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情報學學科建設與情報工作未來發展路徑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4:5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項目批準后,在專家的建議下,項目由原來的5個子項目增加到9個子項目,并獲得批準。項目內容和子項目擴大了近一倍,研究內容不僅擴充了也保證了項目向縱深發展,項目的研究目標也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召開了大小規模的會議30余次(其中百人以上的學術會議3次),項目成果豐碩,發表80多篇論文,并正在策劃完成我國第一套情報學學術叢書。項目總體執行及進展情況簡述如下:

    (1)項目重視協調管理

    在項目開題論證和子課題規劃階段,項目組組織情報學界專家開展了多次研討,在黃長著教授和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馬費成教授等專家多次指導下,經情報學界專家的反復論證,最終達成一致,根據項目性質和縱深發展的需要,將子課題數量由五個擴充為九個,并報請批準。這樣的擴充豐富了項目研究內容,相應地,項目組成員也增加到涵蓋40余所不同類型高校和情報研究所的130余人。

    因子課題數量較多,為避免各子課題研究內容交叉重復,項目組召開了多次項目協調研討會,對項目研究內容進行統籌管理,以使各子課題成為一個邏輯銜接、邊界清晰的有機整體。

    (2)項目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7月中旬,項目共發表論文86篇,其中,中文論文71篇,占比82.56%,累計字數86.81萬,總頁數614頁;英文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15篇,占比17.44%,累計字數5.39萬,總頁數119頁。86篇論文共含239張圖、218個表,這些論文中,本學科權威期刊論文(《情報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共計16篇,占比18.60%。項目自立項以來的20個月左右時間中,平均每月發文4篇以上;這些論文僅在發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被引便達到48次(含SCI被引2次),項目首席專家2018年5月發表在《情報學報》上的論文至今被引高達8次。論文作者來源豐富,既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北京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地方院校和研究院所,也包括國防科技大學、江蘇警官學院、軍事科學院等軍事類院校和研究院所,這確保了項目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軍用與民用相補充。此外,論文作者中含有大量的博、碩士研究生,這些學生將有望成為項目研究延續的后備隊伍。

    項目正在謀劃項目最終成果的出版,這是我國情報學界第一次完整出版情報學術叢書的計劃,《叢書》將涉及情報學理論、技術、方法、情報教育、人才培養以及情報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預計出版《叢書》12卷本,大綱初稿已經完成,已召開過一次大綱初稿專家論證會,邀請了國內十數名情報學與情報實踐專家蒞臨指導,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議,目前大綱正在修改完善中,將在8月份對書稿的寫作要求、書間協調、統一規范論證會。這套叢書的總字數預計可達300萬字以上。

    此外,項目調研了國內外情報學教學體系課程,調研了社會對數據科學人才的需求情況,并與情報學課程體系進行對比分析,這些數據資料為情報學教育的變革提供了客觀依據。

    上述項目研究成果中,基本上涵蓋了項目研究內容所涉及的所有主題,主要包括:情報學學科建設、情報工作、情報學理論與方法、情報學教育、國外情報學發展等。在情報學學科建設方面,以往平行發展的軍事情報學、安全情報學、公安情報學和科技與社科情報學在這里匯集,探討學科建設大計,為后續的軍民情報學融合奠定了基礎。此外,情報學學科建設研究還力圖從大數據環境中謀求新的生長點;在情報工作方面, 一方面將情報工程學思想落地實踐,從“生產”的視角研究了情報產品產出的流程和方法;另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大情報觀,從“國家”這個層面研究情報工作的功能與管理。此外,情報3.0、大數據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等發展環境下情報工作的開拓、創新引起項目研究關注;在情報學理論與方法方面,引文分析法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文本挖掘相結合,將引用行為分析和學術評價向精細化推進。而在理論研究中,研究成果從研究范式和理論內核這樣的本質性問題出發探索情報學理論問題;在情報學教育方面,回應情報學作為應用型學科的屬性,從社會對情報人才的調研出發,探討情報學課程體系的變革;在國外情報學發展研究方面,集中于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情報大國的情報管理體制研究,以期從中獲得借鑒。

