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強我國戲曲劇種的傳承與創新,加快推動我國戲曲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戲曲藝術內在生命力、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戲曲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傳承發展,就必須有創新。推動戲曲劇種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激發戲曲藝術的內在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隨著數字傳媒、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多元文化的沖擊,我國戲曲藝術存在著劇種減少、內容陳舊、創新乏力、人才斷檔、觀眾老化、體制落伍、市場萎縮等令人擔憂的現象,因此,搶救戲曲文化資源成為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加強我國戲曲劇種的傳承與創新,加快推動我國戲曲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戲曲藝術內在生命力、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賦予戲曲發展新動力
中國戲曲吮吸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學精神滋養,浸潤于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為我國民間百姓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是人民群眾勞作茶余的精神樂園,承載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追求,是人民群眾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新時代,我們要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時代戲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思想,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
1983年我國戲曲劇種有374個,2018年全國戲曲劇種調查顯示現有劇種有348個,其中,京劇、豫劇、川劇、越劇、評劇、昆曲、秦腔、黃梅戲這8個劇種是流播廣泛、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發展勢頭強勁的大劇種,其他300多個劇種大都是流播范圍小、受眾基礎少、影響力弱的小劇種或稀有劇種。發展現狀說明,我國戲曲劇種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令人擔憂的逐漸消亡的現象。創新戲曲內容,拯救戲曲劇種成為新時代的當務之急。《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實施方案》的發布賦予了戲曲藝術創新發展的動力,更加強調戲曲藝術的時代價值,更加注重戲曲劇種的傳承創新、戲曲劇目的多姿多彩、傳承戲曲的傳統美學精神以及激發全民創新創造性。
建立戲曲劇種的傳承策略
戲曲的傳承發展,實質是對劇種的傳承發展,我們應該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建立新時代戲曲劇種的傳承策略。一是傳播傳承策略。整合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平臺,建立全方位立體化戲曲傳播體系,充分發揮各地戲曲協會傳播功能,加大戲曲劇種的數字化開發,通過傳播與宣傳實現對戲曲劇種的傳承。二是教育傳承策略。加強戲曲劇種的教育傳承,強化優秀戲曲的教育教學,支持戲曲藝術團體進學校演出,積極開展戲曲名家進課堂活動,鼓勵青少年接受和傳承戲曲文化。三是保護傳承策略。制定戲曲劇種的認證和統計制度,及時掌握劇種發展動態,建設戲曲劇種數字資源庫;制定戲曲劇種扶持政策,加強戲曲劇種的及時搶救和整體保護,維護我國戲曲劇種的多樣性。四是繼承傳承策略。戲曲劇種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做好繼承,深刻挖掘傳統經典戲曲資源,探尋戲曲資源有效信息,發掘戲曲劇種的時代精神,探索戲曲劇種的特征要素,總結戲曲劇種的創作規律。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是藝術生命力的根本。戲曲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傳承發展,就必須有創新。推動戲曲劇種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激發戲曲藝術的內在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促進新時代戲曲劇種創新,一方面是實施戲曲劇本創作工程。加強戲曲劇種內容創新,就是激發戲劇從業者的創作熱情。與時俱進,扎根民間,貼近百姓生活,吸收民間文化元素,保持戲曲劇種特色,把握戲曲劇種風格,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經典戲曲劇目,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需求。另一方面是實施戲曲表演演出工程。戲曲演出活動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創新創造,要豐富劇團演出劇目,把戲曲舞臺搭到民間,實施戲曲的惠民演出,加強戲曲的創造性演出,定期舉辦戲曲展演活動,增強戲曲劇種的演出特色,在展演中創新戲曲表演形式,在表演中融入時代流行元素,擴大戲曲劇種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構建戲曲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當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積極加快戲曲文化體制改革,開展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以國家財力資助戲曲藝術創作和生產,極大改善了戲曲產業化的市場環境,為戲曲產業化的順利推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戲曲產業化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支撐,政策、法律、資本、市場、組織、消費者、價值、思維等要素構成了促進產業生長的市場化生態環境。戲曲產業生態環境包含了政策扶持、人文思維、組織運作、市場消費等多種環境的不斷完善。
如何開展新時代戲曲產業運營,需要規劃和制定一系列的運營戰略。一是品牌塑造戰略。實施戲曲品牌塑造戰略,要以創新戲曲作品為著力點,以筑造戲曲品牌為落腳點,積極創新戲曲特色劇種,創造戲曲精品劇目,打造戲曲優秀院團,打造優質的戲曲產業品牌,提高戲曲產業品牌知名度,發揮戲曲品牌延伸連鎖效應,以戲曲品牌為武器,最大程度拓展戲曲消費市場。二是資金扶持戰略。資金是推進戲曲產業化的血液,實施資金扶持戰略,促進戲曲產業發展,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運用政府補貼、社會投資、中外合資、股份融資、企業并購、稅收優惠等多樣化投融資手段,改善戲曲創作場地條件,開創戲曲產業化新格局。三是產業融合戰略。促進戲曲產業發展,要實行立體化產業融合戰略,把戲曲產業與旅游、娛樂等行業無縫對接,實現產業的相互融合貫通,構建完整的戲曲產業鏈條,運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拓展多方位的產業盈利點。四是市場營銷戰略。營銷是戲曲產業化的武器,特色劇種和精品劇目,只有經過市場營銷,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戲曲文化產業化,要建立現代化的市場營銷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戲曲售票方式,開展有效的品牌宣傳推介,增強戲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戲曲產業的品牌價值。
推動戲曲產業化發展,最關鍵的還是人才。當前,戲曲表演人才、創作人才、教育人才的匱乏已經制約了戲曲事業的發展。只有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戲曲人才特點,采取有效的培養策略,才能為戲曲事業的振興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日照戲曲劇種創新及產業化發展研究”(12DWYJ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