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前期的工作。得到課題立項通知后,首席專家召集課題組成員召開了小型的準備會議,明細研究方案,落實每個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2)組織專家進行開題報告會議。2017年12月16日,在云南民族大學雨花校區舉行了《南方少數民族小文種文獻保護與整理研究》的開題報告會議。⑶各子課題完成總工作量的二分之一弱。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前期調查了吉木家支彝文文獻使用環境、流傳現狀,調查到10冊存世文獻,已釋讀整理了4冊;梳理了撒瑪宗德彝文文獻使用歷史背景,收集的現有的存世文獻,已解讀了總量的二分之一弱;調查了西波彝文文獻存世流傳情況和使用現狀,調查到8冊存世文獻,已釋讀了3冊;對西波彝文文獻部分文獻進行了文字識別和文字風格生成方面的數字化研究;對南方少數民族小文種文獻的文字類型、文字的地理流布,及其文獻進行分類編目等研究。參加了場次國內外學術會議。
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存世文獻量小、破損嚴重,保存情況不容樂觀,不利于文獻整體內容的釋讀;
(2)懂文字者很少、能釋讀文獻者更少,并年事偏高,不利于進行高強度的釋讀工作;
(3)文獻使用者受漢語文教育程度不高,翻譯釋讀難度大,很難深入釋讀專有名詞術語,及其深層的文化內涵;
(4)文獻分布面廣,調查費時費力費財;
(5)文獻流傳年代久遠,很多字跡模糊不清,進行文字識別時分辨率較低,給數字化研究帶來一定的障礙;
(6)部分課題組成員古彝文功底較弱,在進行文獻本體研究過程中難度比較大。
基于上述存在的主要問題,課題組成員在首席專家的帶領下,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加快工作進度,全面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工作,爭取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整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張公謹.黃建明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圖典:民族古文字估計整理研究100年通覽,四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8.6。該書對21種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研究歷史脈絡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研究,并對代表性的文獻進行翻譯釋讀,是目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研究較為權威的。該書收錄大量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圖片,以形象、科學的方式向讀者展示我國民族古籍的寶貴財富,總結以往100年來的整理研究成果,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社會、文化研究提供翔實的資料,也為事業的延續和人才的成長營造合適的平臺,為今后的整理研究工作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2.李曉旋,彝族撒尼人“火把節”招魂儀式解讀,該文在對彝族撒尼人彝文文《招魂經—<惹沙尼茲里芍厄>》文本進行整理、釋讀的基礎上,結合活態儀式的文化空間,分析其活態傳出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內涵,探析撒尼人的生死觀念、靈魂觀念。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繼續翻譯釋讀尚未釋讀的吉木家支彝文文獻、撒瑪宗德彝文文獻和西波彝文文獻;
2.對存世吉木家支彝文文獻、撒瑪宗德彝文文獻和西波彝文文獻進行分類編目、撰寫內容提要;釋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文化內涵;
3.對存世吉木家支彝文文獻、撒瑪宗德彝文文獻和西波彝文文獻的文化內涵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4.在對南方少數民族小文種文獻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南方少數民族小文種文字類型進行研究,梳理文字地理學分布現狀,研究小文種文獻的文化價值;
5.以南方小文種文獻彝族撒梅西波彝文文獻為例,進行古籍文獻圖像預處理、單字圖像的特征提取、文獻文字識別等數字化研究。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