    (3)項目號召力、凝聚力不斷加強

    項目組執筆撰寫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南京共識》,這一共識在情報學界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許多情報學期刊均對此進行了報道,許多情報學學術會議都提及《共識》。此外,項目組組織召開了首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論壇》大型情報學交流研討會,這一研討會已發展成為中國情報學與情報工作學術年會,目前已連續舉辦兩屆。今年11月將召開第三屆會議。另外,本項目在部分情報學期刊上設立了重大項目研究專欄,眾多研究成果公開發表,使得這一項目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不斷加強,面向轉型發展的情報學科學共同體正在形成。

    (4)按經費使用已超

    項目運行一年多來,總共使用經費103萬元左右,其中下撥經費尚剩余21萬元左右,有68萬余元費用來自項目組成員個人其他項目結余費用,借用的其他項目費用支出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論文版面費(由于本項目不能支付版面費,而情報學期刊均須支付版面費,目前已發表了80多篇文章,版面費大約17萬余元左右);學術會議費(23萬余元,包括會議費用和會議支付的專家費)以及差旅費(16萬余元因為項目成員眾多,參加會議和調研次數多,項目原計劃的差旅費指標已用完,故借用了其他項目經費),設備費4萬元左右,勞務費6.5萬元左右,資料費1.5萬元左右。

    綜上,目前項目研究超額、高質量地完成預期研究計劃,這有賴于各子課題分工協作。在統籌管理下,以服從整體安排為原則,各子課題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各子課題研究熱情持續高漲,由各子課題相關成員作為導師的學位論文、作為主編的期刊中無不滲透著本項目的研究內容。各子課題積極在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上做主旨發言,提升了項目影響力,例如,蘇新寧教授在多個會議上作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未來發展、情報學學科建設發展方向的報告;周曉英教授受邀在多個會議上做了情報學研究范式的學術報告;章成志教授也就文本挖掘等情報學方法在多個場合進行了學術報告,章成志教授還組織團隊連續兩次參加計算語言學領域自動文檔摘要測評比賽,并獲得優異成績。

    另外,在項目研究啟發下,各子課題成功申請了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一項是重點項目),對項目的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和聚焦。特別是,各子課題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例如,國防科技大學高金虎教授團隊在安全情報領域發表了16篇論文,占比18.60%,拓展了情報學科問題域;南京理工大學章成志教授團隊在情報學方法方面發表了23篇論文,占比26.74%,在情報學方法創新中已形成較大影響力;北京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的吳晨生研究員團隊在情報工作方面發表了12篇論文,占比13.95%,為發展新時代情報工作提供了方略和路徑。同時,每個子課題至少出版一本專著,目前每個子課題的專著大綱已經完成。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在數據調研方面,為指導情報學課程設計,對招聘網站中數據科學相關工作崗位公告進行抓取,共獲得經人工標注 10534 條公告數據,構建了基于預訓練字嵌入的 BI-LSTM-CRF 神經網絡的技能素養實體自動抽取模型,利用最優模型在 11508 條招聘公告中進行實體自動抽取,分析抽取結果,并圍繞數據科學技能素養要求為情報學課程發展提出了適當建議。

    面向國內的主要招聘網站,通過設定與數據科學相關的關鍵詞,抓取 29460篇職位招聘公告,并在人工標注 11 000 篇數據科學招聘公告實體的基礎上,構建中國數據科學招聘語料庫。基于該語料庫,通過測試條件隨機場和深度學習的相關模型,構建面向數據科學招聘公告的實體自動抽取模型,并搭建相應的平臺,更進一步地基于復雜網絡對相關的實體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在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方面,2017—2019年連續組織了三次大型的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論壇,分別在南京大學(兩次)、武漢大學召開,與會人數超過三百人,黃長著教授、馬費成教授等專家均在大會上進行了重要發言。

