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西域文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0:5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全西域文的整理與研究,旨在全面收集整理歷代西域文,年代跨度從上古三代迄清末。文章收錄取廣義散文概念,包括奏議詔令類、書說類、箴銘類、頌贊類、論辯類、序跋類、碑志類、雜記類、傳狀類、贈序類、哀祭類、辭賦類等。即全西域文整理研究,最廣泛的包容了各類文體。內容涉及文學、歷史、軍事、政治、宗教、地理等各種主題。文章文字類別,以漢文為主體,也包括西域各歷史階段不同區域使用過的民族語言文字文章。所以該項目工程量大難度大,是一項系統工程。項目于2018年3月26日正式開題。四個子課題是:子課題一《三代至唐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子課題二《宋遼金元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子課題三《明清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子課題四《西域民族文字文整理與研究》。開題時鑒于明清西域文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復、文獻分散形式繁雜等因素,將明清西域文分為子部和史部分人負責,又因奏牘公文量大且整理難度也大,獨立設置任務塊,明清部分切分為三大任務塊;碑銘文有獨特性質,設一任務塊由專人負責;民族文字文因各文字文相對獨立,突厥語族文、藏語文文、蒙古語托特文文又分設三個任務塊,分別由專人負責。共設置9大任務塊。后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又有小調整:即明清史部文與子部文的整理研究兩塊合并,清代蒙古文托忒文文獻的整理研究調入下一步工作計劃。所以任務進展情況按7個任務塊匯報。即:子課題一《三代至唐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子課題二《宋遼金元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子課題三《明清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奏牘公文整理研究、西域碑銘文、突厥語族文字西域文、藏語文西域文七個部分。課題組按照開題時制定的“任務分塊責任制”有序展開工作,任務目標明確,分工明確。進展情況如下:

    1、子課題一:《三代至唐西域文整理與研究》進程

    子課題一由李世忠教授負責,課題組工作進展:

    ①完成對隋唐五代文獻中所涉及西域文的搜檢與錄入,已搜集輯錄文章七百余篇,約40萬字。對這些文獻已開展版本?薄㈩}記撰寫、作者生平考辨等工作。

    ②隋代以前西域文,初步收集作了篇章目錄,文字錄入工作有待進行。

    ③對散見于國內外所藏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中的西域文進行了全面考察收集,輯錄出《法藏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中西域文目錄4000余條、《英藏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中西域文目錄700余條、《俄藏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中西域文目錄1100余條,加上國內多處收藏的《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中的西域文,已輯出目錄6000余條。下一步對對這些文獻(寫本影印件)逐一進行篩選、甄別,將篇幅較完整有價值的篇章進行文字轉錄。

    2、子課題二 :《宋遼金元西域文整理與研究》進程

    子課題由楊亮教授負責,課題組工作進展:

    ①對元代作家現存別集、選集及《全元文》總集進行了系統搜索,甄別篩選,已經作出元代西域文目錄,輯錄元代西域文679篇,約25-30萬字。西域籍作者28位348篇,非西域籍作者近百位的331篇,對所錄元代西域文進行分類,得出序跋類文章114篇,雜記類文章121篇,碑志類文章108篇,詔令類文章54篇,奏議類文章59篇,辭賦類68篇,贈序類34篇,箴銘類45篇,傳狀類22篇,頌贊類30篇,書說類15篇,論辯類6篇,哀祭類8篇。

    ②對域外文獻韓國整理的文集中進行考察,新增西域文五篇。相關域外文獻的整理還在進一步地拓展中。

    ③對西域文作家進行分類考察研究,以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分為前后期,前期西域籍作者多為歸附蒙古的色目人,所作西域文多為政務性文字,中后期西域籍作家漢化修養增進,出現了文學家族,文章體類繁多。

    ④對遼代文獻《遼文存》《遼代石刻文編》《遼藏》等進行了梳扒搜索,對宋遼金西夏文獻下一步展開收錄。

    3、子課題三:《明清西域文整理與研究》進程

    子課題三由鄭亮教授負責(其中史部文由李江杰教授負責),明清西域文整理:基本完成《清代詩文集匯編》《清文!贰缎》綁佚S輿地叢鈔本》《定庵文集》《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匯編》《歷代賦匯》《清實錄》《邊疆史地文獻?西北邊疆》《中國地方志集成?新疆卷》《中國邊疆史志集成·新疆史志》《中國西北文獻叢書·正編》《中國西北文獻叢書·二編》《西域碑銘錄》集部、史部、碑傳等文獻篇目的梳理,梳理篇目近千篇,影印文字轉錄約90萬字。涉及以下方面內容:

