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總體概況
“《牛津古典大辭典》中文版翻譯”項目自2017年11月正式立項以來,課題組首席專家劉小楓教授與本課題組成員密切協作,廣泛收集相關研究資料,積極開展相關調研與交流活動,認真做好課題研究工作,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總體執行較為順利。
2.開題論證會情況
2018年4月21日,本課題組專門組織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牛津古典大辭典》中文版翻譯”開題論證會。首席專家劉小楓教授對本課題的選題、專業特色、預期目標、實施步驟、學術價值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五位子課題負責人就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作了具體匯報,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對課題進行評價,并提出重要的建設性意見。專家組一致肯定了課題的傳統學術價值和現代實用價值,認為《牛津古典大辭典》的翻譯可以為國內學界創建翻譯西方古典著作的體例和翻譯原則、統一古典翻譯用語規范,制定古希臘語、拉丁語專名的音譯標準,推動我國古典學研究邁入新階段。同時建議辭典的翻譯工作需文史哲學界精英通力合作,組織起少而精的骨干隊伍,從完善索引系統做起,定期召開階段性的總結會議,以保證辭典翻譯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
3.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古典學大辭典翻譯項目,約有三分之一以上名詞系漢語界首次翻譯。截止到目前,各個子課題的負責人及成員,依據自己的專業和分工,共同完成了如下各項工作:
(1)“縮略詞”的翻譯:已經完成絕大部分的“縮略詞”的翻譯工作,這是一項很細致、很花費精力的基礎工作。
(2)辭條分類:第一,已經完成主辭條和一般性詞條的分類工作;第二,完成了辭條的學科分類的工作。這項工作為選擇合適的專業譯者打下了基礎。
(3)在此基礎上已經進一步完成了長篇詞條,重點詞條,難點詞條的分類工作,(參見附件)初步完成了所有翻譯啟動的基礎工作。
(4)經過試譯等遴選工作,初步確定了譯者的團隊。據統計,有70余人加入了本課題組的翻譯團隊。
(5)辭條增刪工作:由于期間牛津出版社出版了第4版的新版辭典,根據課題首席專家的建議,將辭典新增或刪除的辭條進行整理,以便開專門的會議討論定奪。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為完成本課題任務,本課題組在2018年8月和今年3月,兩次召開學術研討咨詢會,以便統一《牛津古典大辭典》的翻譯體例,確定詞條條頭、詞條正文、詞條參考文獻的字號和字體,確定希臘語字符的字號和字體,確定書名和專有名詞的中譯方式等,這些都是該部辭典翻譯工作的關鍵性問題。
2.本課題組組織人員深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場所,搜集文獻資料上百種,購置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等大型叢書和數據庫。
3.本課題重視學術交流工作,組織了課題組成員到英國等國進行訪學、考察,邀請了英國科學院院士Chris Carey、美國古典學者及尼采研究專家Laurence Lampert等學者到首席專家所在的古典文明研究中心進行訪問指導,與課題組成員開展深入的研討交流。
4.本課題組牽頭創辦了《古典學研究》刊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年4月以來已出版3期),繼續出版《經典與解釋》(CSSCI輯刊,華夏出版社出版,2017年11月以來已出版6期),圍繞古典學的基礎研究,組織專題研討,培養學術團隊。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本課題組正式出版了如下專著和學術論文:
(1)《古典學研究第一輯:古典哲學與禮法》(劉小楓主編,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5月出版)
(2)《古典學研究第二輯:荷馬的闡釋》(劉小楓主編,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11月出版)
(3)《古典學研究第三輯:尼采論現代學者》(劉小楓主編,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3月出版)
(4)專著:巫陽招魂——亞里士多德《詩術》繹讀(劉小楓主編,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2月出版)
(5)專著:向明而治(婁林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6)論文:希羅多德與古希臘詩術的起源(載于《文藝理論研究》,2019年1月發表)
(7)論文:世界歷史意識與古典教育(載于《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9年1月發表)
(8)論文:古希臘的演說術與修辭術之辯(上篇)(載于《外國語文》,2019年5月發表)
2.首席專家所在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創辦有“古典學研究”微信公眾號,對本課題組已出版或發表的相關著作和論文進行了精心推介宣傳,目前在學術界發揮了一定的學術影響力。該中心和本課題組正在籌備今年的“經典與解釋”系列出版著作500冊宣傳活動,擬將加強“西方古典學”翻譯書系推介。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 難點之一:長期以來,漢語學界對古典學、古代歷史、古典文學的翻譯,在人名、地名、專用名詞、甚至經典文本的書名都不統一。在古典學界、歷史學界、文學界都各自為戰,如何通過這部《牛津古典大辭典》將漢譯的人名、地名、專用名詞等定于一尊,這是一個難題。未來這部大辭典翻譯稿成稿時,將組織多次專題會議,邀請各路專家匯診。
2. 難點之二:由于現有古典學中的人名、地名、甚至專用名詞大多都是以英語發音為依托的,但實際上這些名詞大多都是以古希臘語、拉丁語為發音依托的。在翻譯過程中如何準確的傳達,既要顧及約定俗成,又要體現新時代的漢語古典自身的范式,這是課題組同仁十分關注的問題。未來這部大辭典翻譯稿成稿時,也會組織多次專題會議,請各路專家發表建議,力求達到高度的統一。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特別說明:由于本課題是大型工具性辭典翻譯工作,目前一時難以確認代表性成果。課題組目前已經完成200余萬字的初稿翻譯文本,占全部課題完成的二分之一,全部課題完成約有400余萬字。
項目階段性成果清單見下:
1.專著:巫陽招魂——亞里士多德《詩術》繹讀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2月出版。
2.論文:希羅多德與古希臘詩術的起源
載于《文藝理論研究》,2019年1月發表。
3.論文:世界歷史意識與古典教育
載于《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9年1月發表。
4.論文:古希臘的演說術與修辭術之辯(上篇)
載于《外國語文》,2019年5月發表。
5.專著:向明而治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由于課題的性質是專業辭典的翻譯工作,所以最主要、最繁重的課題工作在于完成譯稿后的大量審稿工作。
1. 將召開一次人名、地名及專用名詞的專業研討會,形成會議紀要。
2. 將召開主要翻譯骨干的工作會議,就諸多翻譯細節和文本表達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形成會議紀要。
3. 在以上會議基礎上,召開子課題負責人獨立審稿定稿會議。
4. 召開項目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與出版方商議最終落實課題成果的聯席會議,對翻譯和出版的質量、出版和編輯的進程進行統籌落實。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