    不僅如此,為統籌項目研究,項目組內部也組織了50人以上參與的會議3次;為叢書撰寫,項目組召集了10余位叢書主編在南京、北京(兩次)、張家界(利用吉首大學的圖書情報學高峰論壇會議)等地召開會議4次;各子課題為推進各自項目研究,面向子課題內部成員召開了20余次研討會。總共近30次的項目組內部研討會,實現了項目的統籌管理、細化分工、責任到人,確保了項目的高質量高效率的研究。

    此外,項目組成員多人次參加全國情報學博士論文、“華山情報論壇”和“BIRNDL 2018國際研討會”等國內外高級別學術會議,部分成員在會議上多次主旨發言,擴大了項目影響力。另外,項目組還邀請了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丁穎教授(武漢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特聘教授)作為項目客座研究員,并派遣一名博士生(主要從事本項目研究)前往美國接受丁穎教授聯合指導。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項目組成員積極在各種學術會議上針對研究成果進行學術匯報,例如,項目首席專家在國內多個高級別會議上受邀做主旨報告;情報學歷史研究子課題在6個國內外會議上對情報學研究范式問題進行了學術匯報;情報學理論、方法、技術研究子課題在5個國內會議上對情報學研究方法進行了學術匯報。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進措施

    部分資料獲取困難。為確保項目研究不會因此受到消極影響,一方面通過建立多種非正式交流方式(如微信群、研討會等)開展無以計數的學術探討,以汲取規律性和原理性知識;另一方面,項目研究在聯合相關領域參與成員進行情報資料獲取時,抽象出情報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策略。

    經費缺口較為突出。這一項目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中國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的轉型發展,為此,匯集了40余所高校的130余人參與到項目研究中,這為項目總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這樣大規模的研究團隊會因學術活動的頻繁,研究經費的開支增加,目前項目使用經費已經超支,再加之后續將會出版《情報學學術叢書》,這使得項目經費出現了較明顯的缺口。因此,項目組欲申請經費追加,以確保項目研究的可持續深入開展。

    (2)研究心得

    情報學是一門年輕的應用型學科,充滿著活力。因此,研究中我們深有體會:

    一是研究空間巨大,需要探索的問題十分豐富,這也使整個研究團隊熱情持續高漲、凝聚力不斷增強。同時我們也深知責任之重大,我們組織這樣一個龐大的研究隊伍開展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情報學學科的成熟發展。事實證明,我們所組織的研究團隊在知識結構、理論素養、實踐經驗等方面相互補充,確保了本項目研究的高質量推進。

    二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情報學研究開始泛化,情報工作開始走向偏差和失衡,至今近30年,在這期間,情報學研究的意識與思維、研究范式、研究對象和方法、情報學教育等方面均已凝固,破除這樣的研究現狀,面臨著固有研究帶來的重重阻礙,需要破與立的科學精神和高度的理論素養。近兩年來,受本項目研究影響,情報學界以“情報”命名的論文數量明顯增多、討論情報學學科建設和情報工作轉型的成果數量也顯著增多,我們引領了情報學和情報工作的轉型發展探索,初具規模的情報學科學共同體已經形成。

    三是作為重大項目,我們深知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情報學要想逐漸走向成熟,在理論體系上必須有重大的突破,而理論體系的建立又必須解決兩個重大問題:哲學基礎和方法論。80-90年代期間,我國情報學研究十分重視理論研究,這些成果的理論價值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啟示作用。遺憾的是,90年代中期后,理論研究開始淡化,這些基礎性理論問題研究沒有得到繼承和發揚,而是產生了斷裂,情報學開始轉向信息技術研究,這使得至今情報學基礎理論仍十分薄弱。80-90年代,情報學的理論研究非常重視哲學層面的統領作用,以及老三論、新三論等橫斷性學科的方法論意義,這也為本研究的理論突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但是,我們的研究需要在以往理論探索基礎上,根據發展環境的變化圍繞范式轉換,進一步探索理論變革和創新,這是我們后續研究的重點。