    (1)明朝自內地出使西域文人、以及內地人所作記載西域途中行跡或描寫西域地域風情的文章。如陳誠《西域番國志》,馬文升《興復哈密國王記》,許進《平番始末》等著作中的文章,傅安《西游勝覽》又名《使遠傳》,在一些地方志記錄《西域土地人物略》等。還有的明代文人雖沒到過西域,但與他人詩文往來,如王直《西域行程記》序 ,楊士奇,沈德符,謝肇淛等所著中寫西域的文章。

    (2)清朝對天山南北統治時期的西域文。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統一天山南北,乾隆二十七年(1762)設立伊犁將軍府,迎來了西域文發展的鼎盛期。以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各地領隊大臣、參贊大臣等,形成官僚作者群,他們創作了大量的奏議、書說、頌贊類文章,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等官員的奏議、書信、序跋等。

    (3)嘉道以來的公務文。嘉道以降,清廷面臨內憂外患,處在邊疆的西域更是風雨飄搖,在此局勢下,處理內務、應對外番的政論、政務散文明顯增多,其中的涉外公文更具有獨特的文獻價值。光緒十年新疆建省,全面實行府縣制,取消札薩克制、伯克制,政令傳達更加順暢,在此情況下,各級政府公務交錯、公文往來,各類奏章批復、書札信函、電報文告等上傳下達,使此類文章數量大增。各級公務文書,尤其是涉外公文、低級政府公文部分自然成為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4)流寓西域的普通文士的西域文。除一些著名文人外,流寓西域的普通文人創作的一些作品并未編輯刊印,散落在各地方志、譜牒的作品較多。根據以上情況,曾入幕、流放、游歷西域的普通文士的作品也成為重點搜羅的對象。

    4、奏牘文獻整理與研究進展

    奏牘等文獻是清代西域文中數量繁多,極有價值的文獻,有待系統整理。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已轉錄影印手稿(刻。180余萬,2000余篇。前后參與此項工作的研究生與本科生20余人。其中《戶部陜西司奏章》(約30萬字)李世忠教授已初步點校完成。

    5、西域碑銘文整理研究進展

    歷代西域碑銘文有自身特點,整理研究由楊向奎負責。西域石刻碑志銘文除近年出土發現之新材料外,主要收錄于有清一代之地方文獻中,又以地方志為代表,收錄最廣。以方志書目為單位,對書中所載之石刻碑文罔弗綜錄。其順序大致為省志、州志、府志、縣志、鎮廳志,現已完成對《西域圖志》《新疆圖志》《西域水道記》《欽定新疆識略》等總志之全部錄文、標點和校注異文工作。區域志文獻中,以《三州輯略》收錄碑文做多,共計二十三通,另外對《伊江匯覽》《新疆回部紀略》《哈密志》《回疆通志》等書中收錄的石刻碑文汰復去重,錄文工作業已完成,其有明顯易得之異文,隨見隨札,補缺拾遺,毋使有漏。

    散見于各期刊論文中之單獨篇什,從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等數據庫中檢索錄入,其中對文章校勘錯訛者,悉以納入,另俟再考。浙江大學墓志庫中收錄新疆出土墓表一百余篇,其中絕大部分已經被收入到侯燦、吳美琳編著的《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巴蜀書社出版,2003年)一書中,本著專書不收的原則,只對此書做一目錄索引。隨著文字學、石刻文字辨認和出土碑志校注等研究的不斷深入,《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一書中存在問題的錄文已經具備了修訂的基礎,有錄文錯誤及釋義可商者,將整篇收錄,并于文后?、注釋文字。共收三百余篇。目前已完成標點、錄文與初步?蔽迦f余字。

