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越南漢字資源整理及相關專題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6日10:2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1. 認真學習《立項通知書》,吸收專家評審意見

    《立項通知書》附有《專家評審意見》。專家在充分肯定本課題選題及論證的同時,也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建議加強該研究的創新力度,希望奉獻給學界的除了文獻資料的匯編外,更有系統深入的研究力作。

    (2)建議比較越南漢字與中國漢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建議認真對待文獻資料,因獲取越南漢字文獻難度較大,即使能夠獲得,整理難度也很大。

    (4)建議增加越南學者數量。

    (5)建議加強專題研究。

    (6)建議均衡不同課題的研究力量,彌補一些子課題研究力量的薄弱。

    規劃辦公室要求參考評審專家意見,認真按照投標研究計劃開展相關工作,確保項目按期完成并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課題組根據專家評審建議和意見,對原有研究計劃與研究方向進行了適當調整(具體調整參見第3點)。

    2. 項目開題順利完成,充分聽取專家論證意見

    2018年4月27日,項目開題報告會在鄭州大學舉行。清華大學中國文字學會黃德寬教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吳振武教授,湖南師范大學蔣冀騁教授,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李守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王貴元教授,楊寶忠教授,越南漢喃研究院丁克順教授作為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以及鄭州大學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專家組聽取了首席專家及各子課題負責人的匯報,充分肯定了本課題在國家“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開創性意義以及在漢字理論和漢字發展史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專家組一致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下,做到“聚焦重點、攻克難關、突破創新”,希望課題組在不斷深化認識的基礎上,制定更加精準、可行性研究方案。同時結合課題需要和既往的研究經驗,提出了若干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1)根據目前學界越南漢字文獻搜集、查閱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越南文獻目錄提要編纂的現狀,建議課題宜甄別、選取能體現越南漢字資源獨特研究價值的典型性材料,將課題申請書中的預期成果《越南漢字文獻目錄》調整為編纂《越南漢喃銘文目錄編年》,以及對原有文獻目錄提要進行補充、拓展與修訂。

    (2)考慮到目前越南漢字材料的版權以及越南小學類文獻的具體研究價值,建議將課題申請書中的預期成果《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集成》以及《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專題研究》合并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努力撰寫高水平的研究性導論并編制索引。

    (3)考慮到《越南漢字異體字大字典》、《越南漢字文獻字形表》與《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的內容存在諸多重疊與交叉,建議將該三項內容合并為《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編纂時要注意選取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載體的材料;字形選擇標準要注意結構、部件、筆畫不同層次上的差異;盡可能地保持字形原貌。同時,還要考慮俗字是否受到時代、載體、方言的影響。

    (4)在專題研究方面,結合越南漢字發展的實際,對研究材料和課題設計進行整合、精煉和提升,爭取在“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專題下實現學術創新,并結合越南漢字發展的語文背景,在越南漢字與越南語之間的互動關系、漢字在越南的影響力等方面進一步拓展,注重精品意識,爭取在完成高質量論文的基礎上形成一部高水平的研究論著。

    (5)根據研究內容的調整,爭取建設參數合理、功能完備的越南漢字資源數據庫。

    專家組希望課題組在不斷深化認識的基礎上,制定更加精準的研究方案,最終實現“聚焦重點、攻克難關、突破創新”的目標任務。專家組組長黃德寬先生指出,該課題的研究領域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尚屬首次,意義重大,前景可期。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在學界影響力日益增強,該項目也是中心學科建設的重要成果。何華珍教授代表課題組表示,將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理清思路,調整規劃,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爭取產生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3. 依據專家評審意見與專家論證意見,修訂課題研究計劃

    課題組以《立項通知書》精神為指導,依據專家評審與專家論證的具體意見與建議,并根據課題前期準備與研究開展的實際情況,對課題總體規劃以及各子課題的研究計劃做出如下調整:

    (1)注重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眾所周知,越南資料搜集難度大,得之不易。本課題首先立足于越南漢字資源材料的搜集、保存與整理,此為課題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價值,也是展開專題研究的基礎。課題組重申了材料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加大搜集力度,在越南漢喃研究院、越南國家圖書館、越南民間、法國藏有越南文獻的眾多機構中不遺余力地搜尋漢字資源材料。同時,充分利用當下互聯網的優勢,搜集有用資料。在整理過程中,既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各種材料,也要去偽存真,實事求是。

    (2)加大漢字文化圈內的漢字專題比較研究

    搜集、匯編越南漢字資源材料的同時,加大專題研究力度,尤其突出東亞漢字文化圈視域下的越南與中國、日本、朝鮮等各國家地區間的漢字比較研究。首先,要繼續強調中、越漢字的比較研究。自課題設計、申請以來,這一直是課題的一個重點研究內容。其次,漢字的域外傳播構成了東亞漢字文化圈。圈內各國家、地區的漢字傳播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將越南漢字資源置于東亞漢字文化圈內,與日本、朝鮮、琉球等國家地區的漢字資源進行比較研究,才能發現越南漢字材料的特點與價值。但目前的問題是,上述國家、地區的漢字研究,包括中國近代漢字研究,雖已迅速發展,但可用于與越南漢字作對比研究的現成研究成果卻不是很多。因此,課題組在研究人員有限的情況下,還是決定抽出一部分力量,有針對性地進行中國、日本、朝鮮、琉球等國家地區的漢文文獻的漢字整理與研究,以便與越南漢字資源做比較研究。

    (3)突出“漢字在越南的傳播研究”之專題研究

    漢字在越南的傳播研究,也是本課題致力研究的一個重點內容。此內容屬于深層次的綜合研究,需要在越南漢文文獻、小學類文獻、異體字、俗字、喃字、漢字詞等研究基礎上開展研究,也是本課題最終的研究目標之一。根據專家組的論證意見,此項研究需要結合越南漢字傳播和發展的實際,對研究材料和課題設計進行一定程度整合、凝練和提升,結合越南漢字發展的語文背景,在越南漢字與越南語言之間的互動關系、漢字在越南的影響力等方面進一步拓展,爭取在完成高質量論文的基礎上形成一部高水平的研究論著。

    (4)合理布局子課題研究內容

    依據專家評審意見以及專家論證意見,課題組對各個子課題的具體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進行了合理調整,優化布局:

    首先,不過分求全,側重于甄別、選取能體現越南漢字資源獨特研究價值的典型性材料。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再另起爐灶編纂《越南漢字文獻目錄》,而是針對《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進行補充、拓展與修訂,編纂《越南漢喃銘文文獻目錄》。

    其次,將課題申報書中的預期成果《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集成》以及《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專題研究》調整為《越南漢字學文獻選刊》,并努力撰寫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導論,并編纂索引。

    第三,《越南漢字異體字大字典》《越南漢字文獻字形表》與《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的內容存在諸多重疊與交叉,將申報書中的此三項內容合并為《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編纂重點在于選取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載體的材料;字形選擇標準主要注意結構、部件、筆畫不同層次上的差異;盡可能地保持字形原貌。同時,還要考慮俗字是否受到時代、載體、方言的影響。

    4. 落實課題研究計劃,穩步推進課題研究

    課題立項,順利開題,并修訂了新的研究計劃。之后課題組的重點即落實研究計劃,按照計劃穩步推進課題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團隊建設,成效明顯

    本課題注重團隊建設。目前,國內針對越南漢字資源開展研究的學者很少,打造一支圍繞越南漢字資源的研究團隊,乃是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對于學術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課題申請伊始,課題組就吸收了包括越南漢喃研究院院長在內的多名越南教授,以及包括“長江學者”在內的國內知名文字學、近代漢字學、文獻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專家領銜的各個子課題負責人,每一子課題下又包括多名青年學者。其中,越南學者的加入,既是本課題研究的內在需求,又是本課題組成員構成的一大的特點。課題申請之初,課題組內的越南學者有阮俊強、丁克順、呂明姮、杜氏碧選、范氏草、阮輝勸六人。立項以后,為了進一步充實課題組的研究力量,重點招募了一批越南學者與越南留學生,如越南漢喃研究院的陳仲洋、陳氏降花、阮氏黎容、阮氏雪、裴英掌、蔡忠史、潘青皇、阮金杧、陳氏秋紅、阮珖勝、黃芳梅等,招收了精通漢語與越南語的越南籍留學生陳德裕、段氏清容、范氏慧以及碩士留學生江惠冰等。因此,圍繞越南漢字資源的整理與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個以課題為紐帶的學術團隊與學術交流平臺。在這一平臺上,課題組成員共同搜集、分享材料,討論問題。不僅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還可以協調、平衡各課題組研究內容與進度。同時,在課題研究中,非常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為將來研究越南漢字資源文獻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與平臺基礎。

    (2)融入國家級科研機構,搭建國際化合作平臺

    2018年12月,以鄭州大學科研平臺“漢字文明研究中心”為基礎,中心的主要工作將從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適時對接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需求,發揮傳承漢字文明、傳播漢字文化、教育漢字素養、研究漢字學術、集聚漢字資源、培養漢字學人才的綜合效益,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努力打造國家智庫型語言文字科研機構。本課題組首席專家何華珍擔任“漢字文明傳播研究所”負責人,本課題研究也被納入該科研平臺之中。

    圍繞課題建設,先后召開了兩次國際會議——首屆“跨文化漢字國際研討會: 東亞碑刻漢字及文獻研究”以及“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出版國際學術研討會”(具體參見下文“國際會議與合作”條)。 通過以上兩次國際會議,不僅成立了“跨文化漢字研究國際聯盟”國際化合作交流平臺,更是進一步密切了課題組與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合作關系,搭建了一個課題組與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在資源共享、人員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均達到了新的高度與廣度。

