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這些重要論述對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擔負起上述使命任務,倡導求真務實作風,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密切聯系群眾,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負時代重托。
做好調查研究
我們黨在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過程中,形成了注重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指出:“調查研究極為重要”,“沒有調查研究,是不能產生正確的具體政策的”。鄧小平同志認為:“只有調查研究,你心中才有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方略、決策和舉措,都是建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強調要“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并指出“主要領導同志要帶頭學習、帶頭調查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要求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注重調查研究。在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注意“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在2016年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他稱贊毛澤東經過調查研究后寫出的《矛盾論》《實踐論》是“調查研究名篇”,“是社會科學的經典之作”;在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導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切實提高對調查研究重要性的認識。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實際,全身心投入調查研究中,求得實情、摸清情況。在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既要人到、身到,更要心到、情到,防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避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求甚解式調研。
密切聯系群眾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和永葆生機的重要密碼。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鄧小平同志提出,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要“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加以評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宣傳思想工作、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需要了解人民群眾,熟悉人民群眾。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你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就得下決心,經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文化文藝工作者若是“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無法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深入群眾,走進群眾,隨時隨地注意傾聽人民心聲,積極回應人民期待。要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不斷增強腳力的厚度、廣度與深度,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實績,為宣傳思想工作、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貢獻應有的力量。
積極投身實踐
宣傳思想工作、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無論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創作“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還是構建“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都需要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實踐,關注社會,勤于思考,身體力行。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只有走進實踐,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實踐,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動。”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
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主動走出“象牙塔”,投身于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樹立不怕吃苦、勇于擔當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擔當的能力和素質。要把走進火熱的實踐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自覺聚焦實踐,關注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要通過了解最真實的客觀實際,不斷提高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把握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
堅持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
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指出:“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鄧小平同志歷來反對輕率地“拍腦袋”、憑想象作決策,他到各地視察和進行調研時,就經常親自了解實情。江澤民同志提出,領導干部要“少說空話,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胡錦濤同志要求全黨上下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求黨員干部“發揚釘釘子精神”,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把求真務實的導向立起來,把真抓實干的規矩嚴起來。
宣傳思想工作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不圖虛名,不做虛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知識分子,不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學歷、職稱、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務實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獲得更多真理,也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無論是做研究,還是搞創作、搞宣傳,都要堅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不能主觀臆造、憑空想象、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堅決反對不切實際的學術浮夸、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等現象,反對東拼西湊、粗制濫造、閉門造車、坐而論道等行為,更不能為了取得成績而急功近利、弄虛作假。要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研究真問題,做出真學問,為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王鳳青,系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