    (3)意見建議

    如前所述,我們的研究規模十分龐大,學術活動十分繁榮,這是這一項目性質和縱深發展的需要。但所帶來的問題是經費壓力較大,我們希望能夠獲得經費追加,以確保超額完成項目預期目標。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一)學科建設類代表性成果

    (1)蘇新寧.大數據時代情報學學科崛起之思考[J].情報學報,2018,37(05):451-459.

    文章從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背景分析出發,解析了人們對情報學發展中的一些困惑,提出了情報學學科崛起的幾點思考:構建軍民融合的大情報觀下情報學,培養國家安全與發展需求的“耳目尖兵參謀引領”式情報人才,實現情報學教學體系變革和培養模式創新,揚長避短專注情報技術的研究,以“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指導,促進情報學與情報工作融合發展。該文既有基本理論問題的分析,又為情報學科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情報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該文發表不到一年時間被他引8次。

    (2)高金虎. 作為一門學科的國家安全情報學[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42(01):1-9.

    文章詳細分析了國內外安全情報學的形成與發展,梳理了國家安全情報學的主要研究議題。作者認為,應該厘清國家安全情報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邊界,對國家安全情報學的相關成果進行學理化提升,吸納更多的地方學者參與國家安全情報學的研究,融合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

    (3)周曉英,陳燕方.中國情報學研究范式的沖突與思考[J].公安學研究,2019,2(02):27-44,123.

    文章梳理了2017年前后情報學發展的大事件,對歷史上情報與信息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中國情報學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面向決策服務的情報范式和面向社會服務的信息范式兩大研究范式,兩大范式各有特點,在新時代需要融合與攜手發展。2017 年是情報學發展的轉折點,其學科發展動態標志著中國情報學開始從粗放式發展走向精細化發展的道路,情報學開始厘清概念之間的交融關系、明確學科基本體系構成、構筑不同研究范式的基本框架,融合更多關聯學科的學術資源。該文從范式角度,厘清了中國情報學的發展特色,以及今后需要研究的放下,為軍民情報學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情報學方法類成果

    (1)章成志,丁睿祎,王玉琢.基于學術論文全文內容的算法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力研究[J].情報學報,2018,37(12):1175-1187.

    文章利用學術論文全文內容,對算法的使用行為進行分析,從而考察算法的影響力。文章以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為例,收集整理全國計算語言學會議(CCL)1993—2016年收錄的學術論文全文數據,從使用頻次、使用位置、使用年代以及使用動機等四個方面全面考察十大經典數據挖掘算法在該領域的使用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算法的影響力進行評估。實驗結果顯示,十大算法的使用行為存在明顯差異,且SVM算法影響力最高,CART與Apriori算法影響力較低。該研究可為基于數據驅動的相關研究者,尤其是為初學者在算法選擇時提供參考。

    (2)王東波,高瑞卿,葉文豪,周鑫,朱丹浩.不同特征下的學術文本結構功能自動識別研究[J].情報學報,2018,37(10):997-1008.

    文章以學術文本的不同結構功能為研究對象,以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SIST)上發表的1579篇論文為數據集,進行雙向長短時記憶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和條件隨機場三種模型上的預實驗,并對比實驗結果的性能,最終確定利用條件隨機場模型做進一步探究。利用條件隨機場模型,文章將學術文本結構功能識別問題轉化為對句子單元的序列標注問題,尋找最優識別模型并探究不同特征對結構功能識別的影響,最終獲得開放測試的調和平均值為92.88%的結構整體識別效果。實驗結果表明,章節標題中詞匯信息和章節內容的特征詞匯信息對學術文本的功能結構識別起到巨大作用,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結構的長度特征則干擾條件隨機場方法的性能。

