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6日10:4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項目選題入圍和課題立項以來,為了全面開展調查研究,精心配備子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明確工作分工,并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和起步階段(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

    1、編制項目投標書(2017年8月9日至15日)

    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組織《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課題組成員共14人,集中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項目前期論證工作。

    在廣泛參考國內外語言生活調查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根據蒙古族聚居、雜居和散居的情況,課題分為5個子課題,分別為:內蒙古地區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西部地區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東北地區(含河北)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蒙古國語言生活調查、蒙古語文政策與語言生活狀況數據庫等。

    通過對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領域、調查方式、項目突破點、亮點及調查難點等的集體討論,決定重點調查研究中國境內蒙古族聚居的八省區和蒙古國的語言生活狀況和語言政策。語言生活包括語言使用、語言態度、語言景觀、跨境語言使用、語言能力等內容;語言政策包括語言規劃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國的語言政策包括國家、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層面的語言政策、語言規劃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蒙古國的語言政策包括與該國語言文字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各類組織機構的輿情,比如官方機構、學術機構、民間組織等。

    根據調查目的、調查任務、調查難度等組建了調查研究團隊,提煉了每個子課題的重點研究內容和亮點。

    2、項目集中論證(2017年9月11日至16日)

    課題組人員在內蒙古大學集中討論、完善論證材料的同時,邀請國內相關領域7位專家征求了課題論證方面的意見、建議。專家們的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選題的必要性:1)選題涉及民族關系和語言關系,學術上有重要意義,項目內容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狀況和語言政策、語言服務、語言狀況信息化以及語言本體研究的部分內容等,通過此項研究可以為國內其他民族語言生活的同類調查研究提供參考;2)蒙古國語言生活調查,關乎語言安全問題,所以它也是本課題一個重點和難點,中蒙兩國蒙古族語言生活方面的調查工作具有基礎和戰略意義。

    (2)選題特色和優勢:1)語言生活族別研究的視角比較新穎;2)蒙古語是中國蒙古族使用的語言,又是一個跨境語言;3)內蒙古大學是世界的蒙古學研究中心之一,由內蒙古大學牽頭開展本項目研究具有各方面的優勢。

    (3)建議關注以下方面的內容:1)調查國內蒙古族地區蒙漢雙語教育發展過程;2)合理體現中國蒙古語科技名詞術語規范化、回鶻式蒙古文拉丁轉寫標準的制定以及蒙-漢、漢-蒙、蒙-外、外-蒙翻譯的需求和現狀等內容。

    (4)提出幾個方面的注意事項:1)項目要在5年內完成,故調查面不能鋪得太大,田野調查經費需求也很大;2)蒙古國的情況盡量全面客觀地掌握,尤其要處理好跨境語言的問題,可以探討調查研究俄羅斯布里亞特人的民族語言認同問題以及世界范圍內調查蒙古族語言生活的可能性;3)關注不同的國情背景下語言及其使用方面可能發生的變化,比較中蒙兩國的語言政策;3)項目的最終成果-研究報告、專著、數據庫方面,數據庫要共享,成果要對學術界公開。

    前期論證結束之后,課題組按照專家意見對項目投標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2017年11月中旬收到立項通知,專家評審意見為:1)建議數據庫增加影像內容(真實情景);2)建議注重研究方法的豐富和學術理論上的概括、升華;3)建議處理好中蒙跨境語言問題。

    3、項目開題及調查工作培訓(2017年12月中旬至2018年7月初)

    (1)課題組收集整理國內調查地的歷史地理、人口結構、民族分布、經濟社會、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文化活動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初步了解了調查點的語言生活大體情況。

    (2)2018年7月初,課題組成員26人在內蒙古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查前集中培訓。項目負責人巴達瑪敖德斯爾教授(內蒙古大學)和王遠新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系統講解了語言生活調查內容、調查重點、調查步驟、調查方法及調查時間等方面的問題。經過大家討論,確定具體調查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行政(語言景觀)、司法、教育、傳媒、文化藝術、語言政策7個領域和普通民眾、公務員、教師、學生4類群體。

    (3)根據各個子課題調查研究工作的共性和個性,明確各子課題的調查范圍和具體調查點,編寫了各自的調查方案、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

    (二)項目計劃任務的具體實施(2018年7月中旬至今)

    課題的調查研究工作正在按項目計劃任務書中確定的總體部署有序地進行。各子課題調查研究進展情況如下。

    子課題1:內蒙古地區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

    研究計劃中的內蒙古地區調查點包括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阿拉善盟和鄂爾多斯市。至今,該子課題組調查工作進展情況如下。