    6、子課題四《西域民族文字文整理與研究》突厥語文字西域文研究進展

    吾斯曼江教授負責的突厥語族文字文章部分,考察搜集國內外回鶻文文獻、察合臺文文獻,輯出突厥語族文字西域文篇目2000余條。

    7、子課題四《西域民族文字文整理與研究》藏語文字西域文研究進展

    扎西才讓教授負責的藏語言文字文章部分,從《英藏藏文敦煌吐魯番文獻》中輯出西域文篇目330條;《法藏藏文敦煌吐魯番文獻》中輯出西域文篇目2567條。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研數據整理運用及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子課題一:(1)系統查閱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董誥等編《全唐文》及后來問世的《補遺》《拾遺》《補編》、文苑英華》所收唐代西域文。(2)系統查閱關西域的史料文獻《二十四史西域史料輯注》《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匯編》《清三通與續通考新疆資料輯錄》等叢書,(3)系統查閱了《上博藏敦煌吐魯番文獻》(全2冊),《上圖藏敦煌吐魯番文獻》(全4冊),《法藏敦煌西域文獻》(全34冊),《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全20冊),《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全8冊),《俄藏敦煌文獻》(全17冊),《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天藝藏敦煌文獻》(全7冊),《北大圖書館藏敦煌文獻》(全2冊),《甘肅藏敦煌文獻》(全6卷),輯錄西域文目錄總計800余條。

