區域與國別研究”應該是一個“跨學科”的學科。我國現行學科體制中已經有“交叉學科”的概念,而且在理工科已經相當普及,因此“區域與國別研究”作為一個“交叉學科”也是可以存在的。不過,它的前提是:任何以“區域與國別研究”身份來申請“學科”的實體部門(如學校、研究所等),必須有多個學科(比如10個以上不同學科)的研究力量存在,并且都從不同領域對某一特定地區或特定國家進行學術研究、形成共同對象,并有所成果。如果不設立嚴格的前提條件,區域與國別研究這個“學科”就只是浮于表面。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多個高校曾設立過一批研究機構,旨在研究外國問題,比如美國研究所、非洲研究所等。但限于種種原因,當時的主要工作是翻譯資料,而且在“文革”開始后基本上停頓下來。改革開放后,組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其中包括多個涉外研究所;各高校也形成了一批研究外國問題的師資力量,產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從“區域與國別研究”的角度看,我國對外研究還存在明顯缺陷,致使其很難向深度發展。

    第一,研究力量不集中,分散在高校的各院系、各學科。比如,研究美國問題的師資分散在歷史系、外國語言文學系、國際關系院系、政治系、法律系、教育系等,其研究定位分屬歷史、外國語言文學、國際關系、政治、法律、教育等諸學科,各學科各有標準,各尋方向,難以形成一股合力,也無法把美國作為一個完整的對象進行研究。這種情況在社科院下屬部門也大體如此,很難做到多學科合作。

    第二,研究對象分布不均,專業人員嚴重不足。國內研究外國問題,長期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比如美、英、日等,對法、德、俄的研究較少,北歐、南歐幾乎沒有。對發達國家尚且如此,對欠發達地區的研究更是嚴重缺乏,如印度、柬埔寨、不丹、馬拉維、洪都拉斯等。隨著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這種狀況亟須改善。

    第三,語言能力欠缺,制約了研究水準。相當一部分研究者用英語進行研究,當研究對象是英語國家時,問題尚不突出;若研究非英語國家,僅用英語顯然是不夠的。像印度、肯尼亞、馬來西亞這些地方,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目前也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對它們僅用英語進行研究也是不夠的,因為老百姓仍舊使用地方語言,沒有通曉當地語言的能力,就無法獲得深入的了解。

    第四,介入區域與國別研究領域的學科不多,即使有介入,也多數浮于表面。如上所述,區域與國別研究是對某一地區、某一國家作全方位的了解和全面的研究,幾乎各學科都有介入的空間。但我國目前的情況是,有些學科對外國關注不夠,有些學科確實有研究外國問題的傳統,但其研究課題大體上停留在宏觀層面,很少深入到微觀層面。比如,國內關于美國政治制度的論著不少,可是鮮有對美國各種權力機構(例如國會)的運作機制或相互關系(比如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且清晰的論述。如果對這些問題不能說清楚,我們就不能說對美國有所了解。

    由此引申出第五個欠缺:做區域與國別研究,需要一頭扎進研究對象國,沉入當地社會,深深扎下根。了解和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重要的是了解那里的人,了解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為此,就要到所在國家或地區去生活,盡可能融入那個社會中。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也是我國區域與國別研究最缺乏的。上述提到的幾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與這個問題分不開。現在有些研究成果,僅依靠閱讀一些英文書或英文報紙而獲得,缺乏實地體驗,很難了解到當地的真實情況。因此,要推進中國的區域與國別研究,使其真正攀升到國際水平,就要從培養研究者開始,培養出一批既在對象國有長期生活經歷(至少是經常往返的經歷)、又有堅實學科基礎和學術功底的人。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我們必須做。

    在中國,嚴格意義上的區域與國別研究剛剛起步,因此種種不足在所難免。那么,如何才能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與國別研究呢?顯然應該從填補不足入手。其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像彌補語言不足、扎根對象國生活、調動更多的學科參與研究等問題,都有賴于新的人才的培養;有了人才,才會有區域與國別研究的真正勃興。與此同時,人才培養又有賴于頂層的推動、制度的跟進,以及相應的各種配套支持。

    總之,區域與國別研究雖不是中國的創造,但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與國別研究卻是中國學者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國家的迫切需要和世界風云的急速變化,我們應該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本文系商務印書館2019年12月出版的《區域國別研究學刊》發刊詞,本版刊發時略有改動,作者:錢乘旦,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責編:艾雯、程宏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www.国产精品.com|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