    (3)階段性成果豐富,在學界形成一定影響

    截至目前,本課題組共出版專著1本,出版論文集2部,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含論文集收錄)。在國內外各級學術會議中,課題組成員大力宣傳、介紹本科課題的研究進展與最新成果,在中、越乃至東亞學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

    1. 子課題一:越南漢字文獻調查及數據庫建設,負責人:劉玉珺

    (1)課題申請原計劃

    本子課題主要分為文獻目錄整理、文獻搜集與數據庫制作。其中與文獻相關的目錄整理與相關數據庫制作是其他子課題研究的基礎,需要在前期集中全力完成主要部分。因此,擬定研究計劃如下:

    1)2017年底,召開子課題成員相關會議,討論、制定本子課題的寫作大綱和研究計劃。

    2)2018年,整合、校正現有越南文獻目錄著作,編纂目錄;依據《越南漢喃銘文拓片匯編》《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制作《越南漢字銘文文獻目錄》;調查越南漢喃研究院與越南國家圖書館所藏漢字文獻,編纂紙質文獻與碑銘文獻目錄;搜集文獻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搜集越南漢字文獻的研究論著。

    3)2019年,編纂《越南漢字文獻目錄》;制作越南漢字文獻目錄數據庫; 搜集文獻并進行數字化處理; 搜集越南漢字文獻的研究論著。

    (2)目前進展

    1)《越南漢喃銘文文獻目錄》已整理完成,主要以《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22冊)為依據進行編纂。

    2)已經下載、調查越南漢喃研究院與越南國家圖書館在互聯網公開的所有漢字資源材料,并分類制作了目錄。

    3)《越南紙本文獻目錄》已經編纂完成,主要分為刻本與寫本兩類。主要以課題負責人劉玉珺所著《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為指導,對《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進行編年整理。

    4)目前課題組搜集到的越南漢字文獻的數字化工作已完成,主要包括22冊《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以及搜集到的刻本與寫本1000余種。

    5)越南漢字文獻目錄的檢索數據庫正在制作過程中。

    6)研究成果方面,目前已出版期刊論文兩篇:阮俊強[越南]《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漢喃數據的歷史、特征與前瞻》,何華珍、劉正印《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現狀與思考》。此兩篇論文對于本子課題乃至整個課題搜集、整理越南漢字資源料具有指導意義。

    2. 子課題二:越南漢字異體字整理研究,負責人:何華珍

    (1)課題申請原計劃

    1)2017年底,召集子課題成員確定異體字文獻目錄,確定碑銘、刻本、寫本的字形采樣資源,制定課題研究具體方案。

    2)2018年,搜集、整理異體字文獻,補充、完善既有文獻資料,對代表性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梳理異體字理論;確定字形剪切體例,啟動《越南漢字文獻字形表》《越南漢字異體字大字典》編撰。

    3)2019年,完成《越南漢字異體字大字典》編寫。

    (2)目前進展

    1)根據專家評審意見與專家論證意見,該子課題中的《越南漢字文獻字形表》《越南漢字異體字大字典》修訂為《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根據修訂以后的研究內容,以及加強東亞漢字文化圈的越南漢字比較研究,子課題組決定利用文獻材料首先編纂《東亞俗字典》。

    2)異體字文獻材料已經搜集、補充并完成數字化處理。已經確定俗字典編纂所用異體字理論,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字形剪切標準,以及字典編纂體例。

    3)《東亞俗字典》目前已初具規模。共收字1000個左右,字頭下列剪切實物俗字字形,并給出有例句出處、時間、材料編號,統一按時間排列,全書共計約 60萬字,擬于近年出版。

    4)越南漢喃銘文俗字典及數據庫正在建設之中。課題組成員分年代剪切越南漢喃銘文中的俗字形,每個字頭下附俗字形,俗字形下標注所出例句、年代及《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編號;越南漢喃銘文俗字數據庫同時在制作中。

    5)具體研究成果:

    首先,越南漢喃銘文漢字的研究。越南漢喃銘文是本課題研究越南漢字資源的主要材料,因其資料豐富與真實,貫穿了越南的漢字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圍繞越南漢喃銘文的主要成果有:何華珍《越南漢文俗字的整理與研究—兼論〈越南俗字大字典〉編撰》,劉正印《越南漢喃碑銘用字研究導論》,何華珍、王泉、劉正印、逯林威《越南漢喃碑銘文獻的文字學價值》,[越]丁克順《越南黎初朝代(1428-1527年)的碑文﹕新發現及其資料價值》,劉正印《越南后黎朝前期(1428-1527年)石刻文獻概略》,[越]阮金杧《越南中興黎朝(1533-1788年)碑刻文獻中新發現的避諱字研究》,王泉《越南陳朝以前漢喃銘文語言變異舉隅》,[越]陳氏秋紅《十七至十八世紀越南后神碑文字研究》,[越]阮珖勝《寶鼎篆書體在越南阮朝時期的發展》以及何華珍、劉正印《試論越南漢喃銘文中的漢越通用俗字》,從不同角度對越南漢喃銘文進行了研究。

    其次,專書俗字研究。針對越南專書或某一種材料中的俗字進行研究,成果主要有:陳楠楠《法藏嗣德版〈大南一統志〉俗字研究》,周亞軍《二十世紀初越南刻本俗字考察——以成泰十五年(1903年)嘉柳堂〈河南鄉試文選〉為例》,陳楠楠《法藏嗣德版〈大南一統志〉俗字初探》,何婧《越南瑤族民間古籍中的漢語俗字研究》,甄周亞《馮克寬使華漢詩寫本疑難俗字考釋》等。

    第三,為進行 “漢字文化圈視域下的越南俗字比較研究”,課題組對中國古代文獻、少數民族文獻以及傳教士文獻中的俗字進行了整理與研究,成果主要為:熊英姿《〈潮州歌冊〉簡俗字研究》、徐靜《〈元刊雜劇三十種〉俗字研究》、 吳函書《基于〈葡漢辭典〉〈華英字典〉的漢語俗字研究》,以上三篇均為何華珍指導的碩士論文。其他成果有金燁《日本上代金石文異體字研究》,何華珍《日本〈尚書〉抄本用字與日本現行簡化字比較》,許留夷《明清簡俗字與日本現行簡化字比較——以〈潮州歌冊卷〉俗字為例》,胡伊麗《新羅時期佛經寫本〈華嚴經〉俗字研究》,徐靜《〈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新興俗字》,何華珍、任文琪《漢字西傳文獻書目編年》 等,以及何華珍、逯林威《〈樸通事〉 字源流考》,針對個體漢字在東亞漢字圈的流變與傳播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上成果都為接下來的越南俗字比較研究打下了基礎。

    3. 子課題三: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負責人:韋樹關

    (1)課題申請原計劃

    1)2017年底,召開子課題成員相關會議,討論、制定本課題的寫作大綱和研究計劃。

    2)2018年,搜集小學類文獻,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對所有小學類文獻進行錄文;匯編、整理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

    3)2019年,纂成《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集成》,建成越南小學類文獻檢索數據庫,展開對越南小學類文獻的多維研究。發表或出版相關論著。

    (2)目前進展

    1)目前共搜集到小學類文獻25種,包括赴越南漢喃研究院復印、掃描的文件,以及從互聯網下載的公開文件。所獲紙質文本已經完成數字化處理。

    2)目前所獲得的所有小學類文獻,都已在word軟件進行錄文,并做了必要的版本校勘工作。

    3)研究計劃已將“《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集成》”以及“《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專題研究》”合并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并努力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導論。以此為依據,課題組已與越南漢喃研究院、中華書局達成合作意向,將出版《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具體情況參見“國際會議”條),以此匯編、整理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

    4)針對越南小學類文獻的具體研究成果,主要有:陳仲洋[越南]《中世紀越南漢字詞典的類型與特點》,丁克順[越南]《〈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版本及文字等問題研究》,呂明姮[越南]《從詞典論看越南中代辭書——以〈大南國語〉〈日用常談〉〈南方名物備考〉為中心》,杜氏碧選[越南]《以字典為編寫方式的越南中代漢字教科書以〈三千字解音〉和〈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為例》,陳氏降花[越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漢喃雙語辭典〈南方名物備考〉案例研究》,阮氏黎容[越南]《越南〈千字文〉字書兩種漢字字形考》,溫敏《越南漢喃雙語辭書研究價值初探—以〈指南玉音解義〉為中心》,李宇《越南漢字辭書〈字典節錄〉研究》,陳楠楠《〈三千字歷代文注〉初探》,何華珍、李宇、王泉《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導論》,溫敏《越南漢喃雙語辭書語匯的類型、特點及價值初探——以〈大南國語〉為中心》,李宇、何華珍《越南漢喃古籍《千字文解音》所見喃字研究》, [越]陳氏降花《〈南方名物備考〉中之注音與釋義方法研究》,黃瑩《〈南方名物備考〉相關問題與研究價值初探》,[越]陳德裕、但銳《〈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喃字整理與研究》,孫偉《〈南越洋合字匯〉初探》,蘇夢雪《越南古辭書〈村居便覽〉初探》,李宇《越南語漢越詞新義類析》等論文。

    4. 子課題四: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負責人:李運富

    (1)課題申請原計劃

    本子課題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越南漢籍字形表”的制作,第二階段為在字形數據庫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具體研究計劃如下:

    1)2017年底,召開子課題成員相關會議,討論、制定本子課題的寫作大綱和研究計劃。

    2)2018年,完成越南漢字史的斷代分期,搜集文獻材料及前人研究文獻, 啟動字形搜集工作。

    3)2019年,配合子課題(之二),完成“越南漢字文獻字形表”制作。

    4)2020年,在字形表的基礎上,扎實開展越南漢字史專題研究。

    (2)目前進展

    1)目前《東亞俗字典》已經基本編纂完成,《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正在編纂中,為本課題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礎。

    2)在俗字以及異體字材料基礎上,何華珍等撰著《俗字在域外的傳播研究》,主要對俗字在日本、朝鮮以及與越南等地的傳播做了梳理與對比研究,是本課題的主要階段性研究成果。該專著初步形成域外漢字研究的傳承與變異理論,這也是本課題研究越南漢字傳播的理論依據之一,即將越南漢字置于東亞漢字文化圈之內進行研究。

    3)李運富《漢字學新論》越南語版本已經出版,翻譯者為課題組成員阮俊強等,為本子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4)李運富主編《跨文化視野與漢字研究》,主要是民族地區漢字文獻整理,民族地區漢字使用歷史和現狀的描寫,民族地區漢字規范,接觸文字學及漢字對民族文化、民族文字的影響等。關注到了少數民族地區不同于漢語背景的漢字材料和漢字使用現象,是利用跨文化視野進行漢字研究的一種嘗試。越南主體民族為京族,在國內同樣存在。同時,越南的喃字與壯族的喃字頗有淵源,這些越南漢字資源的研究,也需要借助跨文化視野理論。

    5)具體的研究論文方面,主要有:劉正印《試論俗字在中國京族地區的發展及影響》、李宇《越南漢字和漢字詞專題研究》、何華珍《20世紀以降の中國文字學研究概要》、陳德裕《〈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喃字研究》、何婧《越南瑤族民間古籍中的漢語俗字研究》等,從不同角度對越南漢字的傳播與發展史進行了研究。

    從目前各子課題的研究進度來看,課題申請書所列2017-2019年研究計劃以及立項后所修訂過的研究計劃,已經基本完成。一小部分尚未完成的,在2019年底應能順利完成。研究進度整體而言達到了研究計劃預期。但是,在研究中也發現,課題組在設計研究計劃時低估了此課題在資料搜集方面的難度,低估了越南異體字字形表的規模以及研究的復雜性,這些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會更加突出,需要繼續加大人力、財力投入,并做好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真正實現課題申請之初衷。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 課題組已從越南漢喃研究院購買《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共22冊),另有8冊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目錄。

    2. 課題組赴越南漢喃研究院,復印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25種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和部分經部文獻。

    3. 課題組從互聯網下載越南漢喃文獻,其中主要是越南國家圖書館以及漢喃研究院公開的相關越南漢字資源文獻。

    4. 課題組已全面搜集《南風雜志》等重要的相關越南報刊雜志資料。

    5. 課題組赴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法國遠東亞洲檔案館、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法國海外殖民地檔案館(普羅旺斯)等藏書機構調查越南漢字資源的相關文獻。

    6. 課題組已全面搜集與課題相關的專著、工具書、論文等文獻資料。

    (二)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課題組將已經搜集到的所有漢字資源文獻進行掃描形成清晰的電子文檔,以方便貯存。越南漢字資源文獻數量龐雜,錄文后形成可供檢索的數據庫正在建設中。

    1. 課題組已經將越南漢喃銘文拓片資料完全統計,統計出拓片清晰、年代明確的碑刻銘文共9660通,其中涉及的碑刻編號遠多于9660通。依托越南漢喃銘文拓片資料,剪切清晰的俗字字形,編輯《越南漢喃銘文俗字典》。

    2. 課題組與越南漢喃研究院合作,對現存幾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并實際調查統計,從文字、音韻、詞書等視角,初步選定53種小學類文獻,共計9371頁,擬定出版《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

    3. 課題組根據現存幾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并結合越南國家圖書館所藏文獻,初步編纂出越南漢喃文獻刻本目錄,共統計出刻本文獻3300余種,其中明確時間的刻本文獻約900種,最早的刻本是1654年《般若菠蘿蜜多心經直說》。

    4. 越南漢喃文獻中的寫本資料數量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書時間需要詳細考訂,課題組已經初步核查相關寫本資料。

    5. 課題組已經對《南風雜志》中的用字、用詞等方面得內容進行解讀,初步形成了越南漢字詞研究的新方向。

    (二)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

    首席專家何華珍作為課題組代表主要參加了以下會議:

    1. 2017年度韓國中語中文學秋季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人文學的卓越性——中語中文學研究的新模式探索”,時間:2017年11月11日—11月12日,地點:延世大學為堂館,主辦單位:韓國中語中文學會聯合韓國9個相關學術團體和四個大學的孔子學院,何華珍做會議發言“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導論”。

    2. 東亞文明—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2017年11月17日-11月20日,地點:杭州圓正西溪賓館,何華珍做主題演講“東亞漢籍與國別俗字”。

    3. 第一屆華中大語言論壇,時間:2017年11月24日-11月27日,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宏嘉酒店,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華中科技大學《語言研究》編輯部。何華珍做大會報告“近現代中日漢字詞源流考述”。

    4.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文化圈古辭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地點:上海交通大學,何華珍會議發言“越南漢喃古辭書的整理與研究”。

    5.首屆跨文化漢字國際研討會“東亞碑刻漢字及文獻研究”,時間:2018年10月19日-10月22日,地點:鄭州,主辦單位: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文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語言文字研究所。何華珍做大會報告“越南漢喃碑銘文獻的文字學價值”。

    6. 全國第二屆近代漢字學術研討會,時間:2018年11月1日-11月4日,地點:浙江杭州,主辦單位:浙江財經大學,何華珍做會議發言“越南漢喃文獻中的特征俗字”,并且當選為中國文字學會近代漢字研究會副會長。

    7. 21世紀漢字漢語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2019年1月11日-13日,地點:湖南湘潭,主辦單位: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省漢語方言與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韓國全北大學BK21PLUS韓中文化“和而不同”研究創新人才培養事業團、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何華珍做會議發言“域外漢字研究與‘域外漢字學’的構建”。

    8. 東亞文化交涉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時間:2019年5月11—12日,地點: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主辦單位: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東亞文化交涉學會,何華珍做會議發言“合信《醫學五種》與漢譯西醫新詞”。

    (三)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圍繞課題建設,共召開了三次大規模的國際會議:

    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越南漢字資源整理及相關專題研究”開題報告會暨“漢字理論與漢字史專題研討會”

    2018年4月27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越南漢字資源整理及相關專題研究”開題報告會在鄭州大學舉行。清華大學黃德寬教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吳振武教授,《古漢語研究》蔣冀騁教授,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復旦大學劉釗教授,清華大學李守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王貴元教授,楊寶忠教授,越南漢喃研究院丁克順教授,校領導出席了論證會。4月28日,召開學術會議“漢字理論與漢字史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由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主辦,蔡永貴、陳雙新、陳偉武、陳英杰、(越)丁克順、鄧章應、郭洪義、黃德寬、何華珍、黃天樹、黃錫全、呂浩、李守奎、李運富、劉釗、林志強、王貴元、吳振武、張涌泉、鄭振峰(音序)等近二十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漢字文明研究中心的專兼職人員以及碩博士研究生。與會專家暢所欲言,討論范圍涉及文字學各個方面的理論問題,涵蓋古今文字各種材料的考辨,以及漢字發展史的研究方法和演變規律的探討等。

    2.首屆“跨文化漢字國際研討會: 東亞碑刻漢字及文獻研究”

    2018年10月19至22日,在鄭州市黃河迎賓館迎賓會堂召開首屆“跨文化漢字國際研討會: 東亞碑刻漢字及文獻研究”。來自越南、德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及科研、文博機構的共15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大會,其中境外學者近30人。會議主要圍繞東亞碑刻漢字文獻、東亞古辭書整理及數據庫建設、漢字闡釋、漢字哲學等多主題進行了多角度深入討論。大會組織召開了跨文化漢字研究國際聯盟籌建會議,部分與會專家學者代表各自單位審議討論了聯盟章程,并討論了具體合作項目等。何華珍教授以“新材料、新視野、新學問”為關鍵詞,對大會進行了學術總結。此次研討會得到了越南社科翰林院漢喃研究院、韓國慶星大學韓國漢字研究所漢字文明研究事業團、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中國文字博物館、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等國內外科研、文博機構的大力支持。在所收到100余篇論文中,選取其中與越南銘文碑刻漢字研究的相關文章29篇結集出版——《越南漢喃文獻與東亞漢字整理研究》。

    3.“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出版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9年4月25日,在鄭州市華智賓館召開,由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越南漢字資源整理及相關專題研究”(17ZDA308)課題組聯合主辦。來自越南漢喃研究院的阮俊強、丁克順教授、呂明姮教授、杜氏碧選博士等一行六人和中華書局編審、語言文字編輯室秦淑華主任及課題組首席專家何華珍教授、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何清、溫敏等共20余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會議聚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越南漢字資源整理及相關專題研究”子課題之三“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圍繞《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出版,主要有三個議題:

    第一個議題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書目選定”,由阮俊強主講,首先根據現存幾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調查,從文字、音韻、詞書等視角,初步選定53種小學類文獻,共計9371頁。其次,對每種小學類文獻的版本、體例、內容、館藏及出版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說明了選定書目需注意的事項。

    第二個議題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體例”,由何華珍教授主講。何教授立足越南漢字資源的大背景,參考學界相關代表性成果,對漢喃小學類文獻的版本問題、分類問題、校勘問題進行闡述,將整理體例大致歸納為三步:影印、校注、研究。