    子課題二:宋、遼、西夏、元四朝文獻分別收集考察如下:(1)宋人專題類漢文文獻。主要保存在宋人編寫的《宋大詔令集》、《宋朝諸臣奏議》、《太平治跡統類》、《宋朝事實類苑》、《東都事略》、《隆平集》、《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等歷史文獻中,這批專題文獻中有反映宋夏關系的詔令、奏議,還有以記西夏歷史沿革為主要內容的專史。詔令、奏議為研究宋人對夏態度及其御夏措施的一手材料。其主要內容為總結御夏謀略的宋人著漢文西夏專書文獻。著者皆為戰斗在御夏前線的將官,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總結出種種御夏方略,以供宋朝統治者參考采納。景泰撰《邊臣要略》和《平戎策》、薛向撰《邊陲利害》和《陜西建明》、郭申錫撰《邊鄙守御策》、趙瑜撰《安邊致勝策》、韓縝撰《元豐清野備敵》、任顓撰《治戎精要》等,這些都屬于總結御夏謀略的文獻。(2)遼代文章有關西域者多為從史籍中所輯錄奏議、封贈類文,如郭藥師《偽為夏元昊歸款表》、蕭惠《請不納元昊降奏》、遼興宗《將伐夏遣使告宋書》、遼道宗《遣蕭德崇等為夏人議和使宋國書》等。耶律大石1132年于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坦境內)建立西遼政權后,歷時近八十年年,勢力主要在今新疆及中亞地區,現存的西遼漢文文獻中展現了契丹族西遷過程中的史實,如耶律大石《示西域十八部王諭》,《遣回鶻王假道西征書》,《改元與百官詔》、《東征誓眾文》等。金后期與蒙古政權交往時期,故金源地區文士在蒙古政權統治下與蒙古人、色目人有交往活動,所作應酬文章涉及西域內容增多,元好問等皆留下相關作品。(3)現存西夏文多為后世所輯錄,篇幅規模雖不大,但仍具有重要的價值。一是記錄了西夏社會歷史文化的真實情況,由于多數文章輯自史部文獻,所以這些作品本身就是歷史文獻,如西夏諸帝所下各類公文,為當時歷史細節的展現,從某種意義上說,西夏文即西夏史的重要部分。二顯示了西夏文學創作的水平,現存《西南都統遺盧秉書》為一篇請求休戰文,而文辭規整,情理兼茂,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并重。(4)元代西域文獻收集整理,考察可知元代西域籍作者有四十多人,別集蒲壽宬《心泉學詩稿》、馬祖!妒锵壬募贰倪d《近思齋逸稿》、乃賢《金臺集》、丁鶴年《丁鶴年集》、余闕《青陽先生文集》、薩都剌《雁門集》,唐兀崇喜《述善集》、金哈剌《南游寓興集》。(5)元非西域籍作者考察了,考察耶律楚材《西游錄》,《玄風慶會錄》記載丘處機在西域與成吉思汗問答情形,李志!堕L春真人西游記》記丘處機應詔赴西域面見成吉思汗始末,劉郁《西使記》記載忽必烈初期旭烈西征路程及見聞。又如潘昂霄、梁寅、柯九思等人分別作《河源志》、《河源記》、《河源志序》記載至元十七年都實、闊闊出等在西域地區探索黃河源的史實。其二:為西域作家著述所作序跋,如“西戎貴種” 薛昂夫《薛昂夫詩集》(一名《九皋詩集》)已佚,今存有劉將孫、王德淵、趙孟頫等人所作序文,知其詩歌成就頗高,“激越慷慨,流麗閑婉,或累世為儒者所不及”,可見其華化之深。同樣的有程鉅夫、鄧文原、蒲道源為貫云石文集所作《跋酸齋詩文》、《翰林侍讀學士貫公文集序》、《題月山道人卷后》;程文、陳基、傅若金、宋褧、蘇天爵為孟昉《擬古文》所作序跋;王禮為伯顏子中作《伯顏子中詩集序》等。其三:與西域作者應酬送贈唱和文字,元代多民族士人圈的形成,使元文的主題和對象也隨之豐富多樣。如雍古人馬祖常元中期以文名于世,與當時名流交往密切,往來倡和頻繁,同時文士如虞集、袁桷、黃溍等集中多有與之相關文章留存;又如元末葛邏祿人廼賢,工于詩文,遍游天下,結交當世名公,劉仁本、危素、朱右、烏斯道、余闕、黃溍、貢師泰、揭傒斯、張以寧等人皆有題跋送贈文章,對于考察元代西域人華化及文學活動、士人網絡等都有重要價值。其四:為西域貴胄所作傳記資料,包含各類碑銘及冊封制文等,這也是元文中涉及西域最多的部分,對于考察元史、民族邊疆史、西域族群變遷有著重要意義。如阿里海涯家族系列文獻資料,有姚燧《湖廣行省左丞相神道碑》、王構《丞相阿里海涯贈謚制》、袁桷《光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阿里海涯追封太師郡王制》、黃溍《追封江陵王制》、歐陽玄《江陵王新廟碑》(以上為阿里海涯作)、《元故翰林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貫公神道碑》(為貫云石作)、陳櫟《送榷茶提奉貫公子素》(為阿思蘭海涯作)、《貫南山字序》(為貫南山作),形成了阿里海牙家族五代連貫的文獻記載,勾勒出其家族由色目開國元勛至逐漸華化的過程;同樣的還有畏兀兒人廉希憲家族、高昌偰氏家族、雍古歹人趙世延家族、雍古人馬祖常家族等,均有諸多漢文史料文獻留存。其五:西域部族起源、變遷及宗教變化歷程。如閻復《駙馬高唐忠獻王碑銘》、劉敏中《駙馬趙王先德碑》為西域汪古部后裔、忽必烈駙馬闊里吉思而作,詳細記載了其家世及功績,對于研究汪古部族變遷和元代也里可溫教徒群體有重要意義;姚燧《皇元高昌忠惠王神道碑銘》虞集《高昌王神道碑》記載了畏兀兒人買閭家族演變歷史;《高昌王世勛碑》記載了畏兀兒族起源演變過程,這些文章交織勾勒出元代西域高昌人的族群變化歷史,及在元代從歸附至華化的軌跡。許有壬所作《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記載了西域阿兒渾部族人歸順蒙古隨軍西征以及后人動遷后定居河南的事跡。(6)翻檢了與西域文獻有涉及者有《中國西北文獻叢書》、《中國方志叢書》、《中國地方志集成》、《回族文獻叢刊》、《回族典藏全書》、《清真大典》、《石刻史料新編》、《遼金元石刻史料匯編》等,其余又如《蒙古學金石文編題錄》、《西北民族碑文》、《西域碑銘集錄》、《遼代石刻文編》、《遼代石刻文續編》。