    (1)呼和浩特市

    2017年9月至11月,課題組成員1人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實驗學校和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進行英語教學現狀調研,共采訪英語教師11人,采寫聽課記錄13份。

    (2)興安盟

    1)2018年8月1日至7日,課題組成員6人前往興安盟進行了調查。調查點包括烏蘭浩特市、科爾沁右翼前旗和科爾沁右翼中旗,具體調查單位有前旗一中、前科右中旗第四中學等,共訪談了28人。

    2)2018年8月19日至8月29日,課題組成員1人前往科爾沁右翼中旗做了進一步的調研,共訪談了20人。

    3)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課題組成員1人前往科爾沁右翼前旗牧區三個蘇木進行了入戶問卷調查。

    (3)呼倫貝爾市

    1)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課題組成員1人赴鄂溫克旗伊敏蘇木,對該蘇木新疆厄魯特后裔的語言情況進行了調查。呼倫貝爾厄魯特是18世紀從新疆阿拉泰地區遷移到呼倫貝爾地區的蒙古族,由于他們長期與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布里亞特蒙古族相鄰,其語言狀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調查組成員先后于2018年7月至10月、2019年1月至3月、2019年5月至8月深入厄魯特人中間,調查記錄了他們讀單詞(1500個單詞)、短語(200個短語)和講故事(3篇故事)情況,同時了解了當地人口結構等情況,也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發音合作人共24人,其中老年組8男、2女,中年組7男、3女,青年組4男。

    2)2018年3月至6月、9月至10月,課題組成員1人對呼倫貝爾市17所蒙古語授課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包括78位英語教師、569名中小學學生和44位英語教學相關人員。在調研過程中共召開座談會6次,編寫課堂聽課記錄108份。

    3)2019年7月9日,課題組成員1人前往呼倫貝爾市,正在對海拉爾區和4個牧業旗的蒙古族日常生活領域的語言生活進行調查。

    (4)通遼市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課題組成員1人前往通遼市進行了語言生活調查,調查內容涉及語言景觀、語言使用現狀。2019年8月開始,正在對通遼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扎魯特旗、科左中旗等地的教育領域語言生活狀況進行調查。

    另外,課題組成員已開始對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的語言使用現狀進行調查。

    子課題2:西部地區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

    計劃調查地點包括: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口岸、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以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群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等。調查情況如下:

    (1)青海省

    青海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調查時間三次,分別是:2018年7月18日至8月18日,2018年9月15日至9月29日,2019年6月15日至6月30日,合計調查60天,課題組參與調查成員11人次。

    另外,青海海晏縣和祁連縣信仰伊斯蘭教的托茂人、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調查時間2019年6月15日,目前調研正在進行中,計劃調查一個月;課題組參與調查成員3人。

    (2)甘肅省

    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調查時間兩次,分別是:2018年8月16日至9月20日,2019年6月26日至7月12日,合計調查時間50天,課題組參與調查成員3人次。

    (3)內蒙古阿拉善盟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蘭教蒙古族群體語言生活調查:調查時間2019年4月,共20天,課題組參與調查成員2人。

    子課題3:東北地區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

    課題組計劃任務書中的調查地點包括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等。

    (1)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2018年7月20日至26日,課題組成員9人赴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進行了語言使用現狀調查。共訪談55人。

    (2)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018年7月27日至31日,課題組成員6人前往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進行了調研。共訪談22人。

    (3)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1)2018年10月22日至12月30日,課題組成員3人在遼寧省阜蒙縣進行了為時兩個多月的調查。訪談并問卷調查共331人。

    2)2019年5月8日至27日期間,課題組成員1人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教育系統中開展了進一步的調查。共走訪5個蒙古族學校,分別是佛寺蒙古族學校、王府蒙古族學校、蒙古貞中學等。對30位蒙古語文教師、60位學生(高中生30名、專科生30名)進行了問卷調查。

    子課題4:蒙古國語言生活調查

    計劃任務書中的調查點有烏蘭巴托市,肯特省巴特希雷特、賓代爾和達達勒蘇木,烏布蘇省達布斯特和特斯蘇木。

    2018年7月至9月、2019年7月,課題組成員內蒙古大學蒙古國籍博士生1人在烏蘭巴托市對該市教育領域的母語教學與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2018年11月6日至9日,課題組成員1人赴蒙古國收集了語言政策方面的書籍資料。2019年6月,課題組負責人赴烏蘭巴托市訪問時已邀請蒙古國立大學相關研究人員參加課題組,并與他們商定共同撰寫蒙古國語言政策方面的研究報告。

    另外,課題組成員還對內蒙古地區開始和停止使用西里爾蒙古文的過程和有關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