    第三個議題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合作出版”,由秦淑華主講,高度認同域外漢籍的材料價值,充分肯定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出版的學術意義,強調文獻影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體現中越合作研究的國際水準。同時,還對書目選定原則、文獻整理體例和內容校注提出了若干意見。此次會議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項目的順利進展,而且也是深化跨文化交流的具體舉措。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課題充分利用各類學術會議和本研究中心主辦的《漢字學微刊》《漢字漢語研究》,宣傳課題研究成果。目前,已出版3部會議論文集,展示本課題團隊研究成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課題組此前主要集中力量搜集、整理越南漢字資源材料,目前課題已進入研究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亟待加強。正如專家評審意見與論證意見所提出的,除了越南漢字資源文獻匯編以外,應將課題的重心置于研究之上。在接下來的課題研究中,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需要繼續加強。

    (一)加強課題研究的深度

    如果僅僅以目前中國文字學以及近代漢字學的研究范式,對越南漢字進行簡單分類或者源流考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域外漢字的研究價值,也不能深入挖掘越南漢字傳播對于東亞漢字文化圈的重要意義。課題研究十分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創新性的研究。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加強歷時斷代研究

    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有一千多年,若考慮到北屬時期,時間則更為悠久。面對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很有必要對越南漢字歷史進行歷時地斷代研究。關于越南漢字史的分期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因為越南漢字分期與朝代更替不相契合。而且具體到字形本身,越南漢字沒有像中國那樣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完備的字體發展史,越南漢字文獻常見的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體基本都屬于楷字字形的范疇,不具備獨立斷代的條件。相較于中國漢字發展史,越南漢字發展卻有著自己的特點, 即喃字與國語字的先后出現和使用,對于漢字的地位及應用具有影響。這一點對于研究越南漢字史而言不能忽略。分期斷代研究,不僅有利于弄清越南漢字發展史,而且對于漢字在越南的傳播史研究也是必要的。

    2. 突出共時比較研究

    越南在喃字產生以前,并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借助漢字記錄。這一點與日本、朝鮮等國家相同。研究越南漢字首先是漢字在越南的傳播研究。同時,漢字傳入越南以后,在悠久的使用過程中,受到越南語言、文化影響,相較于中國漢字的發展,越南漢字自然出現變異。此即本課題首席專家何華珍教授提出的“漢字傳承與變異”理論。越南漢字相較于中國漢字的傳承與變異,即越南漢字研究的價值之所在,也是本課題重要的研究內容。此項內容必須進行中、越漢字共時對比研究,而與越南漢字共時的中國漢字研究成果則是研究之基礎。但是,目前中國近代漢字,尤其是宋元以來俗字的研究成果不多,這需要本課題組自身能產出可以與越南漢字進行共時比較的資料與成果。

    此外,越南是東亞漢字文化圈的重要組成國家,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相較于漢字圈其它的日本、朝鮮等國家地區,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將越南漢字放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內進行比較研究,才能更好地發掘越南漢字的特點與價值。這就需要利用現有的日本、朝鮮、琉球等國家地區的漢字傳播與近代漢字研究的成果,或者本課題組自身產出能夠與越南漢字進行共時比較研究的資料與成果。

    3. 關注歷史文化語言背景方面的研究

    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不僅僅是漢字層面的問題,而是與越南漢字的使用生態,即漢字的社會使用及制約影響文字使用變化的媒介、傳播、政策、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前期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普遍認為,需要突破漢字的字形層面,甚至也要突破語言層面,深入到越南的漢字政策,以及諸如科舉、儒學、避諱、漢字教育、宗教、民俗等文化體制等方面,從越南整個漢字生態出發去研究漢字在越南的傳播。

    (二)拓展課題研究的廣度

    本課題申請之初,主要是聚焦于漢字層面,致力于在字形層面整理、研究越南的漢字資源。在整理、研究漢字的資源的過程中發現,如果僅僅局限于漢字層面,有些問題解決不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發掘越南漢字資源研究價值。課題組達成共識: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研究必須突破漢字層面,要與語言層面聯系起來進行研究。這就需要拓展課題研究的廣度,從而產生兩個新的研究內容,即喃字與漢字詞。

    1.喃字

    十世紀以后,越南人民為了更好的記錄越南語,在漢字的基礎上發明了喃字。之后喃字在越南文獻中使用越來越多。目前越南流傳下來的大多數文獻都是漢字、喃字共用,將越南漢字資源稱為漢喃資源未嘗不可。另一方面,喃字在漢字的基礎上,利用漢字的部件、結構以及構造規律陸續產生的。從廣義來看,喃字也是屬于漢字方塊字范疇之內。所謂的漢字資源理應包括這些漢喃共用的文獻。整理、研究越南的漢字資源,是無法繞開喃字的,喃字研究應是本課題研究的題中之義。喃字多是記錄越南語,研究喃字必須要懂得越南語,否則研究無法開展。

    2.漢字詞

    越南一開始沒有自己的文字,只得借用漢字記錄越南語,于是形成所謂的漢字詞。整理、研究越南的漢字資源,如果不在語言層面研究這些漢字詞,字形研究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不管是越南還是中國,始終沒有一部以漢喃文獻為語料的越南漢字詞辭典,漢字詞的研究并沒有得到重視,也說明越南的歷史文獻利用不夠。整理越南漢字資源,漢字詞應當成為研究內容之一。

    (三)改進措施

    為應對以上問題,接下來的研究主要應在以下五方面加大力量:

    1.編纂越南漢字資源歷時文獻目錄

    為了深入開展越南漢字資源的歷時斷代研究,有必要將目前課題組搜集到的所有資源進行歷時編年,每一種文獻、每一個字形盡量都要有清晰的時代坐標,研究中要時刻保持時間的觀念,區分字形最早出現與字形累積的具體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越南漢字的歷時研究,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史也要立足這些經過編年的歷時文獻。

    2. 強化中國近代漢字,尤其是宋元以來俗字的研究

    目前課題組已整理了越南碑刻、刻本、寫本俗字。要以這些越南材料為中心,選取中國同時代的、有對比研究價值的刻本、寫本以及碑刻漢字材料,這樣才能進行深入的共時比較研究。目前課題組整理了中國古代文獻如《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獻《潮州歌冊》等文獻。接下來還要整理更多的宋元以來,尤其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俗字文獻,為對比研究打下基礎。

    3.對歷史上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的日本、朝鮮、琉球等國家、地區的漢文文獻俗字進行整理研究

    除了與越南材料同時期的中國古代文獻以外,還要將研究視野擴展至整個東亞漢字文化圈。充分利用前人對日本、朝鮮、琉球等國家、地區的漢文文獻,如日本、朝鮮的碑刻、手寫本及刻印佛經等,尤其是漢字俗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果現有的研究成果不夠,則課題組需要自行研究,這樣則更有針對性。

    4. 招募、培養既懂越南語、喃字,又懂漢語、漢字的研究學者

    喃字是記錄越南語的,研究喃字必須要建立在懂越南語的基礎上,漢字詞研究亦是如此。拓展喃字與漢字詞的研究,必須培養課題組中相關中國成員學習越南語,同時招攬研究喃字的越南研究人員。其實,課題組圍繞喃字與漢字詞的研究早已開始,目前已經有一些成果,如[越]陳德裕《〈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喃字研究》,[越]黃芳梅《越南岱族喃字文獻中漢字字形類型研究——以漢喃研究院所藏〈漢王劉邦〉作品為例》,[越]呂明姮《越南喃字表意部分省略現象之考究》,鄧應烈《芻議漢喃字結構和發音類別》等。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

    5. 發揮首席專家在研究日本漢字詞方面的優勢

    本課題首席專家何華珍教授是研究日本漢字詞的專家,曾出版《日本漢字與漢字詞研究》一書,在漢字詞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與積累。課題組接下來的漢字詞研究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探討越南漢字詞與日本/朝鮮漢字詞的差異,然后進行比較研究。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1.何華珍著《俗字在域外的傳播研究》

    本書以漢字圈文獻為語料,進行中、朝-韓、日、越俗字的個性與關聯研究,旨在展示俗字在域外的傳承和變異,再現漢字文化對周邊國家的輻射和影響,同時從域外俗字反觀漢字變異,形成漢文化圈的整體俗字體系。本書提出了漢字文化圈的“國際俗字”、“國別俗字”以及“國別新字”的理論。通過研究發現,日、朝-韓、越現行俗字在漢唐典籍中90%都能找到原型。散佚于域外的漢語俗字,既可以補充大型漢語辭書之不足,亦可展示域外俗字的擴散規律。本書還重點關注了域外漢字圈現行簡俗字的歷時溯源,以及域外疑難俗字研究。綜合利用漢字圈成果,重新厘定源流變遷,審定俗字身份,探究漢字圈俗字流轉路徑,證明“一個俗字往往就是一部漢字文化交流史”的論斷,體現俗字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化石”功用。本書匯集俗字,梳理源流,其俗字匯編,庶可作為工具書利用。

    本書有三新:新材料,新視角,新學問。研究重視原始語料,立足學術前沿, 個案考證與宏觀比較相結合。從本研究可知,域外俗字語料極為豐富,分域搜集、整理日本、朝-韓、越南等俗字語料,提取俗字字樣,編撰《東亞俗字字典》,甚至構建域外字庫,那將是漢字文化圈的國際性重大工程。關于國別俗字問題。從傳承與變異視角,甄別通用俗字和地域俗字,這是漢字生態學的研究重要內容。說無難,說有亦難。從本研究可知,立足東亞整體用字歷史,爬梳用字的域外特性,這是漢字發展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于漢字域外傳播的理論問題,漢字傳播自有其發生、發展、受容、變容等規律所在;琳瑯滿目的域外俗字,是構成域外俗字學的客觀基礎,也是呈現域外漢字生態的基本要素。