    子課題三:(1)搜集、整理了清代正史、檔案、方志、官書政書、文集筆記等史料中的西域篇章共600多篇,仍在陸續搜集整理當中。(2)已搜集整理《清史稿》《清實錄》中關于西域新疆的相關諭旨、奏章、奏議等文獻進行初步統計整理,約計12萬字。其他官書、政書也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完成了大量文字錄入工作。2019年初又基本完成對此前缺漏方志的數據整理與錄入。目前約20萬字以上,單篇文章近百余篇。(3)利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業已整理的相關歷史檔案,已整理出相關記錄,其中以“新疆”為名目的約4675條, 流人較為集中的地區如“伊犁”3176條,烏魯木齊2481條,哈密1502條,“回疆”100余條,人物類的相關檔案434條,并已形成目錄。下一步,項目組成員將進行文獻的查閱和整理工作,預估計著手錄入并形成篇章文字30萬。(4)收錄清代的輿地叢書西域文。清人王錫祺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和譚其驤的《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搜集清代以來中外輿地著述總共1537種,約有上千萬字。其中清代西域的文獻篇章共100多篇。(5)搜《中國西北文獻叢書初編》、《中國西北文獻叢書二編》從漢唐至近代西北五省的各類文獻。統計清代新疆文獻,方志類不下26種,另有采編的文章50余篇,奏章、檔案多達數百篇,邊防文書數十卷,各類民文、民俗文獻約40種。(6)關于西北邊疆史料整理成果最豐厚,成就最顯的學者當屬吳豐培先生。先后整理出版了《《絲綢之路資料匯抄·清代部分》(38種)、《甘新游蹤匯編》(36種), 《吳豐培邊事題跋集》中有關清代新疆的文獻題跋約70篇之多。涉及清代戍邊、流寓官員、文士、布衣將近80多人。(7)邊疆行記類叢書。如《中國邊疆叢書》收錄清代新疆文集9種!吨袊吔屑o調查記報告書等邊務資料叢編(初編)》收錄清代新疆文獻32種。《中國邊疆研究資料文庫·邊疆邊務資料文獻初編·西北邊務》收錄清代西北邊務資料35種,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北行記叢萃》共二輯,收錄清代官員、學人的西北行記共13種。《中國西行文獻叢書》第一輯收錄清代新疆行記約數十種。這些叢書有關西部地區的歷史、考古、文學、語言、宗教、藝術、民俗、文化、經濟、地理、交通等信息。正在從中仔細爬梳有關新疆的文章作品。(8)依據《清文匯》《清文!贰肚宕娢募瘏R編》等叢書結合方志、別集、書稿信札中遺漏未收錄的單篇文章,初步整理的文章共計400多篇,其中碑志60多篇(除去帝王所發布的御制碑文),涉及多語種,諸如滿、蒙、藏、回、維、托忒文、察合臺文乃至波斯文,賦54篇,序跋30多篇,祝文20多篇,游記類散文近百篇,其余如箴銘、頌贊、圖說、書說、詩長序(清代許多西域詩歌為了說明風土、民俗,詩序有的長達數百字,甚至篇幅遠遠超過詩歌本身)等各類文體百余篇。經過整理、分類、校對完成了清代西域文的目錄工作。并仍在繼續搜集整理當中。綜上,課題組目前已搜集并完成電子化的各類資料共48萬余字。除大部分方志史料外,尚有10余萬字的文獻資料,正按進行文字信息處理和錄入工作,工作量極為繁重。

    碑銘文的調研考查:西域碑銘文獻的收集情況,現階段主要以傳世文獻為主,出土及新發現之石刻資料,為免于訛傳錯誤,今只作館藏地與目錄索引,錄文及?惫ぷ髟趯嵉卣{研后進行。《中國地方志集成》《石刻史料新編》《歷代石刻史料匯編》《歷代碑志叢書》《中國西北文獻叢書正編》《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續編》《西北民族碑文》《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墓志匯編》《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隋唐五代墓志匯編》《唐代墓志匯編》《唐代墓志匯編續集》《<清實錄>新疆資料輯錄》《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西域碑銘錄》《敦煌碑銘贊輯釋》《西域水道記》等文獻收錄石刻碑銘為巨,將其中涉及西域之文獻做了相對完整的目錄。為確定善本、校注異文,不做汰重處理。同一碑文在不同書目中出現,以后出之精注精校本為錄文依據,并在文后標明其他書目著錄情況,亦方便研究者征引、復查。

    突厥語文字西域文獻調研考查:查閱收整理內外察哈臺文文獻 1千多部(份)。其中察哈臺初期文獻有20多部(份)、察哈臺中期文獻有100多部(份),察哈臺晚期文獻有820多部(份)。收集文獻過程中一邊做目錄,一邊就這些文獻按照年代、內容進行分類。考察搜集國內外回鶻文文獻、察合臺文文獻,輯出突厥語族文字西域文篇目2000余條。