    子課題5:蒙古語文政策與語言生活狀況數據庫

    計劃任務書中的主要內容包括蒙古族語言生活數據的搜集、整理分類錄入;蒙古語文政策數據的搜集、整理分類錄入;研發數據庫與語料庫的管理應用軟件等。

    在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和青海、甘肅等地的實地調研中,收集到蒙古語文方面的政策文獻100多份,其中包括各種田野文獻、公開出版物、法律法規匯編等。這些資料現已全部錄入到《蒙古語文政策全文語料庫》,并使用Microsoft Access軟件初步建立了1947-2019年間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文政策數據庫。

    蒙古族語言生活狀況數據庫方面,各地搜集到的調查數據正在陸續輸入到Excel表中。

    (三)調查資料、調查數據的整理運用情況

    現階段已收集到的數據共有210G容量,問卷有2100份,文獻有498份。

    1、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課題組獲得的文獻資料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前期資料、原始數據,會議、活動、培訓學習及其成果。

    (1)前期資料:收集了有關語言生活研究的國內外大量研究文獻。

    (2)原始數據:對調研過程中獲得的田野文獻和從所調查單位或被訪者個人獲贈的文獻資料(文件匯編、公開出版物等)進行分類歸檔的同時用excel表格及word文檔等一一做了詳細的記錄。

    (3)會議、活動、培訓學習及其成果:對課題立項以來課題組成員所參加的與課題相關的會議、活動、培訓學習相關材料及成果及時進行了整理和歸類。

    2、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1)實地調查時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堅持每天根據調查情況編寫調查日志。

    (2)對原始數據進行核實的同時,對其缺漏部分進行進一步補充完善,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與實用性。

    (3)對錄音、問卷、照片等原始數據進行了分類及匯總。

    (4)獲得的一部分數據通過統計表、數據庫、論文等形式展示出來,但還有一部分數據還在整理中。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項目獲準立項以來,課題組負責人和成員積極參加與課題相關的國內外學術會議并在會上發表論文成果的同時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

    (1)課題負責人巴達瑪敖德斯爾于2018年4月27日在巴林左旗參加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主辦的“清格爾泰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暨《契丹小字再研究》首發式”,主持研討會開幕式并在會上宣讀了《無為而無不為:清格爾泰先生與內蒙古大學的社會語言學》為題的大會論文;2018年7月27-28日,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參加由中國蒙古語文學會語言文化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蒙古語文學會語言文化學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主持第一小組會議并作小組總結;2018年9月11-12日,在日本大分市參加由國際城市語言學會、大分大學主辦的“第16屆國際城市語言學會年會”,主持第二組會議并在會上宣讀了《モンゴル民族言語生活研究の可能性》為題的論文;2018年11月17-18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由內蒙古師范大學蒙古學學院主辦的“全國第五屆蒙古語應用研究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作《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研究之可能性與課題》為題的主題報告;2018年11月29-30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由內蒙古社科院蒙古語言文字研究所主辦的“第一屆蒙古文字學與詞典學學術研討會”;2018年12月14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由內蒙古語言學會主辦的“內蒙古語言學會2018年年會暨語言多樣性與地域文化傳承研討會”,在會上作了《以人為本的社會語言學:語言生活族別研究之可能性》為題的主題報告;2018年12月22-23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由中國蒙古語文學會主辦的“全國蒙古語文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宣讀《蒙古學典籍中的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實錄—以 А.Д.Руднев(1911)中的Дурбут-бэйсэ話語材料為例》為題的論文并作了第二小組會議總結;2018年12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了由中國蒙古語文學會主辦的“斯欽朝克圖教授科研成果全國學術研討會”;2019年6月22-23日,在中央民族大學參加由中國蒙古語文學會主辦的“全國蒙古語文學術會議”,主持了分組討論會;2019年7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參加由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蒙古學學院主辦的“《內蒙古蒙古語方言地圖資料集》首發式暨紀念陳乃雄先生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宣讀題為《語言保持、語言保護與語言傳承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之一例:紀念陳乃雄先生》的論文,并作了大會總結報告;2019年7月9日,在錫林郭勒盟職業學院為參加“全區第三期蒙古語文應用研究中青年學者研修班暨第四期蒙古語文規范化標準化研修班”的學員們講授了《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語言生活調查及社會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課程。

    (2)子課題負責人王遠新教授2018年7月9日下午應邀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作了以《田野調查中的語料獲取問題》為題的學術講座;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語言大學語言政策與規劃學術沙龍上作了題為《民族地區語言生活調查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的講座。