    2.[越]阮俊強譯、李運富著《漢字學新論》

    該書為課題組成員阮俊強將同為課題組成員李運富的《漢字學新論》翻譯為越南語。《漢字學新論》在國內學界影響影響很大。本課題研究所用部分理論與觀點出自該書,翻譯為越南語,必定會使得該書與本課題影響擴大。

    3.李運富主編《跨文化視野與漢字研究》

    本書是首屆“民族地區使用漢字的歷史與現狀專題研討會”的論文集,內容主要是民族地區漢字文獻整理,民族地區漢字使用歷史和現狀的描寫,民族地區漢字規范,接觸文字學及漢字對民族文化、民族文字的影響等;也有西方文字和少數民族文字的研究,還有少量漢字本體的研究。漢字研究從專注傳世文獻,到倚重出土材料,再到兼顧域外資源,體現了研究視野的不斷拓展。少數民族地區也有不同于漢語背景的漢字材料和漢字使用現象,同樣值得重視。

    4.何華珍、[越]阮俊強主編《越南漢喃文獻與東亞漢字整理研究》

    該論文集主要收錄了“首屆跨文化漢字國際研討會”越南漢字及文獻組的會議論文,同時也收錄了課題組在本次會議或其他國際國內會議上交流的有關中、日、韓漢字整理研究的文章。立足東亞碑銘、刻本、寫本,聚焦越南文獻、文字、文化,突出域外漢籍資源的語言學考察,為東亞漢字整體研究提供參照。論文集中收錄課題組論文23篇,研究成果涉及越南漢喃碑銘、刻本、寫本文獻,對越南漢字資源進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

    (1)越南漢字文獻的調查及研究:何華珍、王泉、劉正印、逯林威《越南漢喃碑銘文獻的文字學價值》系統闡述越南碑銘文獻的十大研究價值,如越南文字變遷的價值、漢字構形研究的價值、漢語俗字研究的價值、越南漢字史研究的價值、東亞漢字比較研究的價值等等;[越]丁克順《越南黎初朝代(1428-1527年)的碑文﹕新發現及其資料價值》對實地田野調查新發現的黎初碑文進行介紹,并對其補充正史資料、佛教研究、文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價值進行探討;[越]阮金杧《越南中興黎朝(1533-1788年)碑刻文獻中新發現的避諱字研究》以漢喃研究院所藏的近20000通碑文拓片為研究對象,對黎初的避諱體例以及碑文拓片中的中興黎朝新的避諱形式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及研究;[越]陳氏秋紅《十七至十八世紀越南后神碑文字研究》以越南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后神碑為研究對象,對“后神”名稱以及后神碑中的喃字、俗字、異體字、避諱字等文字使用進行了研究;[越]阮珖勝《寶鼎篆書體在越南阮朝時期的發展》從越南漢字書體的角度,對越南阮朝時期較為常見的篆書變體“寶鼎篆”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認為其盛行于民間,主要用在橫批、書卷、對聯,在書法集文字學方面具有研究價值;劉正印《越南后黎朝前期(1428-1527年)石刻文獻概略》對后黎朝碑文進行了概述、王泉《越南陳朝以前漢喃銘文語言變異舉隅》從語言變異的角度對越南陳朝以前的碑文進行探討;[越]阮黃申、[越]阮俊強《越南與諸國的漢字筆談概論》對越南筆談文獻進行梳理與探討。

    (2)越南漢字異體字整理研究:周亞軍《二十世紀初越南刻本俗字考察——以成泰十五年(1903年)嘉柳堂<河南鄉試文選>為例》從俗字類型、傳承與變異、簡化俗字詳解等多個角度考察越南成泰十五年(1903年)嘉柳堂<河南鄉試文選>的刻本俗字使用現象。陳楠楠《法藏嗣德版<大南一統志>俗字初探》從異構與異寫的角度對抄本《大南一統志》中的俗字進行了探討。

    (3)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的研究:何華珍、李宇、王泉《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導論》對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對小學類文獻分類介紹,并提出七點越南小學類文獻專題研究的方向,如越南漢喃“字樣學”研究、越南音韻類文獻研究、越南雙語辭書類文獻研究等等,為越南漢喃小學類整理研究奠定研究基礎、指明研究的理論及方向;[越]陳氏降花《<南方名物備考>中之注音與釋義方法研究》、黃瑩《<南方名物備考>相關問題與研究價值初探》、孫偉《<南越洋合字匯>初探》、蘇夢雪《越南古辭書<村居便覽>初探》等文章分別對某一漢喃小學類文獻進行了多方面研究。

    (4)越南喃字與喃字文獻研究、越南漢字詞研究:[越]黃芳梅《越南岱族喃字文獻中漢字字形類型研究——以漢喃研究院所藏<漢王劉邦>作品為例》對岱族喃字和岱族喃字文獻保存情況進行了梳理,詳細探討研究了岱族喃字文獻《漢王劉邦》中的漢字字形的各種類型及其承擔的職能。[越]呂明姮《越南喃字表意部分省略現象之考究》對越南簡略喃字進行考察,分析并指出四十一個喃簡字的字樣來源。李宇《越南語漢越詞新義類析》主要從聯想生義、歧解生義、轉換生義、相因生義四個方面探討越南漢字詞滋生新義的機制。

    5.圍繞課題研究,指導研究生撰寫與課題相關論文

    [越]陳德裕《<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喃字研究》,[越]段氏青容《僑僧元韶禪師在越南弘法之研究》,[越]范氏慧《佛教禪宗術語漢譯越研究》,李宇《越南漢字和漢字詞專題研究》,陳楠楠《法藏嗣德版<大南一統志>俗字研究》,以上五篇碩士論文均是對越南漢字資源及相關專題進行的研究,內容涉及喃字與漢字的比較研究、越南漢字及漢字詞研究以及佛教禪宗文化在越南的傳播等多個方面。熊英姿《<潮州歌冊>簡俗字研究》、徐靜《<元刊雜劇三十種>俗字研究》,這兩篇碩士論文從中國宋元以來的文獻入手,研究俗字在宋元以來的演變,為中越俗字比較、乃至東亞俗字比較奠定基礎。吳函書《基于<葡漢辭典><華英字典>的漢語俗字研究》,角度新穎,從明清時期傳教士編寫的詞典探討西方傳教士對俗字的認識。這些碩士論文涉及內容豐富,均為以后的越南漢字資源及專題研究、東亞俗字比較研究等奠定了基礎。

    6.何華珍、逯林威《<樸通事> 字源流考》

    發表于《古漢語研究》2019年第3期。在東亞漢字文化圈背景下,考察了 字的歷史源流以及域外傳播情況,指出在判斷漢字的國別、漢字在域內文獻失載與否時,不僅要關注域外漢籍,更應該回到域內文獻中,域內文獻更重要。這篇文章對 字的源流考查,是研究東亞漢字之源流與傳播的標本。

    7.何華珍、劉正印《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現狀與思考》

    發表于《中國文字學報》第九輯,梳理了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現狀,揭示了越南漢字資源整理路徑和研究重點,是拓展中國文字研究的重要一環。

    8.何華珍、劉正印《試論越南漢喃銘文中的漢越通用俗字》

    發表于《吳玉章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集刊·第一輯》,文章以《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為語料,從時代用字和構字規律兩方面對越南漢喃銘文中的“漢越通用俗字”進行調查探究,揭示其在越南不同時代的傳承軌跡和使用情況,證明“漢越通用俗字”即“傳承俗字”。

    9.李宇、何華珍《越南漢喃古籍<千字文解音>所見喃字研究》

    發表于韓國核心期刊《漢字研究》2018年第3期。文章主要研究了越南古籍《千字文解音》中的喃字,將小學類文獻與喃字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10.溫敏《越南漢喃雙語辭書語匯的類型、特點及價值初探——以<大南國語>為中心》

    發表于韓國核心期刊《漢字研究》2019年第1期。文章對《大南國語》的語匯類型、特點及其價值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研究,指出《大南國語》作為雙語辭書體現了漢越雙語、雙文字的差異與融合,總結出雙語辭書記錄了漢語辭匯在越南的樣貌和越南對漢字辭匯的創造,具有詞典學、詞匯學、文字學等多重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11.劉正印《試論俗字在中國京族地區的發展及影響》

    發表于《跨文化視野與漢字研究》。主要以《中國京族喃字漢字對照手冊》提供的字料為對象,勾勒出俗字在中國京族地區的傳承與變異軌跡,探析了俗字對喃字在創制和使用過程中的影響。

    12.何華珍《二一世紀以降の中國文字學研究につぃての概要》(日文)

    發表于《日本語學》第37卷第2號。主要介紹、評述了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文字學研究的概況,為國際學界提供了中國文字學研究諸多信息。

    13.李運富、何余華《簡論跨文化漢字研究》

    發表于《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文章對“跨文化漢字研究”的含義進行了闡釋,認為跨文化漢字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跨文化漢字文本及漢字材料研究、跨文化漢字傳播研究、跨文化漢字比較研究、跨文化漢字的歷史研究。越南漢字整理研究,屬于跨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該文為東亞漢字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本課題下一步研究計劃,在穩步推進四個子課題研究的同時,由鄭州大學溫敏副教授/博士領銜,攜同王泉、陳德裕、李宇、江惠冰等有關團隊,在喃字研究與漢字詞研究方面拓展新方向,推出新成果。