    藏語文字西域文文獻調研考查:查閱了《英藏藏文敦煌吐魯番文獻》12冊;《法藏藏文敦煌吐魯番文獻》25冊。

    2、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學術會議,2018年8月20日,西域文化暨中國文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學術會議在石河子大學召開,研討議題設置:西域文整理與研究,與會學者對西域文整理與研究提出建設性意見,高人雄教授提大會報告論文《全西域文的史料價值》,李江杰教授提交會議交流論文《清代新疆方志編撰體例及譜系研究》引發學界對西域文研究的關注。

    (2)參加學術會進行學術交流,項目組成員高人雄、李世忠、高忱忱參加“佛教與敦煌文學”學術研討會,分別大會發表《佛經文本的敘事程式探討》、《從吐魯番出土唐代文書及清代奏牘看新疆軍馬制度之變遷》《以<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中唐詩寫本文獻為例考察敦煌西域詩歌的流傳與寫作》,與學者專家進行學術交流。

    (3)學術交流,2019年6月11日,陜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課題《唐代到北宋絲綢之路(陸路)上的驛站、寺廟、重要古跡與文人活動、文學創作及文化傳播》首席專家劉鋒燾教授光臨文學藝術學院開展學術講座,并就《全西域文整理與研究》在研究方法、理路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4)2019年5月21日項目組成員高人雄、李世忠、高忱忱赴塔里木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與相關專家探討了清代新疆奏牘史料問題。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該項目是一項系統工程,周期長。目前所撰論文,是研究中的一些心得,嚴格說不算階段性成果。目前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形成了幾篇論文也有一定學術價值,在學術界受到一定關注。

    (1)已刊布的論文:

    高人雄《漢唐時期高昌的文化屬性》 文史知識2018年7月,

    Renxiong Gao Ethnic Culture and Literature of Western Liao Dynasty (高人雄《西遼的民族文化與文學》)國際會議ICASSEE2018參會論文 ISTP(CPCI-SSH)檢索期刊 2018年11月。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題由文獻初步整理研究階段逐步進入深入研究階段,文獻搜集,面上的已收,下一步深入零星偏僻文獻深入辨析考證錄入,難度更大一層。

    初錄易出錯。遍搜群集,錄入校注文字的初步階段極為重要,是項目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寧可慢不可錯。

    字跡難辨。明清時期為西域文發展的鼎盛期,具有作家多、作家族別多、作品多、名家多、文體全、質量高等特點。此外,因大量漢族文士親履西域而創作的文章內容之深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存在流布分散,不易搜集等困難。大量文獻影印、拓片模糊不容易辨識、手抄本尤其是行草字跡奔放,需要借助篆刻家、書法家參與辨識,影響研究進度。

    文本存在謬誤須借助史志勘誤。清代西域文中的部分別集、方志等序跋作者信息湮滅,不易考索。即使是如《東歸日程記》作者舒其紹,官浙江長興知縣,以事遣戍伊犁,歷八年始獲赦歸,因其地位低微,生平事跡在《清史稿》《清史列傳》《國朝耆獻類征初編》《碑傳集》等文獻中都無記錄,必須查閱《(道光)任丘縣志續編》《(同治)長興縣志》等方志文獻方能得到。再如韋佩金,歷官廣西蒼梧、懷集、馬平、凌云知縣,嘉慶四年,以事謫戍伊犁,釋歸,以教授為生,有《西戍紀程》等西域文傳世。生平事跡在《碑傳集補》《(嘉慶)江都縣續志》《(嘉慶)江都府志》中方能覓得。在《三州輯略》《新疆圖志》等權威西域文獻中,《烏魯木齊賦》的作者均署名紀昀,但據賦前自序,事跡與紀昀多有不符,但查《興寧縣志?羅學旦傳》,卻有進獻《烏魯木齊賦》一事,再結合其它事跡,《烏魯木齊賦》作者為羅氏無疑。