    (3)課題組成員奈曼斤參加2018年5月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十五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生論壇”,在會上宣讀了題為《科爾沁土語中的語碼混合現象—以胡仁烏力格爾為例》的論文;參加2018年7月在吉林大學召開的十一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了《民族教育中的語言教育—基于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為題的論文。課題組成員安娜爾參加201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全國蒙古語文學術研討會”,宣讀了《蒙古語文政策數據庫的網絡化》為題的論文;2018年7月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語言政策研究熱點與趨勢研討會”,宣讀了題為《蒙古文語言政策數據庫研發》的論文。

    國際合作交流

    (1)課題組負責人巴達瑪敖德斯爾、成員高友晗、蘇日那、安娜爾、達胡白乙拉等5人組團參加2018年9月11-13日在日本大分市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城市語言學會年會,并在會上分別宣讀了《蒙古族語言生活研究的可能性與課題》《英語教育與“蒙古語-漢語”雙語教育體制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Diglossia in Horqin Right Middle Banner》《Developing mongolian language policy database》等論文。

    (2)2019年6月,課題負責人巴達瑪敖德斯爾教授赴烏蘭巴托市訪問時已正式邀請蒙古國立大學相關研究人員參加課題組。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約稿,課題負責人巴達瑪敖德斯爾教授撰寫了全面介紹內蒙古大學建校以來在語言學研究領域開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學術成果的文章《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字研究60年》。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赴蒙古國進行語言生活調查尚未開展,此調查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按公務出國在境外滯留時間的要求,在境外最多只能滯留一周,這個時間對田野調查來說顯然是不夠的。最好能夠爭取2-3次的出國調查機會,但這樣也與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費預算中的出國次數和經費發生矛盾,故尚需取得特許。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目前為止,課題組完成專著1部、研究論文和12篇。

    (1)基本內容:包括蒙古族語言文化方言島、邊境口岸、信仰伊斯蘭教特殊群體、語言瀕危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生活多領域調查,方言島語言活力評估、特殊群體的語言瀕危狀況和保護與恢復過程、因素分析、發展趨勢分析,蒙古族語言生活中的蒙漢語碼混合、蒙古語授課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教學媒介語使用及改進對策、語言政策數據庫建設、蒙古族聚居區蒙古語言文字使用現狀及語言態度、家庭語言代際差異及傳承、語言生活調查的內容與方法等。

    (2)主要觀點:各子課題的調查點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本項目目前仍處于調查摸底階段。通過前一階段的調查,取得以下共識:第一,需要全面系統地掌握調查地語言生活的基本概況和特點。第二,從初步調查結果看,西部、東北地區調查點在不同領域中均與蒙古族主體地區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其語言生活也受其影響;與此同時,西部、東北地區調查點特殊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文化特點,導致其與蒙古族主體地區的差異性,因此,本課題組將充分挖掘該兩個地區與蒙古族聚居區的共性和差異性,并揭示其語言生活的特點。第三,城市化的進展深刻影響著蒙古語言文字的使用;蒙古族地區的語言生活現狀因言語社區的不同而互相有差異;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的研究方面還需要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探索。

    (3)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西部、東北地區子課題組負責的調查項目各有特殊性,且均為前人很少涉獵的領域,因此,相關的調查研究具有摸清語言生活狀況家底、填補調查研究空白的價值。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下一步按總課題所擬定的工作計劃完成田野調查并撰寫各子課題調查研究報告、總課題研究專著,研制語言政策數據庫、語言生活狀況數據庫和語言政策全文語料庫。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1、完成田野調查

    (1)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的語言生活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中,但仍需進行多次的補充調查;完成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巴彥淖爾市的語言生活調查。

    (2)內蒙古阿拉善盟信仰伊斯蘭教蒙古族語言生活仍需再進行兩次田野調查:至今只進行了一次(20天),大體摸清了當地蒙古族語言生活和語言文化認同的特點,仍需作進一步的深入調查。由于當地牧民居住十分分散,調查困難,計劃。

    (3)青海省海晏縣、祁連縣信仰伊斯蘭教托茂人語言生活和語言文化認同特點的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中,第一次調查只能摸清基本情況,仍需一至兩次的補充調查;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語言瀕危和語言恢復狀況研究目前正在摸底調查中,仍需一至兩次的深入調查。

    (4)赴蒙古國進行語言生活調查。

    2、完成研究論文和調查報告

    (1)進一步完善已完成調查地的研究論文和調查報告。

    (2)完成青海海晏縣、祁連縣托茂人、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語言生活的調查報告。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羞羞麻豆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午夜精品成年片色多多|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网站|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igao视频|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99精品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99r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免费|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