    首先,按照課題申請時的計劃安排,穩步推進四個子課題的研究:

    1. 子課題一:越南漢字文獻調查與數據庫制作,負責人:劉玉珺

    (1)本子課題的資料搜集與目錄整理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主要是完善目錄以及建設數據庫,具體研究計劃如下:

    1)2019 年,查缺補漏,完善《越南漢喃銘文文獻目錄》;完成《越南紙本漢字文獻目錄》的編纂。

    2)2020年-2021年,根據各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建設越南漢字文獻目錄檢索數據庫、越南小學類文獻檢索數據庫、越南漢字異體字檢索數據庫、越南漢字詞檢索數據庫以及越南喃字檢索數據庫等。

    3)2022年,補充數據,查缺補漏,完成數據庫建設。

    (2)任務分工:

    劉玉珺,全面負責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與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工作; 負責完善《越南紙本漢字文獻目錄》。

    阮俊強(NGUY?N Tu?n C??ng)、杜氏碧選,繼續負責越南漢喃研究院紙本文獻與碑銘文獻的調查、搜集以及目錄制作。

    王泉、黃海清、逯林威,主要負責各個檢索數據庫的制作。

    (3)預期成果:

    本子課題下一階段的預期成果主要是《越南漢喃銘文文獻目錄》以及《越南紙本漢字文獻目錄》及建設越南漢字資源數據庫。數據庫主要有:

    1)越南漢字文獻目錄檢索數據庫

    2)越南小學類文獻檢索數據庫

    3)越南漢文異體字檢索數據庫

    4)越南漢字詞檢索數據庫以及越南喃字檢索數據庫

    2. 子課題之二:越南漢字異體字整理研究,負責人:何華珍

    (1)研究計劃:

    1)2019年,初步完成《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編寫。

    2)2020年,在《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及越南漢文異體字檢索數據庫基礎上,展開異體字的綜合研究,并陸續發表文章。

    3)2021年,撰著《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

    4)2022年,查缺補漏,完稿結題。

    (2)任務分工:

    何華珍負責調查研究工作方案的制定與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工作;整體負責《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的編纂和異體字專題研究工作。其他成員分工如下:

    丁克順、 劉正印繼續匯集異體字樣及用例,編纂“越南漢字碑銘字形表”, 同時也是“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 主要成員。(配合子課題四)

    黃瑩、蘇夢雪、周亞軍、繼續負責編纂“越南紙本漢字文獻異體字字形表”,匯集異體字用例,為“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主要成員。(配合子課題四)

    金燁、胡伊麗負責東亞漢字文化圈背景下的越南、日本、韓國異體字比較研究。

    (3)研究目標及預期成果

    研究目標:

    1)全面調查越南漢籍異體字形的基本情況,從斷代、載體、字體等視角進行量化考察。

    2)探究越南漢字異體字的類型、特點,從共時歷時等視角研究越南漢籍字形源流,揭示傳承變異規律。

    3)從東亞背景考察域外漢字圈異體字的共性和個性,揭示通用異體字與國別異體字的關聯和類隔,判別中外同形字的偶合及不同內涵,從漢字圈的廣闊視域探求域外異體字的傳播規律,創新漢字傳播理論水準。

    預期成果:

    1) 編纂《越南漢文異體字大字典》;

    2) 撰著《越南漢字異體字研究》;

    3) 發表、出版相關論文、專著。

    3. 子課題之三: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整理研究,負責人:韋樹關

    (1)研究計劃:

    1)2019 年,繼續與越南漢喃研究院與中華書局協商出版《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進一步確定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書目、整理體例、出版形式與計劃等相關問題。

    2)2020-2021年,整理《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努力撰寫高水平的研究導論;建設越南小學類文獻全文檢索數據庫。

    3)2021-2022年,圍繞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撰寫論文。

    (2)任務分工:

    韋樹關負責調查研究工作方案的制定與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工作。

    溫敏負責雙語辭書的整理研究,特別是漢字詞、喃字的整理研究。

    呂明姮負責漢字教學、漢字規范類辭書的研究。

    邊田鋼負責音韻類辭書以及文獻中音韻學知識的相關研究。

    李宇負責字典類文獻的研究。

    黃瑩負責訓詁類文獻的研究。

    李宇、陳楠楠負責越南小學類文獻的錄文。

    (3)研究目標與預期成果

    研究目標:

    本子課題的預期目標是將存世的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進行全面整理,匯編成包含解題、錄文、校異、影印等內容的《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并建成資源共享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對越南的漢字辭書、雙語辭書、漢字音訓、漢字規范、漢字教學進行分門別類的專題研究,并從東亞視角揭示其價值和意義。

    預期成果:

    1)整理出版《越南漢喃小學類文獻選刊》;

    2)發表或出版相關論著、期刊論文

    4. 子課題之四:漢字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研究,負責人:李運富

    (1)研究計劃:

    1)2019 年,配合子課題之二,完成《越南漢文異體字字形表》的制作。

    2)2020 年,在字形表的基礎上,扎實開展越南漢字史專題研究。

    3)2021年,繼續進行越南漢字生態、職用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形成書稿。

    4)2022 年,修改補充,完善書稿。

    (2)任務分工:

    李運富,負責本子課題工作方案的制定與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等工作, 以及整體把握越南漢字史研究。

    葉少飛負責越南漢字的斷代研究, 梁茂華主要負責越南漢字史的通代研究。

    劉志強主要負責漢字變遷機制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劉秋瑞負責越南古文字整理研究。

    劉正印負責越南漢字職用研究。

    周亞軍與蘇夢雪,配合子課題二完成《越南漢文異體字字形表》的制作。

    (2)研究目標和預期成果

    研究目標:

    全面呈現越南歷代漢字使用概貌,揭示漢字在越南傳播的現象和規律,梳理越南漢字變化和變異的軌跡,在東亞比較的大背景下,體現越南漢字傳播的個性、 特質及其研究價值,從通史層面研究漢字傳播國別史,填補學界空缺。

    預期成果:專著《越南漢字史研究》(含專題研究)

    其次,除以上原有的子課題研究內容以外,擬延伸增加兩個與課題密切相關的研究內容,即“越南喃字研究”與“越南漢字詞研究”。

    5. 越南喃字研究(溫敏、陳德裕等)

    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南面邊疆,并一直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漢字在越南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成為越南封建時期各朝代的官方文字。但漢字畢竟是外來文字,它與越南口語相脫節,難以滿足越南人流暢表達思想感情的要求。若要解決此問題則應尋覓另一種更適合越南人的文字。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喃字應越南人表達和交流需求而產生,是越南人以漢字為構字材料而創造的文字。本課題以越南漢字資源為研究對象,越南的大多數漢字資源或多或少都含有喃字,因此喃字研究是繞不過去的。

    (1)主要問題及重點研究內容

    1)喃字的定義與產生時間研究

    關于喃字產生的年代尚無定論,各持己見,主要有幾個觀點:

    第一,喃字出現于雄王時期(即周秦以前),以范輝虎《我們越南從哪個時代認識漢字》 為代表,他認為雄王時期的題號、封冊道一直保留原名,從此喃字就出現了。

    第二,喃字出現于公元一世紀西漢末東漢初為萌芽時期,八世紀形成。越南學者阮文素認為公元八世紀前,漢字零星地傳入到越南,越南文人很可能受到漢人用漢字注音釋義其他語言這一方法的啟發,也借用同音或近音的漢字來記錄越南語的“國音”。如出現于八世紀“布蓋大王”的“布蓋”一詞,如只用漢字本意的話卻無法理解其意義,在古越南語中,“布蓋”釋為“父母”。

    第三,喃字出現于士燮時期(187年-226年),以楚狂、陳文玾、阮董之為代表 。據越南最古老的漢喃字典《指南玉音解義》,因傳播學術的需求,士燮制造喃字教導越人學漢字。據景興年號第二十二年(1761年)刻板印刷版的題跋中寫道:“至于士王之時移車就國四十余年大行教化解義南俗以通章句集成國語詩歌以識號名韻作指南品匯上下二卷”。越史記載:“士王習魯國之風流,學問博洽,謙虛下士,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治國四十年,境內無事。”這里認為士燮在越地辦學校,講授經典,著書立說,必然會遇到漢字漢語無法完全表達越南語的情況,故結合越南語語音特點,以六書造字法創造出喃字以記錄越南語。從此以后,至李陳時期終于形成了一種獨特文字系統。

    第四,八、九世紀時期漢越音形成之后喃字才出現,以阮才謹、黎文貫、陶維英、法國學者馬伯樂(H.Maspero)、伯希等人為代表。這種觀點以《大越史記全書》所記錄關于韓詮作國音詩的資料就認為喃字在韓詮時出現與《護城山石碑》作為最早的證據。 H.Maspero 認為:“從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初年,喃字文學已有所發展。可能是為了記錄當時的文學,人們就創造派生于漢字的表音文字——喃字。”

    第五,越南考古界發現刻于1173年的《奉圣夫人黎氏墓志》,碑上有“婆感(名感的婦人),頭亭(村社議事亭頭),舉午(大門、門戶),?滝(江邊,碼頭)八個喃字。永富省安朗縣的《報恩禪寺碑記》上有四十一個喃字(包括重復出現),此塊墓碑目前是越南考古發現最早的喃字文字材料之一,故有學者認為喃字該產生于公元十三世紀李朝時期。

    喃字產生時代各有所見,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也是本課題的重要研究對象。利用本課題所搜集的越南漢喃銘文,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確定喃字的定義以及產生的機制,在此基礎上根據可靠的越南漢喃銘文,確定喃字最早產生的時代。