    (三)情報工作類代表性成果

    (1)馬海群,孫瑞英. 大數據時代國家情報工作生態演替趨勢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18(06):1-7

    文章回顧了大數據時代國家情報工作的不和諧現象,分析了國家情報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解析了國家情報工作必然從不和諧走向和諧的生態演替趨勢。研究指出,從促進國家情報工作生態演替的動力機制和舉措視角來看,國家情報工作系統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演化的過程,整體上看總是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軌跡和趨勢。研究認為,促進國家情報工作系統和諧演替,必須沿著“技術”與“制度”,從技術創新視角和制度創新視角制定相應的措施。

    (2)陳成鑫,曾慶華,李麗華. 大數據環境下公安情報工作的創新發展路徑[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42(01):10-15.

    文章首先闡述了公安情報工作現狀和面臨挑戰、創新發展的背景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公安情報工作的創新發展視角:向“數據”要“戰斗力”,運用系統論、整體論思想,有效整合當前人員、系統、數據等內容。提出了公安情報工作的創新發展路徑:樹立大數據理念,構建公安大情報平臺,優化公安情報工作全流程。

    (3)劉如,張惠娜,杜麗萍,李夢輝,吳晨生.基于情報3.0工作思路的自動簡報系統設計與實現[J].情報學報,2018,37(02):172-182

    文章通過設計基于情報3.0工作思路的自動簡報系統框架,構建了自動簡報的管理系統、定義了自動簡報模型ABM,描述了自動生成的路徑,并通過科技文獻簡報實例研究,總結出了情報3.0工作思路下,自動簡報的服務范式。

    (四)組織撰寫并發布《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南京共識》

    2017 年 10 月 29 日,首屆 “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論壇” 在南京大學召開。在會議研討過程中,通過凝聚專家智慧,會后有首席專家執筆,并采取通訊交流修改通過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南京共識》。《南京共識》涵蓋五大內容:(1)重新定位情報學科的發展目標;(2)重新認識情報工作的性質和作用;(3)重新設計情報學課程體系;(4)重新認識理論、技術、方法的重要性;(5)重新認識情報的能力。《南京共識》發布后,業界學者紛紛撰文表示,《南京共識》中建設大情報學的觀念,即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安全的需要出發,將科技情報、社科情報、軍事情報、安全情報等連為一體,形成大情報科學,促進各情報領域的相互融合與相互支持,實現軍民情報學的融合”,為情報學理論體系建設開辟了新的思路,新的發展空間;為未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的發展繪制了新的藍圖,使我們看到了情報學學科大展宏圖的愿景。

    (五)開創“情報學與情報工作學術年會”

    在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和中國社科情報學會的支持下,項目組具體承辦啟動了首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論壇”,開創了情報學與情報工作年會機制,這一年會至今已舉辦兩屆,在情報學界和業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情報事業的發展。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學術叢書撰寫與出版(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

    完成《叢書》12卷本的專著撰寫、初稿論證、修改稿的定稿。同時,繼續項目尚未深入到的研究內容,撰寫論文50篇以上。

    (2)情報學學科與人才培養體系構建(2019年8月-2019年12月)

    在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視角下,系統梳理新時代下的情報學學科,審慎定位情報學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構畫具有中國特色的情報學學科框架和未來發展道路。進而,指導情報學人才培養,探索高端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最終,構建全面、立體、貫穿情報元素的情報學教育體系。

    (3)組織“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展論壇”兩次會議(2019年11月,2020年11月)

    繼續組織中國情報學發展論壇,提高項目研究影響力,為中國情報學和情報事業發展提供匯智平臺。

    (4)各子課題整合、撰寫總報告并申請結項(2021年1月-2021年10月)

    將各子課題的研究進行統一整合,并召開各自課題組學術會議,并就課題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充分吸收和改進建議。在改進的基礎上,撰寫課題總報告,并于2021年10月提請結項。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影院|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国产精品2018|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四虎精品8848hh|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