    2、改進措施

    明清時期西域文搜集與整理,加大對外交流與文獻訪求,逐步豐富西域文整理研究的文獻數量,并在研究中尋繹西域散文文體變遷及內容變化的互動衍變過程。

    在對西域文的整理過程中,加大對《方志》之《縣志》《府志》等與西域文相關文獻旁證資料的搜索,提升西域文整理與研究的科學性。

    建立骨干成員例會討論制,文史研究與文獻研究、文字研究成員間專長互補,以減少阻力。

    研究性的成果(主要指學術論文)未能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提高速度撰寫論文。

    3、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西域文的搜集、整理、謄錄、辨識、校點等工作,以及對文章內容的辨識工作,如祁韻士《萬里行程記》,乃其流放伊犁期間所作行記,全文一萬五千余字,所記起自山西壽陽的太安驛,終于伊犁的惠遠城,描寫了沿途經行地方的自然景觀和民俗風情,按照西域文的界定標準,山西壽陽至星星峽一段就不能收入。因此,必須仔細分辨,均要求嚴謹、細致。對碑志、影印中的模糊字跡以及手寫資料的行草字跡辨識應該建立與書法藝術家合作,提升整理工作效率。

    碑銘石刻文獻多數有實物相佐證,其有年代久遠,或為戰爭破而殘缺破壞外,文字基本可以辨識,通過實物與紙質文獻的對讀,比較容易得出訛誤之處。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是以石刻文獻為準繩,因其不易被篡改易寫,而紙質文獻在傳抄過程常有訛脫衍倒之病。然考之史籍,清代之碑文,石刻文獻轉不如紙質文獻可靠。清代距今不遠,史料保存完好,便于搜求碑刻原文,有清高宗御撰文章在刊刻之時與原書略有差異,實在是刊刻錯誤,這種情況就不宜以石刻為諦。比較重要的石刻文獻可以補史之闕,證史之訛,為史家青睞,其中不少已被考辯疏證,需要吸收其有益成果,尤其是歲久字漫之文,更需求之于史實。

    4、課題研究團隊三層次結構。研究團隊有資深教授、青年教師、研究生幾十人參與。在專家帶領下研究生參與基礎研究——文獻初步收集歸類整理,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課題組盡量吸收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參與項目研究,既加強科研團隊力量,又可提升人才隊伍建設。項目研究團隊的三層次結構有力促進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工作。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高人雄《漢唐時期高昌的文化屬性》,《文史知識》2018年第7期,作為重點文章刊出。以充分的史料文獻為依據,論證了漢唐時期高昌地區的文化特征,以及高昌地域文學的屬性,提出了漢唐時期的高昌文學是屬于中國西部文學的觀點。

    2、高人雄《西遼的民族文化與文學》)國際會議ICASSEE2018參會論文 ISTP(CPCI-SSH)檢索期刊 2018年11月刊布。通過對西遼政權歷史、疆域轄區、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考察;從西遼使用的語言文字看,西遼文學分為漢文、契丹文、回鶻(突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從文化傾向來看,西遼文學可分為政治性文翰、宗教性或民間世俗性作品等方面;從文體看,西遼文學又以詩歌為主體。西遼所處地域文化,決定西遼文學具有多民族、多語種的屬性。西遼文學從內容主題看,有統治階層的政治文誥,有一般官僚或文士的記事寫景之作,更多的是表現宗教情節或直接以說教勸諭為目的。文體以詩歌為主,風格以通俗為尚。因一些宗教人士文學以說教勸諭為目的,故說理性也成為了文學的重要特點。這些文學因素,到蒙古帝國崛起西遼滅亡,大量中亞色目人或隨軍或經商或舉族遷徙進入中原,這些文學因素也帶入早期元代色目文人之中。元代色目人文化與西遼文化基礎有直接關系。通過西遼的文化環境論證了文學多民族文化屬性。

    3、高人雄:《佛經文本的敘事程式探討》文章參加“佛教與敦煌文學”學術研討會,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較高評價。佛經文本以敘事見長,細讀文本不難發現佛經敘事有其規律可循,也就是說他有一定的敘事程式。這些敘事程式也為以后小說的敘事累積了經驗,提供了借鑒范例。文章通過分析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維摩詰所說經》,實叉難陀翻譯的《華嚴經》等為例,分析佛經文本線性結構、佛珠式結構、網狀結構等敘事程式,與以后的小說中的同類程式略作比較。認為佛經敘事對以后中國小說的有重要的影響。