    2)喃字的發展史研究

    根據前人的研究,越南學者陶維英將喃字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李、陳時期,以《報恩禪寺碑記》,《居塵樂道》,《得趣林泉成道歌》等文獻中的喃字作為考察對象,該時候的喃字數量特別少,士燮為了教化本地人,將會想方設法以漢字注越音,碰到假借漢字無法表達和記錄越南語的固有詞時,只能用會意和形聲造字法造出新字,在越南早期的漢字典籍也偶爾會出現零星喃字,如《大越史記全書》里所提及的“布蓋大王”,《奉圣夫人黎氏墓志》,碑上有“婆感(名感的婦人),頭亭(村社議事亭頭)等;《報恩禪寺碑記》目前是越南考古發現最早的喃字文字材料之一,碑上有四十一個喃字(包括重復出現),其中有十六個假借字、六個自造形聲字:會(h?i)、禪(thi?n)、 (b?i)、幡(ph??n)、酒(d?u)、同(??ng)、塘(???ng)、卓翕(h?p)、山(s?n)、?(chài)、土而(nhe)、?(o?n)、尚(th?ng)、豸(ch?y)、滯(?ái)、咸(hàm)、皂(t?o)、來(lai)、炎(viêm)、越(vi?t)、穩(?n)、拋(pháo);《居塵樂道》全文1688個字,其中有1363個假借字,占75%;325個形聲字,占25%;《得趣林泉成道歌》全文366字,其中有291假借字,占80,87%;70個形聲字,占19,13%;從歷史文獻來看,這一段喃字數量尚少,從文字職能來看,這個時期的喃字主要用于記錄越南語的人名、地名、俚語或給漢文、碑刻作注,從造字法來看,主要運用假借法,形聲法也漸漸萌芽。

    第二,后黎朝初期,以阮廌的《國音詩集》,僧人香真法性的《指南玉音解義》論述喃字的演變階段;喃字在這個階段不斷發展和鞏固,許多喃文作品屢屢問世。據陶維英統計,以阮廌的《國音詩集》的前十首詩歌共有507個喃字(不包括重復字),其中假借字為381個,占76%;形聲字為121個,占23%;會意字為5個,占1%;《指南玉音解義》被視為目前最古老的漢喃字典,其中序文云:“夫自古圣人,立傍說義,以正言名,使其中國易明,外夷猶或。至于士王之時,移車就國四十余年,大行教化,解義南俗,以通章句,集成國語詩歌,以識名號,韻作《指南品匯》上下二卷,學者難詳。茲宿禪謹嚴香玉,音其字,解其義,手寫秩成,可謂明明覽詳之要,使其讀者走韻連聲 。可見這個階段喃字發展趨勢為:假借字音義皆同減少,歪讀法、省略字增多;喃字走向簡化趨勢,如?(?êm,夜晚)?店;?(con,孩子)?昆等。

    第三,后黎朝末年至阮朝時期,以阮輝似的《花箋記》,嗣德時代的《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大南國史演歌》等文獻考察喃字的演變特征。這一階段喃字使用頻率達到繁盛的高峰,喃字體系也得到完整,喃字表義準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形聲字也因此增多,如典(??n,來到)??,美(m?,開)??等字例。眾多較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陸續問世,此外這一階段喃字還被廣泛用于撰寫鄉約,字典佛典、史籍等方面。

    此外中國學者譚志詞鑒于喃字的發展、演變劃分為十三世紀以前的萌芽時期,與上述“布蓋大王”,《奉圣夫人黎氏墓志》碑上出現零星喃字時期相同;十三至十四世紀末的形成時期,通過《報恩禪寺碑記》,《居塵樂道》,《得趣林泉成道歌》等喃字文學作品體現著喃字已經形成了一種記錄越南語言的成熟的文字體系;十五至十八世紀上半葉的鞏固發展期,與上述后黎朝初期,以阮廌的《國音詩集》,僧人香真法性的《指南玉音解義》為代表相同;十八世紀中期至十九世紀上半葉的繁榮期,與上述后黎朝末年至阮朝時期,以阮輝似的《花箋記》,嗣德時代的《嗣德圣制字學解義歌》,《大南國史演歌》等文獻為代表相同;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初的衰落和消亡期五大歷史階段。進入十九世紀中葉以后,越南逐步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殖民統治者致力于文字改革,漢文與喃文漸漸離開歷史舞臺,以拉丁字體取代漢字、喃字。

    喃字的產生與發展有其自身的需要與規律,關于越南喃字發展史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實物材料,即立足于漢字資源。其次要盡量多的獲取喃字材料,搜集喃字字形。以往關于喃字發展史的研究往往側重于史實,而忽略了喃字本身。本子課題的研究重心即立足于豐富的、斷代的喃字字形基礎上,討論喃字發展史。

    3)喃字構成與結構研究

    喃字是在漢字基礎上產生的,其結構與漢字的結構有相似性。關于喃字結構的研究很多。聞宥《論喃字之組織及其與漢字之關涉》將喃字分為三類:表意字、表音字及半表意半表音字;并就若干方面對喃字與漢字進行了簡單的對比研究。1948年,王鋒《從漢字系到漢字系文字》的第二章第二節已對喃字的構字法做了進一步介紹,對喃字形體構造做了更為詳細的分類,將喃字大致分為四大類:假借漢字、仿造字、漢字省略字、漢字變體字。其中進一步對假借漢字和仿造字進行了細分。臺灣光復文化財團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科學論叢》第一輯有陳荊和的《“喃字”之形態及產生年代》一文。陳氏運用歷史文獻材料,在分析前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指出,喃字應產生于越南李朝。文章的另一個重點是分析論述喃字的構詞形態及其音韻變化規律。陳氏的觀點引起了學界的關注。1998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漢字型文字的綜合觀察》。作者從宏觀的視角考察了漢字在中國周邊地區和國家的傳播軌跡,指出與其他漢字型文字一樣,喃字也是漢字的影響下“乳孽仿造”的文字。北京藍天出版社出版了《東方研究(百年校慶論文集)》,載有馬克承《越南的喃字》一文。

    近幾年,出現了許多對喃字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并取了一定的成果。趙麗明《從越南版〈三字經〉初深喃字體系用字》一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喃字啟蒙讀物《三字經》中的喃字結構,為我們對這類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碩士、博士論文專門研究喃字的如:鄭州大學施緯國撰寫了《喃字與越南文化》碩士學位論文,就喃字的起源、結構和性質,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研究;1993年,施氏又在《現代外語》第二期發表《從越南古代醫著看喃字的特點》,作者從越南醫著指出了喃字構形,越語音變等方面的特點;南京師范大學留學生華玉山的《漢越音與喃字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其中第六節對喃字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廣西師范大學留學生陳春清心《漢字與喃字造字法之比較》碩士學位論文,重點探討了漢字與喃字構字法的異同和特點;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姜運喜《喃字會意字造字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喃字會意字造字法;臺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阮進立《漢字與喃字形體結構比較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就漢字與喃字的形態結構進行專題研究等。

    國外學者也為喃字研究做出很大的貢獻,如:法國學者A.Chéon《喃字講義》;H.Cadiere《漢字、喃字、國語字等越南使用的三種文字》;H.Maspero《越南語語音史——聲母研究》;P.Schneider《喃字詞匯史》;日本學者Kenji Tomita《喃字——越南民族文字的起源和構造》;Y.Takenchi《喃字字典》等。

    雖然很多學者致力于喃字分類研究,研究的成果也相當可觀,喃字分類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喃字應該分為幾類?假借字和俗字是否包括在內?對喃字進行定量研究等。再說,喃字大多數為形聲字,一個喃字的產生時代不相同,其聲符表示造字時的讀音,反應當時當地的語音面貌。另外,若將喃字的字音與聲符相比較,會發現一些音變現象。很多學者都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從喃字入手研究語音,證明古越南語存在復輔音聲母,前喉塞音現象,但缺乏全面的整理以及語音學、音韻學、歷史語言學的知識,所以許多學者只指出喃字的一些特殊語音的痕跡,不成系統。總而言之,喃字研究重描寫而缺乏假設、分析、論證,主要停留在專書研究,文字學方面的成績突出而語音學方面有待提高。以上這些問題均需要立足越南漢喃資源進行深入研究。

    總之,喃字在越南古代文字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朝鮮的諺文、日本的假名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它們均被用來記錄、表達本民族固有語言和詞匯。此外,中國南方與越族關系密切的壯、瑤、苗等少數民族,也使用漢字或漢字的構字部件,結合本民族的語言創造出類似于喃字的方塊文字。此外,就越南喃字而言,除了京族喃字之外,尚有岱族喃字等類型。因此,喃字在越南文字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喃字的構字形態及其演變和發展史,不但可以了解漢字和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而且還助于進一步了解當時越南語語音(復輔音的存在,上古音的殘留等),造字規律的發展脈絡,以及中越兩國在歷史、語音、文字等方面的密切關系。

    (2)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立足于越南漢字實物材料,主要是有年代的漢喃銘文,以及斷代清楚的紙本文獻。銘文一定要辨偽,并區分出重刻銘文,之前關于喃字產生時間,就因為銘文的重刻問題而產生頗多爭議。

    其次,立足于喃字字形本身,不管是喃字的定義與結構,還是喃字發展史,都要立足于豐富的喃字字形基礎上,以字形為依據,將文獻字形與史實聯系起來,滿足二重證據法,得出可靠結論。

    第三,喃字研究的同時,時刻關照漢字。喃字是在漢字基礎上產生的,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研究喃字,是離不開漢字的,尤其是那些漢字、喃字同形字,還有借用喃字等。這些喃字的研究都要立足于漢字基礎上。