    4、李世忠《從吐魯番出土唐代文書及清代奏牘看新疆軍馬制度之變遷》該論文提交2019年5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會議進行大會交流,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較高評價,有重要學術意義。文章比較了吐魯番出土唐代軍馬文書與清代入疆吏臣所撰奏牘文中涉及軍馬問題的內容可知,唐代西域軍馬制度至清代已發生重要變化。唐代有從民間購買、征發軍馬及其物資的情形,清代則十分少見,而市易、例貢及馬廠牧養是其軍馬主要來源;唐代西域軍馬牧養實行監牧制,管理嚴格精細,清代馬廠牧養雖規模大然管理粗疏;唐代軍馬糧料發放與乘騎者身份無關聯,清代則人、馬糧料一起,乘騎者身份是影響馬匹糧料發放重要因素;另外,清代新疆軍中已無馱馬,尤其設行省后軍馬數量與唐代相比已大為下降。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為了簡單明了表述,現列表1《任務責任人及下一步工作重點表》和表2《課題總體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表》如下:

    表1.任務責任人及下一步工作重點表

    -分工內容-負責人-重點任務-完成指標完成書冊-備 注

    1-三代至唐西域文整理與研究-李世忠-1深入搜集整理偏僻文獻(出土簡紙文書、磚銘碑刻等實物文獻);

    2、甄別篩選敦煌吐魯番文獻中輯錄的西域文,謄寫轉錄

    3、點校謄寫轉錄的文本-完成點校稿5-6冊

    撰寫論文2篇-

    2-宋遼金元西域文整理與研究-楊 亮-搜集整理?边|、北宋、西夏、金、南宋、元六個王朝時期西域文。-完成點校稿7-10冊

    撰寫論文2篇-

    3-明清西域文整理與研究-鄭亮

    李江杰-明清子部文整理研究

    明清史部文整理研究-完成點校稿8-12冊

    撰寫論文2篇-

    4-突厥盧尼文、回鶻文、察合臺文文獻整理研究-吾斯曼-1、對歷代突厥盧尼文、回鶻文、察合臺文西域文文獻整理編目;

    2、編制中文突厥盧尼文、回鶻文、察合臺文西域文篇目索引卷-完成稿

    3-5冊-

    5-西域藏語言文字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扎西才讓-1、對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及簡牘中的藏文字西域文搜集、整理、研究與校勘;

    2、編制中文藏文字西域文篇目索引卷-完成稿

    3-5冊-

    6-西域碑銘文整理研究-楊向奎-歷代西域碑銘文整理-完成點校稿2-3冊

    撰寫論文1篇-

    7-名臣奏牘文獻整理與研究-高人雄

    李世忠-搜集、整理、?泵甲酄┪墨I整理與研究-完成點校稿16-18冊

    撰寫論文2篇-

    --趙 紅

    張 艷

    崔雪雁---

    (說明:開題時的9大任務塊,調整為7塊:“明清史部文整理研究”與“明清子部文整理研究”;“清代蒙古文托忒文文獻的整理研究”調為下一步研究計劃,整體為7大任務。)

    表2.課題總體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表

    時 間-研究計劃和進展方案

    2019.07-

    2019.12-1、深入偏僻稀有資料搜集;2、全面鋪開謄寫轉錄;3、各子課題收集轉錄完成基本資料,形成全西域文資料匯編稿本,整理出系統目錄。4、課題組年度工作檢查論證及學術問題研討會

    2020.01-2020.06-1、文本點校工作為中心;2、作者及相關問題研究為輔;3、補充搜集零星資料。4、課題組定期開展課題成果論證和研討會,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平時遇問題隨時溝通。

    2020.07-2021.01-以前期理論研究和材料分析為基礎,總結各子課題進度和成果,并運用跨學科研究對課題組的前期研究結果進行論證,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課題組成員發表相關論文。

    2021.2-

    2021.12-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修改并完善前期研究成果,完成一批(約50冊)《全西域文》成稿,及相關研究成果,召開一次大型的研討會,對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和擬提交的稿本進行詳細審核論證。

    2022.01-2022.12-1、分頭細致校勘全西域文點校成果成稿,把差錯率降到最低。

    2、完善目錄索引、編纂體例,達到資料收錄完備、校勘精審、編纂體例嚴整、代表最新研究成果的西域文全集。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国产精品第12页|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99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国产精品1024|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