    第四,要在語言層面上進行喃字的研究。喃字是在越南語的基礎上產生的,研究喃字必須要懂越南語,不僅要在字形層面,還要在語言的層面對喃字進行研究。

    2)研究方法

    第一,定量統計法。在漢字資源材料的整理搜集的過程中,將詳細搜集、整理、統計材料中的所有喃字。并在此基礎上對每個字進行窮盡性地歸類,統計出各類情況所占的比例。

    第二,分析法。本課題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用會意、假借和形聲構字法則對喃字結構進行分析研究。從語言與文字的關系深入討論喃字的起源、形體、體系、發展、音義、性質,以及漢字漢越音讀音、喃字越南語讀音與越南語的對應情況。除此之外,本文還運用音韻學知識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第三,比較法。本課題將采用歷時比較把此書所反應的語音系統與現代越南語進行比較,目的是找出二者相同和不同之處。主要側重于不同之處。通過對這些差異的分析可知曉當時順華方音的特殊之處并對語言演變規律做出一定的解釋和探討。

    (3)研究計劃

    1)2019年,在所搜集的漢字資源材料中,窮盡性的找出喃字,進行分類,并建設越南喃字檢索數據庫。

    2)2020年,結合前人研究,利用數據庫進行定量統計,對喃字的產生、發展以及結構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撰寫論文。

    3)2021年,撰寫專著《基于越南小學類文獻的喃字研究》(暫擬)。

    4)2022年,完善論文與專著,準備結題。

    (4)研究目標與預期成果

    1)預期目標

    第一,確定喃字的定義以及喃字最早出現的年代;

    第二,從字形與語言層面分析喃字結構;

    第三,梳理越南喃字的發展史。

    2)預期成果

    數據庫:越南喃字檢索數據庫

    專著(陳德裕博士論文):《基于越南小學類文獻的喃字研究》(暫擬)

    6. 越南漢字詞研究(溫敏、王泉、李宇等)

    中越語言接觸的歷史悠久,越南漢字詞存在的事實已有相當長的歷史。關于越南漢字詞,國內外學界使用的術語不盡相同,如“漢越詞”、“借漢詞”、“漢源詞”、“越語借漢詞”、“漢語借詞”,還有“漢越語關系詞”等等。何華珍認為“所謂漢字詞,是指一切用漢字記寫的詞,而不管其讀音如何。它包括中國漢字詞、日本漢字詞、韓國漢字詞”。當然,也應該包括越南漢字詞。

    越南漢字詞存在的事實已經被學界認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漢字詞在越南語中占非常大的比重,是越南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維英于1932年出版的《漢越詞詞典》,是越南第一部漢越詞詞典。其后諸多學者以此為依據,對漢越詞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越南學者多以越南語進行論述,由于語言的障礙不易被學界利用。

    王力《漢越語研究》(1948)認為漢越語是一種語言現象,將漢越語分為 “漢越語”、“古漢越語”和“漢語越化”,是學界研究“漢越詞”的奠基之作,為學者們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潘文閣、阮才謹、阮善甲、阮文康等越南學者都對漢越詞有所關注,成果也大多以越南語呈現,鮮有相關漢語著述,學界利用不太便利。之后,羅文青《越南語雙音節漢越詞特點研究——與漢語比較》(2011)、羅啟華《語言的親情——越南語漢源成分探析》(2013)、阮越雄《越南語漢源詞研究史》(2014)、咸蔓雪《漢語越南語關系語素歷史層次分析》(2016)、羅文青《當代越南語漢字詞匯使用現狀研究》(2018)等都對越南的漢字詞進行了不同角度地研究。研究論文如林明華《漢越詞初探》(1986)、阮江靈,亓華《重新認識漢語借詞在越南語中的地位和作用》(2001)、舒雅麗、阮福祿《略論雙音節漢越詞與漢語雙音節詞的異同》(2003)、武金英《漢越詞研究》(2016)、阮玉協《越南陳朝禪宗三書研究——以文獻、文字、詞匯為中心》(2013)等也進行了相關研究。

    祁廣謀《越南語漢越詞詞典》(2017)是國內第一部漢越詞詞典,也是第一部給出漢語標記的越漢詞典,內容注重實用性與學術性相結合,是學界漢越詞研究的一次較為全面的總結,有利于中國人學越語和越南人學習漢語,也是研究越南漢字詞最為可信的工具書之一。其他中越語言工具書還有《漢越詞典》(1994)、《新越漢詞典》(2011)、《新漢越詞典》(2013)等。

    綜上所述,對于漢字詞在越南歷史文獻中的真實情況學界還未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以越南歷史上遺存下來的古籍文獻研究漢字詞是目前學術界研究的薄弱環節,有待加強。此外關于越南漢字詞的語言現象,學界也鮮有涉及。

    (1)主要問題及重點研究內容

    1)確定漢字詞的定義與范圍

    雖然漢字詞研究不少,但各家對于漢字詞的定義和范圍多少些有些不同,比如漢字詞與漢越詞,漢字詞與漢越語的區別等。只有明確了漢字詞的定義與范圍,才能有的放矢,研究才有針對性。

    2)漢字詞的分類

    古代越南以漢字為正式的通用文字,而文章范式以典范的文言為規范,因此越南的漢字詞非常豐富。對漢字詞進行分類研究十分有必要。漢字詞很大一部分是中國古代的漢語詞匯,沒有多少區別,這部分詞匯一般成為借用詞。除了借用詞以外,還有大量的自創詞。自創詞是在借用詞基礎上,為了適應越南語言文化特點,越南人民自創的漢字詞,這一部分是課題研究之重點。自創詞與借用詞之下又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成很多類別,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內容之一。

    3)建設越南漢字詞標注語料庫

    首先,從越南漢字資源文獻中,盡可能多的搜集漢字詞。其次,在漢喃銘文、小學類文獻、或者寫本刻本獻錄文中,對其中的漢字詞進行分類別標注,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檢索標注語料庫。

    4)編纂《越南漢字詞大辭典(初稿)》

    東亞漢字文化圈內,日本、韓國都有自己的漢字詞辭典。越南擁有豐富的漢文文獻,但至今越南仍未有一部漢字詞的大辭典。因此,本課題以越南漢字詞標注語料庫為基礎,編纂一部《越南漢字詞大辭典(初稿)》。

    5)越南自創漢字詞的研究

    在確定了越南漢字詞定義、分類,并建設了越南漢字詞標注語料庫的基礎上,重點對越南自創的越南漢字詞進行研究。通過對中、越漢字詞匯的比較研究,分析越南自創漢字詞的分類、產生原因以及發展的特點與價值。

    (2)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立足文獻。詞匯研究也要立足于越南漢字資源材料基礎上,重點利用越南漢喃銘文文獻、小學類文獻等。

    第二,比較研究。越南漢字詞的研究,離不開中國漢字詞匯。越南漢字詞的價值,也需要經過對比才能挖掘出來。

    第三,挖掘特點和價值。以文獻為基礎,通過比較研究,盡量挖掘越南漢字詞的特點與研究價值。

    第四,編纂一部《越南漢字詞大辭典(初稿)》,彌補越南至今未有漢字詞大辭典的空白。

    2)研究方法

    第一,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越南漢字文獻年代距今較遠,版本紛雜,內容分散,且以多種形式呈現。借鑒他人研究成果,對越南漢字文獻進行梳理,采取全面閱讀和調查文獻的方法,收集字樣,采集圖樣,運用電子計算器手段制作成可供檢索的數據庫,對收集的字樣和采集的圖樣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二,共時描寫與歷時比較相結合。共時描寫主要研究越南漢字和漢字詞的變異現象,歷時比較主要是指以中越漢字和漢字詞現象比較研究。共時研究與歷時研究相互交叉,互補論證,進而闡發越南漢字和漢字詞的特點及規律。

    第三,描寫與解釋相結合。蔣紹愚曾多次強調:“‘描寫’是基礎,不把語言事實及其演變過程描寫清楚,就談不上科學的研究。但局限于‘描寫’是不夠的,深入的研究應該透過現象揭示本質,要在‘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解釋’,即說明語言演變的動因、機制以及所產生的影響,總結語言演變的規律。” 越南漢字和漢字詞各類現象內容復雜,需要系統的描寫其特點,解釋其理據,對其中的漢字和漢字詞問題進行考察,探求深層次的動因,挖掘中越語言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第四,文獻調查與辭書比較相結合。越南漢喃古籍文獻資源尚未有可供全文檢索的可靠數據庫以供使用,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進而利用字典辭書調查是目前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的切實可行的辦法。此外還應利用中國古典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求證,如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語料庫(CCL)、瀚堂典藏古籍數據庫、國學大師等,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文獻數據還原漢字和漢字詞的使用情況,將中越漢字和漢字詞互相比較。

    (3)研究計劃

    1)2019-2020年,建設越南漢字詞標注語料庫;

    2)2021-2022年,以越南漢字詞標注語料庫為基礎,編纂《越南漢字詞大辭典》。

    (4)研究目標與預期成果

    1)研究目標

    第一,總結越南漢字詞的特點,挖掘越南漢字詞的研究價值。

    第二,分析越南漢字詞與中國同時期漢字詞的聯系與區別,搞清楚越南自創漢字詞的來源與特點。

    第三,編纂《越南漢字詞大辭典(初稿)》,展現越南漢字詞的整體面貌,為后續的漢字詞研究打下基礎。

    2)預期成果

    數據庫:越南漢字詞檢索數據庫

    辭典:《越南漢字詞大辭典(初稿)》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色婷婷噜噜久久国产精品12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